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引領孩子走向成功的三大法寶

一、早期教育

人的大腦有一種所有動物都不同的技能,那就是學習的技能,學習的技能的發育有一個敏感期,一旦錯過了敏感期,它就沒有了,要是錯過了早期教育,本來可以成為天才的孩子,就會成為一個很普通的庸人。大部分人都認為孩子還小,來日方長,浪費一段時間不要緊,只要以後好好教育同樣會成才,因此無意之間錯過了孩子教育的最佳期,對孩子的智力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許多人的美好前程就是這樣被自己的父母親手葬送的。

早教的內容,一是早期的智能開發,第一專注力的培訓,能力的培訓以及體能的訓練,還有心理承受力,口語表達力,有背誦記憶力等一系列內容。二是當孩子3歲到5歲的時候,就是培養他們的行為習慣,在他們沒有染上壞習慣之前把好的習慣教給他們。包括讀書的那些習慣,畫畫、寫字的習慣等。

很多人被一些冒牌的專家誤導,認為早期教育會使孩子失去了童年的快樂,使孩子沒有幸福快樂的童年。其實這是沒有科學根據的,沒有人能夠說出來孩子快樂的童年是什麼樣的。即使是有所謂的快樂的童年,每個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說出來的答案也都是不一樣的。與過去相比,現在孩子吃的、穿的、用的、玩的,都比做父母的小時候好得多,你能說在的孩子都感到快樂了嗎?懂得珍惜,容易滿足,才會感到快樂。

童年是否快樂,需要時間的檢驗,如果早教使孩子智力得到充分開發,使他們有一個充實的童年,待到長大以後回憶童年感到很美好,這美好的回憶就是童年的快樂。早期教育做好了,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養成了,上學以後就會容易接受學校的教育,學習成績也會優秀。

早期教育不僅僅是智力教育,還有行為習慣、意志、品德等教育。千萬不要錯過孩子智力開發的關鍵期,要讓孩子贏在人生的起跑線上,既要給他們快樂的童年,又要讓他們在人生的競賽場上輕鬆保持住發展的優勢,

人生的成敗不在起跑線上,而是在終點線上。但是如果你的孩子輸在了人生的起跑線上,你拿什麼東西指望孩子會贏在人生的終點線上?當然如果父母能夠及時的去發現問題,及時的去努力,還是可以彌補和挽回的,所以那些出了問題的孩子,父母也不要過於擔心。如果做好了早教,也就不需要以後的那些挽救工作了。

二、勵志教育

一是讓孩子編制「童年的夢想」,讓夢想伴隨着孩子的一生。有夢的人才會刻苦,有夢的人才會在幸福追夢的過程中,發揮常人無法想像的原始動力。所謂的從小勵志,就是從小培養孩子要嚴格要求自己,以歷史上和故事中的英雄人物為榜樣,去編制自己童年的夢,有高尚的嚮往和明確的追求。在中學階段就強調理想教育,大學階段確定具體的奮鬥目標,這是家庭教育最基本的核心。

二是給孩子講故事,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必須得有很明確的教育目標,多講一些科學家的傳記,一些英雄人物的故事,還有一些天才神童的故事等。這些故事有利於激勵孩子幼小的心靈,有利於對他們的靈魂塑造。

三是營造一個勵志的氛圍,要孩子勵志的話,父母自己必須有博大的胸襟,有好的行為習慣,有崇高的生活目標,給孩子做一個楷模,做一個榜樣。在家裏的大部分時間都是陪着孩子一起讀書、學習。這樣的教育的效果肯定會事半功倍。

魯迅先生說「幸福永遠是存在於人類不安的追求之中」。所以我們要把漫長的追求本身看成是人生最美好的階段,人要是從一個欲望走向另一個欲望,而不是從一個滿足走向另一個滿足。在一個目標實現之後,確定一個心裏更高的追求目標,不要在勝利面前自我陶醉。歌曲《北京歡迎你》中有這樣一句歌詞:「有夢想誰都了不起,有勇氣就會有奇蹟」。

三、自學能力

所有的教育都是建立在學習之上的,學習能力是人類先天的功能,但是更需要後天的培養,最優秀的教育就是喚醒學生自身的學習內力。因此從本質上來講,所有的教育都是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教是為了不教」,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離開老師後,自己能夠獨立學習。

法國啟蒙思想家洛克就說:「(教師)不是要把世界上可以知道的東西全部教給學生,而是要使學生愛好知識,尊重知識;要使學生採用正確的方法去求知,去改造他自己。」

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說「一個壞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學會認知就是一個人的自學能力,優秀人才最重要的基本功就是自學能力。自學能力是一個人畢生需要用的能力,是孩子以後贏得高層次發展真正有效的能力,這個能力是必須要培養的。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積極家庭教育分享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320/1723238.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