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新興技術標準制定成美中博弈又一關鍵戰場

資料照:華為5G網絡標識

隨着中國迅速成為全球佔主導地位的製造業和科技大國,中國在國際技術標準制定中的影響力也隨之大幅上升,引起了美國的高度警覺,令技術標準制定正在成為美中兩國在新興技術領域激烈博弈的又一關鍵戰場。

美國國會協商委員會目前正就參眾兩院已經分別通過的兩項科技投資法案進行協商。無論是參議院去年6月

通過的《美國創興與競爭法》(US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on Act)還是眾議院上個月通過的《美國競爭法》(America COMPETES Act)都包含有在技術標準領域如何應對中國挑戰、發揮美國影響力的重要條款。

《美國創興與競爭法》指出,早在2015年,中國就曾公佈一份雄心勃勃的旨在擴大中國標準制定影響力的改革方案,意在將中國建成標準強國。這份《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的文件提出,在2016年前,中國完成主導和參與制定國際標準數量達到年度國際標準制定總數的50%。在2020年前,承擔國際標準組織技術機構和領導職務數量要顯著增多,「邁入世界標準強國行列」。該法案強調,美國在新興技術標準化方面的狀況對美國的經濟競爭力至關重要,聯邦政府應確保和跨聯邦機構之間的協調與合作,支持私營部門利益相關者主導新興領域的國際討論。

《美國競爭法》更是明確要求政府支持、鼓勵在國際標準組織中「採用美國制定的技術標準」,並「支持美國參與國際標準制定」。

此外,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受美國政府的委託在去年11月發出通知,對中國在制定新興技術國際標準方面的政策和影響力問題公開徵求公眾意見,以便幫助政府在如何「採取措施減輕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影響並加強美國公共和私營部門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機構」等方面作出決策。

《通知》說:「中國標準2035」很可能以中國製造2025為基礎,是政府和領先科技公司為在新興技術領域制定全球標準規劃出的一份藍圖。

中國從2018年開始着手制定《中國標準2035》,以便抓住在全球性的新興技術標準尚在形成之中是實現所謂「換道超越」的良機。

在現代經濟中,產品、甚至品牌都往往被認為並不是最重要的。引領產業發展最重要的因素是確保世界各國日新月異的各類技術和設備能夠相互通話的行業技術標準,誰的標準認同,誰就是遊戲規則的制定者,沒有標準就可能意味着只能跟在別人的後面學,而且還要繳納諸如授權費、專利費等高昂的各類學費。在中國頗為盛行的一個通俗說法稱,三流企業做產品,二流企業做品牌,一流企業制定標準。

在標準組織中卡位

令許多觀察人士不安的是,北京正在利用國家體制和政治影響力,在電信和人工智能等各種前沿技術領域制定技術規範。

在上星期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發起的一次討論會上,專家們指出,科技的突飛猛進和世界越來越數碼化意味着行業技術標準的制定不僅事關下一代技術的發展,而且具有深遠的國際政治意義。

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ASPI)負責國際安全和外交的副總裁丹尼爾·拉塞爾(Daniel R. Russel)在討論會上指出,標準制定涉及潛在的國家安全優勢問題,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多次強調,中國要大力提升所謂的「國際話語權」。曾任美國國務院主管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的拉塞爾說,讓其他人使用你的標準不僅是使用你的產品,可以收取而不是支付專利稅,還可以帶來很多其他的好處,其中包括提供了結構性的先發優勢,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可能壟斷產品或服務類別。

他說:「這就是為什麼在過去十年左右的時間裏,中國政府一直在努力遊說,讓中國公民在國際標準組織中擔任許多關鍵角色,向各類標準制定國際會議派出大批政府代表團進行投票。」

國際電信聯盟(ICU)、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和國際標準組織(ISO)是全球範圍內公認的三大國際標準化組織,其中兩個組織的最高領導人均來自中國,另一組織、國際標準化組織的上一位主席張曉剛也是一名前中國行業組織的領導人。

成立於1865年國際電信聯盟是通信網絡的互聯互通、全球無線電頻譜和衛星軌道劃分等領域的技術標準制定組織,全球手機打電話、上網、發送電子郵件等等都無不受益於國際電聯的工作。來自中國的趙厚麟2014年開始一直擔任該組織秘書長。

另一國際標準化機構--國際電工委員會(IEC)負責有關電氣工程和電子工程領域中的國際標準化工作,目前該委員會的主席是前中國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董事長舒印彪。

據華為公佈的一份文件,截至2020年底,華為在全球600多個標準組織、產業聯盟、開源社區、學術組織中,擔任超過400個重要職位,累計提交標準提案超過65,000篇。

標準制定政治化

哈佛大學貝爾弗中心網絡研究員朱莉婭·沃(Julia Voo)說,美國和盟國以往並沒有在使用國際組織方面投入大量精力,他們對標準制定的理念是將其留給各個利益相關方的團體和行業,但是中國則不同。她在這次亞洲協會組織的討論中說:「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在各個層面都在發揮領導作用,努力提出新的標準,」

為了確保新興產業的行業技術標準不被中國所主導,歐盟上個月宣佈對行業標準系統實施一系列改革。歐盟在其新聞稿中說,今天,標準已成為具有全球重要性的問題。其他地區正在通過更具戰略性措施來加強其全球足跡,歐洲標準化體系亟需發展以應對這些挑戰。歐盟委員會內部市場專員布雷頓(Thierry Breton)在宣佈這項提議時說,「我們需要確保我們不只是標準的使用者。我們需要成為標準的制定者。」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科技專家詹姆斯·劉易斯(James Lewis)說,歐洲國家也在努力追求自己的技術主權和數據主權,而且在某種程度上不僅僅是中國,美國也是如此,但美國和歐洲的政治價值觀更接近。因此,雖然歐洲擔心中國,也擔心美國,但美國和歐洲更容易達成協議,這對中國來說是一個更大的問題。他對美國之音說:「這因為黨在中國的中心作用。沒有一個歐洲國家存在中國這樣的共產黨,僅此一點就會產生問題。」

德國外交關係委員會研究員蒂姆·魯利格(Tim Rühlig)說,中國和其他國家的不同點在於技術標準制定的政治化。他說:美國和歐洲的技術標準制定體系通常也存在差異,但至少首先是由私營部門制定的。這在中國確實不是這樣。他在這次討論會上強調,對美國和歐洲國家來說,技術標準本質上是為了創造互操作性,為創新和競爭技術提供了某種基礎,而中國的技術標準已經是國家競爭遊戲的一部分。他說:「所以(中國的)產業政策、國家政策直接嵌入標準化議程。「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317/1721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