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鎖鏈女」事件輿情迭起為何人們仍在等待真相?
中國民間輿論對於"徐州鎖鏈女"事件的關注程度,目前仍然一波緊似一波,但各級官方媒體對此卻鮮少報道。有評價認為,這起事件的輿情可與孫志剛、雷洋事件相比。但人們為何至今,依舊在等待真相大白?
中國網民對鎖鏈女事件的關注似乎已經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料。2月16日已經是元宵節的第二天,但春節前就被披露的「徐州鎖鏈女」在社交媒體上的關注熱度仍然居高不下。
與江蘇徐州豐縣官方此前發出的四份通報幾乎同步,中國各方民眾挖掘出的信息在社交媒體上的傳播和熱議,也被各地網友數着一波、兩波、三波,甚至有人說元宵節後已經達到第六波輿論沸騰。
令人心痛的「第六波精彩大戲」
名為「暉思」的網友在微信公眾號上發表的文章《現在徐州迎來了第六波精彩大戲》認為,這「第六波」與前調查記者鄧飛爆出的消息有關。
《鳳凰周刊》前編委鄧飛2月15日通過社交媒體披露了一張他從網友處獲得的董志民與妻子的結婚證照片。不少網友指出,照片上的妻子「楊某俠」與現今鎖鏈女面目差別巨大,絕非同一個人;而這個照片上的楊某俠,才是官方通報上的「小花梅」。
網絡輿論,由此再次出現一波針對豐縣官方第四份通報的質疑。因為在第四份通報中,已經認定鎖鏈女就是小花梅。現在網友最多的問題是,鎖鏈女到底是誰?
據財新網報道,豐縣宣傳部就此回應說,已經關注到這一情況,稱正在調查此事。但這種模糊的回答顯然不能滿足外界的探尋。德國之聲中文網周三以《鎖鏈女到底是誰?》為標題,把這個問題提到了世界的面前。
但與之相比,中國的各級官方媒體近幾周以來卻一致保持對事件真相的沉默。除了財新網對網絡輿情和官方通報的跟蹤外,沒有任何官媒對事件進行調查報道。中國央視也只是轉述了豐縣官方的通報。
前《南方都市報》、《新京報》主編程益中對本台表示,在發生這麼大的輿情的事件中,官媒的表現歷來如此,「管理部門,也就是宣傳部這樣的部門,從來都是第一時間要求各個媒體不得報道,要報道也只能使用新華社、中央電視台或者《人民日報》的口徑,或者使用當地宣傳部門提供的通稿。」
程益中指出,「徐州鎖鏈女」事件再次凸顯中國的媒體已經全面為中共所控制,「無論是產權歸屬上還是資本的控制,或者人事和組織的渠道等方面看,中國其實現在是沒有獨立的媒體。」
「徐州鎖鏈女」事件經過近三周的輿論發酵,已經演化成中國全民關注的事件,乃至多家國際媒體也不止一次地跟蹤報道。但在事件通過社交媒體揭露的初期,它在很多人眼中似乎只是中國眾多拐賣事件之一。除了官媒央視在1月28日,幾乎第一時間報道了豐縣官方對這一事件的回應後,其它官媒都鮮少跟進。
對於官媒的這種反應,程益中認為,這是「自我審查」機制起到的威懾作用,「我認為,他們已經形成自我審核的機制了。通過這類事件,他們明顯就會覺得根本沒辦法報道,不能報道。我當年在報社的時候,有一些記者,當發生某一件新聞我讓他去採訪的時候,他很可能跟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這個能報道嗎?這個報不了吧?」
變態辣椒:八孩母親被鐵鏈鎖住引發中國民眾憤怒(自由亞洲電台製圖)
輿論推動調查
而在同樣受到嚴格控制的中國社交媒體上,民眾對這一事件的關注度似乎顯得「盛況空前」。有人評價說,這一事件的關注度堪比當初的孫志剛事件和雷洋事件。雖然不斷有網友抱怨,他們的有關網帖被刪除,甚至社媒賬號被禁言,但每天仍有大量消息和分析文章通過社交媒體流傳出來。
對於社交媒體的這種狀況,前微博審查員劉力朋向本台分析說,「(當局)確實刪了不少文章,但沒有徹底堵死。因為之前拐賣不是一個非常敏感話題。」
他強調,對此的分析需要進一步測試「敏感點」,需要發現社媒監管部門在具體針對哪裏、甚至哪個敏感詞進行審查,才能進一步解讀。
值得關注的是,不少人認為正因為社交媒體的緊密關注和輿情的推動,徐州豐縣官方才接連發出四份通報,試圖澄清「事實」。但即使如此,輿論仍然不滿目前豐縣方面的說法和做法。
在第四份通報中,豐縣司法機關已經改變了此前通報中不認為存在拐賣的認定,而是指出事件主角董某民涉嫌非法拘禁,以及桑某妞和時某忠涉嫌拐賣婦女罪行。但社媒上仍然存在廣泛的聲音,指責豐縣官方存在隱瞞,要求徹查。
程益中認為,豐縣官方不過是在用謊言來掩飾謊言,「後面第二、三、四次的這種通告發佈,也都是在圓第一次發佈的謊言。為什麼要多次發佈呢?就是因為第一次發佈導致了更大的民情激憤,這個漏洞越捅越大,孫志剛案也是這樣。」
目前身居紐約的法學博士張杰則認為,這起事件沒有被官方迅速撲火,可能與地方官員懶政有關,「可能有些官員是故意的,他們也不滿,他們也有女兒也有妻子。這可能就是他們採取的一種方式,希望社會變革,就是採取不作為,或者躺平的方式,讓火越燒越旺。」
左圖:網民以舉牌抗議等形式要求當局徹查鎖鏈女事件。右圖:一位85歲高齡的老人以行為藝術聲援徐州8子母親楊某俠。(網絡圖片)
可能促發人們走上街頭
作為這起事件爭議焦點的人口拐賣現象,在中國並不是罕見的社會問題。多年來,包括中國自身學術機構和世界範圍內的人權組織,都在調查和分析中國的人口拐賣狀況。
張杰博士分析說,這起在中國並不鮮見的人口拐賣事件之所以在今天能引起全民關注,與中國當前的形勢有關,「這實際上是他(習近平)給自己挖的坑,他突然把中國拔高了,好像中國就是世界上的老大了,但突然這個事件就擊碎了人們心理的底線,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他強調,這種輿情關注當中也隱含着人們的民主訴求,「中國人對習近平政權的一種憤怒和不滿平時沒有渠道去發泄,而這樣一種話題,並且是不帶政治性的話題,給了人們機會。事實上你看,除了法律層面外,人們更大的是在討論文明和制度層面的改變。」
張杰預測說,如果任這起事件發展下去,人們有可能走上街頭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