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揭秘50年代蘇聯從中國「撤僑」十一萬內幕

蘇聯在華僑民也是在這個大背景下產生的。中共國成立之初,隨着失業的不斷加劇,許多蘇僑不但違法亂紀,嚴重擾亂社會秩序,而且很多居住在沿海城市的蘇僑,實際上已淪為潛伏間諜和特務,成為危害社會安定和國家安全的不可低估的潛在隱患。 更有甚者,隨着中國鎮壓反革命、「三反」、「五反」等一系列政治運動的展開,蘇僑中出現了大量因不適應這些運動而予以對抗的現象。

1954年和1955年,居住在中國多年的11萬餘名蘇僑被分兩次集體遣回蘇聯國內。那麼,這11萬餘名蘇僑是怎樣來到中國的,而蘇聯政府當時為何要作出大規模撤退僑民的決定?

中共國成立初期,中國境內居留了大量外國僑民。

蘇聯在華僑民也是在這個大背景下產生的。中共國成立之初,隨着失業的不斷加劇,許多蘇僑不但違法亂紀,嚴重擾亂社會秩序,而且很多居住在沿海城市的蘇僑,實際上已淪為潛伏間諜和特務,成為危害社會安定和國家安全的不可低估的潛在隱患。

更有甚者,隨着中國鎮壓反革命、「三反」、「五反」等一系列政治運動的展開,蘇僑中出現了大量因不適應這些運動而予以對抗的現象。新疆伊犁,1952年就發生了蘇僑遊行請願要求回國直至越境逃往蘇聯的嚴重事件。這一事件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中共領導人的憂慮。

事實上,早在中共國成立前夕,中國共產黨就非常關注外僑問題,逐步明確了處理外僑的方針政策。1949年初,隨着接管大城市工作的展開,中共擬定了《中央關於外交工作的指示》,該指示鮮明地體現了中共國外交中「另起爐灶」、「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和「一邊倒」三大方針,並成為中共國外交方針的雛形。

所謂「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實際上包含着要將外國勢力在中國遺留的一切殘餘統統打掃乾淨,從而建立一個「乾乾淨淨」的獨立主權國家的強烈內在要求,這其中自然也包括蘇聯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及殘餘影響在內。

1953年11月,蘇聯駐華大使庫茲涅佐夫在與中國政務院總理兼外長周恩來的一次談話中,第一次提到了撤僑問題。在這次談話中,雙方對在1954年和1955年「批准大批蘇聯公民從中國回蘇聯」一事上達成了共識,但當時並沒有具體的計劃。

然而,在蘇方尚未作出正式決定並通知中國前,一些駐中國領事館的蘇聯官員如上海內蒙古等地自作主張,於1954年4月初便向在華蘇僑宣佈了蘇方的撤僑意圖。他們宣佈:「蘇聯政府決定蘇聯僑民及過去曾申請加入蘇聯及未經批准之無國籍僑民均可回國至高加索、西伯利亞、哈薩克斯坦等地開荒。」蘇僑聞訊後,思想波動很大,前往登記者踴躍。

由於中方事先沒有得到相關通知,因而,中共外交部頓感事態嚴重,立即向蘇聯駐華大使館詢問究竟。蘇聯大使館回答說,蘇聯政府確有吸收僑民回國開荒之意圖,但目前尚在進行調查研究,並不是立即開始登記報名,各領事館的做法是錯了。

在蘇聯政府即將集體撤僑的消息得到證實後,中共外交部本着「及早準備並主動配合蘇聯方面的這一措施,對因蘇僑回國而引起的許多問題必須事先明確處理原則,以免被動」的精神,當即於1954年4月21日致函公安部、商業部、內務部等有關部門,共同商討該問題。

就在其間,即4月23日,蘇聯駐華使館華司考代辦正式向中共外交部通報了蘇方的撤僑決定:「蘇聯政府決定將在華(上海、青島、旅大、哈爾濱、內蒙古、伊犁、北京、天津等地)的蘇僑6000家,約1.6萬至2萬人(注:全國蘇僑除新疆外現有6萬餘人,新疆有8萬人)於本年六、七、八三個月內分批遣送回國至高加索、西伯利亞、哈薩克斯坦等地開荒。回國的條件是具有蘇聯籍,有勞動能力,無現行政治問題的,經審查後即可回國,其家屬亦可回去。」此外,該代辦還提出,在運輸問題、房地產出賣問題、僑民政治審查問題等方面希望中國政府協助。

蘇方撤僑的決定,使中方的準備工作有了針對性。在中方各項準備工作就緒後,1954年5月底,各地政府便開始協助蘇僑陸續分批回國。據統計,1954年從中國遣返的蘇僑計24807人,遠遠超過了蘇聯政府的計劃數目。

1955年2月1日,蘇駐華大使館臨時代辦羅邁進向中共外交部通報了1955年蘇方撤僑的大致方案。

中共外交部在獲悉該消息後,立即致電各地外事處進行了通報。這次遣返較1954年遣返更加從容。到遣返結束時,共有8.7萬名在華蘇僑回到蘇聯,其中新疆6.5萬人,其他各地2.2萬人。

至此,大多數在華蘇僑已被遣返回國。

對於將在華蘇僑集體撤回國內的原因,蘇聯政府在1954年和1955年向中國政府及其僑民所宣稱的都是讓他們「回國墾荒」。

眾所周知,長達四年的衛國戰爭使蘇聯遭受了重創,奪去了蘇聯2000多萬人口,他們中大多數是青壯年。因此,戰爭結束後,蘇聯勞動力極端匱乏,這與其繁重而艱巨的戰後重建工作發生了矛盾。

1953年斯大林去世後,以赫魯曉夫為核心的蘇共新領導人順應當時蘇聯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啟動了蘇聯政治經濟改革的進程。由於當時蘇聯的農業形勢相當嚴峻,糧食嚴重不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蘇共中央作出決議,決定由國家投資在哈薩克斯坦、西伯利亞、烏拉爾、伏爾加河流域等地區開墾大面積荒地。於是,一場聲勢浩大的開荒運動在蘇聯掀起。為了解決開荒所需要的巨大勞動力資源,蘇聯黨和政府便再度將目光投向其最大的海外僑民群體——中國蘇僑。

不過,很顯然,蘇聯撤僑還有着更加深層的原因。從心理和宣傳角度而言,在當時蘇聯領導人看來,大量在異國求生的蘇聯公民的存在,無論如何都將是對蘇聯這一無比優越的社會主義國家的莫大嘲諷,這會極大損害蘇聯社會主義國家的國際聲譽。

從國家安全層面來看,當時美國正通過修改其難民、移民政策以誘使蘇聯和東歐國家的公民逃到或移居西方,以作為其對蘇「冷戰」的軟武器,蘇聯政府為避免這種現象發生,必須「重新獲得對國外一切蘇聯公民的控制」,而要做到這一點最有效的選擇,莫過於將他們全部撤回國內。

另外,蘇聯此次集體撤僑深層動因還有來自蘇聯調整和發展對華外交的外在需要。斯大林去世後,蘇聯進入赫魯曉夫時代。而剛剛上台的赫魯曉夫並沒有立即確立起蘇聯最高領導人的地位,為了獲得並鞏固這一地位,他非常需要得到中共國的支持。在這樣的背景下,蘇聯政府作出從中國集體撤僑的決定,顯然是其向中共國示好的一系列步驟之一。

(有刪改)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知識都學雜了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414/1734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