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帕金森病患7成5有一特徵比動作障礙早4年出現

葉篤學與陸清松與病友一起合唱〈快樂的出航〉。(醫師提供)

近年台灣人口高齡化,帕金森氏症確診人數也持續升高,根據2021年健保資料,國內罹患帕金森氏症的人數已達7萬,較2011年多出約3萬名病人,然而近年來有多項研究顯示,帕金森氏症病患有嗅覺異常的比例相當高,介於75%至95%之間,且病人出現嗅覺異常的時間可能比動作障礙提前4年以上。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葉篤學表示,帕金森氏症主要是因腦內「黑質」部位退化,未能產生足夠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影響病人身體活動。近年有研究嘗試將帕金森氏症分為兩種亞型,一種是從身體開始,另一種則是從大腦開始,其中身體型帕金森氏症較易出現便秘、低血壓、嗅覺喪失等症狀。

葉篤學說,常見的帕金森氏症動作障礙症狀包含彎腰姿勢、面具臉、背部僵硬、軀幹前傾、走路手臂擺動少、手腳顫抖、步態不穩等,非動作障礙症狀則有嗅覺喪失或異常、快速動眼期睡眠障礙、夢魘、情緒憂鬱、莫名腹脹、強烈便秘、肢體不寧症、夜間抽動症等。

他建議民眾可進行自我檢測,觀察自己的手是否曾在休息時出現顫抖現象?走路時有一隻手彎曲且無法擺動?站立行進時姿勢向前彎曲?走路姿勢雜亂、不順?寫字變慢,且字體變小?步伐小且常常跌倒?總覺得懶洋洋,做任何事都沒有動力?頸部後方或肩膀常常疼痛?刻意避免與聊不來的朋友或家人相處?音調變得更單調、小聲?若命中三項以上即建議就醫。

「台灣帕金森之父」、知名神經科醫師陸清松表示,現今治療技術以推廣病友達「3個Lucky7」為治療目標,包含病友達到7年生活如常的「蜜月期」、7年維持基本工作能力的「工作期」、7年保持基本生活起居的「退休期」都相當有機會,甚至要從777變成999都有可能。

陸清松說,藥物在血中濃度的起伏,是造成病患惡化的最大原因,過去要維持藥物在血中的濃度,曾有人試驗以點滴注射的方式,後來發展出從肚子上灌注,但所費不貲,如今健保給付緩釋型口服藥物,可讓藥效在體內如馬拉松接力般緩慢釋放,維持血中濃度穩定,減少藥效波動現象,是病友的一大福音。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中時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412/1733851.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