新聞 > 港台 > 正文

台僑王楠穎烏克蘭參軍見聞 攜國旗慰思鄉情

王楠穎隨外交部撤僑波蘭後又決定重返烏克蘭參軍  王楠穎3月初隨外交部撤僑巴士抵達波蘭,隨後轉往波蘭邊境擔任難民志工,2022年4月7日他決定返回烏克蘭參加國際志願軍,以台灣之名為第二故鄉奮戰。(王楠穎提供/中央社)

旅烏台僑王楠穎7日加入烏克蘭國際志願軍,目前已被派往戰區前線。他在炮聲隆隆的苦寒中站夜哨,有時野營露宿,連日僅能靠軍備口糧果腹,身心備受挑戰之餘,他在基地一角掛上青天白日旗,慰藉思鄉之情,也提醒自己勿忘「以台灣之名為第二故鄉而戰」的初衷。

「與其說我不會害怕而退縮,不如說是已做好最壞的打算才來的。」王楠穎入伍2周來已隨軍多次轉移陣地,中央社記者持續跨海與他連繫,但隨着軍隊愈往前線愈困難通聯,常因部隊管制手機或地處偏僻而失聯數天,他表示沿途也持續有不少人陸續退出志願軍。

「所謂最壞的打算即是挨子彈、斷手斷腳、陣亡或被俘虜後的折磨。」王楠穎說,還可能包括與部隊走散,要獨自一人在荒郊野外,在沒有補給、沒地圖的情況下,如何不被俄軍俘虜,而找回部隊歸建的問題。「軍隊跟夏令營的區別極大,許多人可能抱着半旅遊的心態來,所以每往前線一點,覺得不妙真的會死人或受不了苦而想退出的人就多一點。」

來自新北市樹林的王楠穎今年40歲,他原是精通烏克蘭語、俄語、英文、日文、中文5語的科技與營造業專才,到烏克蘭奮鬥近8年,在烏國第二大城哈爾科夫(Kharkiv)置產,曾有論及婚嫁的女友,卻因俄羅斯2月24日揮軍入侵,人生藍圖一夕破滅。他3月初由外交部撤僑至波蘭,4月7日從波蘭邊境小鎮米迪卡(Medyka)返回烏克蘭參軍。

「在邊境報到後,換了4次軍方運輸車才到募兵處,經過兩輪面試後才能確定被錄取,而當晚就開始站了凌晨2到4點的夜哨。」王楠穎說。

王楠穎入伍前在米迪卡擔任難民志工,那裏匯集來自世界各地人道組織,到處堆滿食物藥品、保暖衣服,他跨過邊境進入距離僅百步之遙的烏克蘭參軍,等待他的則是一連串艱苦訓練,及極度匱乏的物資狀態。

12日,王楠穎抵達新訓營地時已超過半夜12點,整個營地只有露宿在野外的軍用帳篷,大家就只好隨意找空位睡。「那晚天氣極冷,連帳篷內的睡袋都結霜,我整晚幾乎沒辦法睡,而是一直發抖到天明。」

曾在馬祖北竿服志願役時睡在戰備坑道1年多的王楠穎表示,隨後幾天他們做了實彈射擊、戰術編隊、戰場急救和夜間搜索與夜間行軍等各種訓練,「我從來沒有受過這麼高強度的北約式軍事訓練。」隔天一早,從募兵處一起來的同梯志願軍有半數的人,就在這波嚴酷訓練過程中自動離開。

15日,王楠穎隨軍準備往前線調動。「晚上忙着整理行李到一半時,還兩次遇到空襲警報而必須跑去躲避。」

王楠穎從精通5語的科技營造業專才變為前線士兵俄羅斯揮軍入侵烏克蘭,使王楠穎從一位精通5種語言的科技與營造業專才,成為提槍上前線戰場的軍人,圖為他在哈爾科夫航空大學取得碩士學位時的答辯照片。(王楠穎提供/中央社)

他表示因為被告知,只能帶必要軍需用品,其它物品都將寄存在新訓中心,所以大家前一晚都在斷舍離,而凌晨1點半時,又臨時被通知要去領取子彈,且子彈必須全部裝入彈匣內,因此忙到凌晨2點半才能就寢,凌晨5點半即須集合啟程,並經歷長達10小時車程到基輔中轉,每人當日配給的只有一瓶礦泉水和一個小麵包。

無情戰爭讓萬聖節才有的畫面成王楠穎生活日常在烏克蘭戰爭爆發前,王楠穎生活多采多姿,在烏克蘭置產並有論及婚嫁的女友,圖為去年底他參加萬聖節遊行,未料短短几個月後俄羅斯入侵,各種恐怖場面成為他如今生活日常。(王楠穎提供/中央社)

16日王楠穎從基輔準備出發進入交戰區之前,連長最後一次問有沒有志願軍要退出,此時又有4人當場舉手離開。王楠穎抵達前線途中,痛心目睹大量建築與美景成為一片焦土,「每天周遭都有轟炸聲,到處都有火災,空氣中都是火藥味,缺水又下雨。」

軍隊處境也更加艱困。「至此我已超過10多天沒機會換衣服,連兩天只能吃軍用口糧,在雨中站夜哨,第4天才終於能喝到杯熱水。」王楠穎表示,班長把他們當成特戰部隊在訓練突襲,每天全副武裝加防彈背心執勤與訓練超過8小時,因為國際志願軍比起烏克蘭部隊,更是俄軍重點狙殺的目標。

他說,他們部隊內也開始有人感冒,在密閉空間內傳播很快,他數度也感覺喉嚨有異樣,只能趕快喝濃縮維他命C緩解症狀。

王楠穎表示進入前線後,所有槍支都必須隨時上膛並提高警覺,某次連隊忽然聽到類似空襲接近的巨大噪音,大家都慌忙找掩護,後來發現竟只是一列烏克蘭舊式電聯車經過,虛驚一場,而大家就一起相覷莞爾一笑。

在前線的移動方式必須十分隱密,他說,車輛必須在沒有路燈的夜間行進且不能開車燈,「為了跟緊隊伍,車距不能太遠,幾次差點撞上前車而緊急剎車,險象環生。」

儘管經常在克難環境下紮營,前線仍有溫暖時刻。在台灣就是基督徒的王楠穎說,4月17日是天主教的復活節,他參與連上波蘭志願軍們所組織的簡單且克難的復活節彌撒,大家就用僅有的一片餅乾、一杯水舉行聖禮,也絲毫不減對信仰的虔誠。

除了宗教信仰的支持與感謝許多默默為他禱告的人,王楠穎也悄悄的在基地一角掛上青天白日國旗(各國的志願軍也都有掛),慰藉思鄉之情。

「我和一位瑞典人站夜哨時,聽了他關於瑞典的難民安置想法與瑞典美食做法。」國際志願軍成員來自世界各國,王楠穎經常一邊傾聽同袍的故事,一邊向同袍介紹台灣,以及討論他的夢想,如何在戰後協同烏克蘭重建家園與建孤兒院、扶助單親家庭等願景。

台僑王楠穎7日從波蘭邊境進入烏克蘭參加國際志願軍,目前已隨軍多次轉移陣地至交戰區前線,因手機管制不得拍攝軍營情形。(台灣赴波蘭志工王芮緹提供/中央社)

王楠穎說,他們共同心願是戰爭早日落幕,得以親見烏克蘭浴火重生。他希望台烏外交關係有良性突破。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421/1738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