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未普:趁亂崛起成贏家?北京當局想什麼呢?

作者:

本周一(14日),布林肯楊潔篪在羅馬面談。長達7個小時的會談並沒產生什麼結果。對此,中國駐美國大使秦剛表態說,美國既要北京合作又要制裁是行不通的。看來,北京政府鐵下心來要和普京繼續發展「沒有上限」的友好關係。現在的問題是,北京政府為什麼要在幾乎是全世界的注視下,執意與侵略者普京站在一起?

紐約時報》3曰15日刊出儲百亮的文章「中國眼中烏克蘭戰爭的贏家:中國」(China Sees at Least One Winner Emerging From Ukraine War: China),提供了一種解釋。他說,目前有一種共識正在中國政策圈內形成,即中國將會在這場動盪中脫穎而出成為勝者,眼下要做的就是要保護自己免受可能面臨的最糟糕的經濟和外交後果,等待硝煙散去,然後從地緣政治變化中獲益。

中國政府認為自己可以在俄烏混戰中火中取栗,最終成為贏家。這種匪夷所思的認知反映在北京當局現在的幾種做法上。首先,北京用兩面手法對付入侵烏克蘭的普京和譴責普京的西方。中國一方面譴責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為普京辯護,說俄羅斯進入烏克蘭全是北約東擴惹的禍。但另一方面,習近平歐洲領導人表示,願意為談判和解提供幫助,同時向烏克蘭提供人道幫助。

第二,否認或抵賴所有對中國不利的指控。華盛頓官員和《金融時報》都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曾向中國尋求經濟和軍事援助,包含地對空導彈、無人機、情報設備、裝甲車和後勤支援車輛。這種說法遭到 中共外交部官員的斷然否定。趙立堅說,這是虛假信息。與此同時,中國官員相當賣力地宣傳俄羅斯編造的為詆毀美國和北約的不實信息,如生物實驗室等。

第三,在空前團結的美歐之間製造間隙。前幾天,習近平在與法德兩國領導人的視頻對話中,重申了中國關於這場戰爭的標準反應。習表示,所有國家都應保持「最大限度克制」,中國「對歐洲大陸重燃戰火深感痛惜」。但對於俄羅斯首先挑起戰爭一事兒,習近平絕口不提,等等。中國最怕歐盟和美國結成堅定的聯盟,步調一致地對付中共。當然,中國也不希望因為與俄羅斯走得太近,而加深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對中國的敵意。

中國認為自己可以在俄烏混戰中成為贏家。對這種認知的形成,中國一些智囊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比如,總是喜歡給中國政府出點兒主意的原新加坡學者鄭永年在2曰28日刊出「烏克蘭戰爭與世界秩序重建?」一文中寫道,烏克蘭戰爭引發的歐洲地緣政治之爭,將大大延緩美國從歐洲轉向印太地區的步伐,「這意味着只要我們自己不犯顛覆性戰略錯誤,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不僅不會被中斷,中國反而更有能力和意志在新國際秩序構建過程中扮演一個更重要的角色」。

事實上,中國政府在俄烏戰爭問題上正在犯「顛覆性戰略錯誤」,即,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美歐的實力和決心。這個「顛覆性戰略錯誤」至少源於三大誤判:1)延伸「東升西降」的思維,認為中國有機會在亂局中脫穎而出,因為美國已被其魯莽干預外國事務的做法及國內政治嚴重分裂的現實所削弱。2)認為美國專注於俄烏戰爭,無暇顧及亞太地區。事實上,德國突然提升本國的軍事支出,韓國選出親美總統等,對美國持續關注亞太地區,都是重大利好。3)「沒有上限」的中俄關係正成為文明世界的箭靶,對中國國際聲譽造成嚴重損害,北京卻視而不見。特別是,當全球知名企業紛紛撤出俄羅斯之際,中國企業卻逆向而行之,以為他們佔了大便宜,不知災難隨之而降。

總之,現在的習近平政府在「沒有上限」的中俄關係中,似乎陷得太深,難以自拔。北京當局是不是太一廂情願,會不會因此而搭上中國的國運,搭上習近平的終身執政,且讓我們密切觀察。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317/1721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