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安全隱患/比利時司法部長警示:中國智能手機可能帶來間諜風險

比利時司法部長警告說:鑑於中國的法律環境,使用華為和小米的用戶,其個人數據可能會被製造商傳送 中共當局。這是繼歐盟國家立陶宛後,再有歐盟國家對中國智能手機涉間諜行為提出警告。學者指,中國以非公平國家手段,透過通訊基建及電子設備,將中國監控模式對外輸出。

比利時司法部長范·奎肯伯恩(Vincent Van Quickenborne)日前發出警示:中國智能手機可能會給用戶帶來間諜風險。

比利時司法部長警告說:鑑於中國的法律環境,使用華為和小米的用戶,其個人數據可能會被製造商傳送中共當局。這是繼歐盟國家立陶宛後,再有歐盟國家對中國智能手機涉間諜行為提出警告。學者指,中國以非公平國家手段,透過通訊基建及電子設備,將中國監控模式對外輸出。

比利時《晚訊報》(Le Soir)周二(15日)報道,比利時司法部長范·奎肯伯恩(Vincent Van Quickenborne)發出警告:華為和小米等中國手機製造商可能會給用戶帶來間諜風險。

此番評論是由歐盟國家立陶宛早前發佈的一項關於中國設備網絡安全的研究引發的。有比利時議員就此向該國司法部長提問並要求其做出回應。

《晚訊報》獲得了范·奎肯伯恩給比利時議員的正式回應,范·奎肯伯恩表示:「鑑於中國智能手機製造商營運的法律環境,會存有這些智能手機中包含的數據可能會暴露在間諜活動之下,或者至少在非自主意願下被轉交給中共當局的風險」。

《晚訊報》強調,司法部長指中國法律要求企業將用戶數據存儲在中國伺服器上,並賦予中共當局訪問其通訊系統的權力。

繼早前被立陶宛國家安全中心點名涉竊秘和審查後,日前華為和小米手機再被司法部長范·奎肯伯恩(Vincent Van Quickenborne)點名。(華為推特圖片、小米臉書圖片)

澳大利亞價值聯盟成員、電腦專業博士張曉剛在接受本台採訪時表示,比利時司法部長陳述的是一個事實。他說,從10多年前起,他們就追蹤華為利用電信設備在海外竊取公民個人數據、商業秘密等間諜行為,而中國「網安法」和「情報法」等相關法律下,要求企業必須將用戶數據交給國安部門,這些已引起民主國家警惕。

張曉剛說:中國智能手機會對用戶造成被間諜監聽的威脅,比利時司法部長的警告完全是在描述一個事實。早就有跡象,包括華為手機、路由器等等這一類設備會安裝秘密的後門來盜取用戶的信息、通訊的數據,雖然華為公開宣稱它不會這麼做,但是共產黨的法律上就規定,中共國安部門要求華為這些企業做間諜事情的時候,它必須符合共產黨的要求。

小米發言人在周三(16日)的一份聲明中表示,拒絕這些報道中的指控,並稱沒有證據支持這些指控。華為和比利時司法部暫未回應媒體置評請求。

波蘭時評人Lisbort向本台表示,中國政府近年透過高科技手段來擴張極權,依賴國家巨大的補貼、以低廉的價格占域歐盟市場,特別是在東歐國家的市場佔有率非常高,這些國家已成為安全漏洞,希望歐盟重視並堵住漏洞。

Lisbort說:中國手機遍佈歐盟市場,由於價格便宜,在東歐國家市場佔有率更高。中國手機內置的硬件竊取以及信息審查裝置,實際上與華為提供5G是一個性質,都是中共內置技術後門以竊取各國情報的技術手段。現階段中共利用高科技做極權和意識形態擴張,已與冷戰時形態迥異。但背後的信息安全以及國防安全問題並沒有能得到歐盟國家的重視,歐盟應堵住信息安全的漏洞。

Lisbort說,中國的智能手機涉間諜竊秘行為,與華為設備在各國5G竊秘的性質是一樣的。

比利時國會議員科格拉蒂(Samuel Cogolati)周一(14日)表示,智能手機的間諜風險凸顯言論自由和信息安全等急迫性問題,就如以列色一家公司的「飛馬(Pegasus)軟件被一些政權用來監控異見者一樣,歐盟應儘快應對。

大陸《科創板日報》周一報道,華為承建中東和非洲最大低碳數據中心,一期計劃預期今年5月即可投入使用。

對於防範中國電信公司和手機商可能涉間諜活動和數據竊取問題,歐盟國家一直行動遲緩,遠落後於美國。但中國對立陶宛的霸凌,令歐中緊張關係升級,此前比利時警示參加北京冬奧會的運動員,要小心中國的黑客攻擊。

立陶宛國家網絡安全中心於去年9月發佈報告指出,小米手機中的內建功能,可以檢測和審查「自由西藏」、「台灣獨立萬歲」或「民主運動」等詞彙。共有449個中文詞條可以被小米手機的默認互聯網瀏覽器等系統應用程式審查,且名單在持續更新中。報告還發現,小米設備會將加密的手機使用數據傳送至一個位於新加坡的伺服器。

記者:吳亦桐/程文責編:方德豪網編:劉定堅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217/1709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