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殷惠敏:民意不重要,能證明自己是「北京的人」就夠了

—原標題:林鄭不求連任香港民調怎麼說?

作者:

眼前香港政府似乎已不在意什麼民意和操守問題,就像純牛肉猶太熱狗一樣,港府團隊要回應的是一個「更高的權威」。

更高的權威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近日宣佈不會尋求連任,理由和她的前任梁振英一樣:家庭原因。我們把梁振英在任的五年和林鄭在任的五年加在一起,正好是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崛起的十年。對香港來說,一波接一波的政策收緊,從循序漸進變為逆序大退,從「高度自治」變為「全面管治」,壓得香港市民喘不過氣來。這十年也是香港人心愈見疏離的十年。

特首林鄭2019年10月16日發表她的第三份施政報告後,香港民意研究所(香港民研)的民調顯示,市民對林鄭的民望評分為20.2分,支持率只有11%,反對率高達82%,民望淨值為負71%。林鄭的全部民望數字是她上任以來的新低,也是歷屆特首的新低。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同一時期關於特首林鄭的民調,也顯示多達74%的受訪者認為她的表現「不合格」,其中有32.5%的受訪者給林鄭打零分。

特首林鄭表示,民調結果對她已無影響,因為她已經「免疫」了。她在2019年以後也不再接受國際媒體的採訪,而是接受大陸官媒或香港喉舌報的採訪。

「免疫」的說法很有趣。也許她認為民意不算數,她已經證明她是北京的人。就像美國的純牛肉猶太(kosher)熱狗廣告一樣,她要回應的是一個「更高的權威」。不過,也許她真的不在乎民意。這讓人想起汪精衛當年的名言:「既然掉進了糞坑,索性就臭到底吧。」

到底哪個林鄭是真的林鄭?是那個2019年9月2日在香港精英富豪的閉門會議中哽咽說曾要辭職的林鄭?還是第二天在電視鏡頭面前態度強硬,再三否認曾向北京辭職的林鄭?

香港民研同時期的民調顯示,市民對港府滿意率只有10%,不滿意率達到79%,滿意率淨值為負68%,是1997年有記錄以來最低。對港府的信任率只有23%,不信任率68%,也是1992年有記錄以來的新低。

林鄭月娥是香港歷屆特首民意支持度最低的。

無說服力的指控

港人對「一國兩制」愈來愈缺乏信心是不爭的事實。但對於「孰令致之」的問題,北京、港府和建制派都口徑一致地歸咎於佔中、反送中等抗議運動,元兇罪魁就是所謂的「反中亂港」份子。然而香港民研2020年6月12日公佈的民調顯示,這類指控恐怕是「倒果為因」的。問受訪者誰應該負上很大責任,在可選多項的情況下,有67%的受訪者認為港府或紀律部隊應負上責任,其次是65%的受訪者認為應該歸咎中央,有44%認為應歸咎建制派,排在第三。

香港民研2020年6月16日公佈香港市民身份認同調查結果,顯示「香港人」身份的認同感達8.6分,創新高;「中國人」身份認同感,則只有5.7分,創1997年8月以來新低。近年港府不斷嘗試灌輸國家觀念,但顯然並不成功。認同「中華民族一分子」的也只有6.2分,創2007年6月有紀錄以來新低。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身份的更低,為4.9分。其實,在2019年反送中的兩次大遊行後,受訪者對於成為中國國民「沒有」感到自豪的比率為71%。

究其實,身份認同是一種心理上、情感上的選擇。語言文化、集體記憶和共同價值觀都是構成身份認同的因素。這裏包含客觀認知的成分及主觀感覺的成分,這些都是會隨著時間而變化的。不是靠權力意志所主導的「灌輸」,靠所謂「加強歷史教育」,便能改變的。因此中共官媒及其香港喉舌把港人從事的行為,譬如2019年的一兩百萬人走上街頭的示威怒吼,歸咎於「外國勢力」,或「境外敵對勢力」的陰謀,不僅可笑,也反映了他們思想的貧瘠和認知的怠惰。

香港民調顯示,多數市民都不認同這樣的說法。民主派不用說,非民主派也只有15%認為國際社會應該負責。可見這類指控無說服力。

文革時期,中共官媒把國家主席劉少奇說成是「裏通外國的走資派」,你相信嗎?

國安法「定海神針」?

在港區國安法正式出爐前夕,香港民研於2020年6月29日公佈的民調,在基數為9477的民主派支持者中,有96%反對港區國安法,僅1%支持;而基數為1186的非民主派支持者中,有29%反對港區國安法,有62%支持。

國安法會對香港社會穩定會帶來正面或負面的影響?對於這個問題,基數為9482的民主派支持者中,有98%的民主派支持者認為國安法將對香港社會的穩定帶來負面影響;而基數為1186的非民主派支持者中,則有30%認為會帶來負面影響。

國安法對學術自由有限制嗎?在國安法「落地」近一年後,香港民研於2021年5月14日公佈的民調顯示,總體而言,有近60%的受訪者認為國安法限制了學術自由,26%的受訪者則認為國安法對學術自由很少限制或沒有限制。細分起來,在6,157名民主派支持者中,94%受訪者認為《國安法》對香港學術自由帶來「很大」或「相當大」限制;在724名非民主派支持者中,也有38%受訪者認為《國安法》對香港學術自由帶來「很大」或「相當大」限制。另有41%受訪者認為《國安法》對學術自由帶來相當少限制或很少限制/完全沒有限制。

如果總體上有近六成的受訪者覺得國安法對學術自由造成限制,也就表明港府一再強調的《基本法》及《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所規定的權利受到保障,是難以取信於人的。

下一步怎麼辦?要拿國安法來對付香港民研這個民調機構嗎?

總體上有近六成的受訪者覺得國安法對學術自由造成限制。

早在2011年,香港民研在做香港人身份認同的調查研究時,曾被香港中聯辦官員指責民調設計將「中國人」和「香港人」對立,是「不科學」的作法。那時,這個機構的名稱還叫做「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簡稱「港大民研」。後來在2019年7月1日不知何故,港大與民研脫離關係。民研成為自行募款獨立營運的非牟利機構,改名「香港民意研究所」(簡稱香港民研)。主持人鍾庭耀博士受媒體採訪時還有「無怨無恨無悔」的話。

可是2020年香港民研發佈關於港人對「一國兩制」的信心、國安法和香港市民的身份認同的民調結果時,就受到一些惡意關切。鍾博士自認是守本分用科學分析方法做民調,對外界攻訐不以為意。但到後來,警方就2020年民主派初選案到香港民研辦公室取走部分資料時,香港民研只得入稟高等法院,要求取回受法律專業保密權保障的資料。香港民研在民主派的立法會初選中,擔任設計投票系統以及進行民調的工作。當時鍾庭耀表示,會以最科學及中立的方法處理。如今民主派初選變成「國安」問題,也是令香港民研始料未及的。

2021年11月,香港立法會選舉前,香港民研公佈民調結果,「如實記錄受訪者意向」,卻被港府指控為煽動選民投白票或投廢票。(港府首次將此種行為定為刑事罪行,最高可判監3年。)香港民研的副行政總裁鍾劍華博士不得不公開反駁這種「不盡不實、政治扣帽子」的說法。他指責港府廉政專員在記者面前「用一些含糊其詞的說法」:「政府不應在法律問題上刻意製造模糊、不清晰的作法。」對香港民研來說,這是有違專業操守(professional integrity)的。

然而,有了「定海神針」,港府似乎並不在意什麼操守問題。就像純牛肉猶太熱狗一樣,港府團隊要回應的是一個「更高的權威」。

特首林鄭宣佈不尋求連任後,政務司長李家超成為港府團隊中被看好的接班人選。在2019年的引渡法修例引發的軒然大波中,最需問責的港府官員其實就是李家超。他對修例條文的處理漏洞百出,面對大律師公會的質疑啞口無言。但後來卻成為立法議員和特首參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的負責人。警員出身的李家超同民主派議員對罵時聲量很大,在上海會見習近平時像個畢恭畢敬的中學生。如果忠誠是擔任特首的首要條件,他的勝算是很大的。當烏克蘭人民正以血肉之軀在捍衛他們的民主體制時,香港的選舉委員會正在演練殷海光教授生前說過的話:認真的作假。

(作者為前香港《九十年代》專欄作家)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殷惠敏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414/1734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