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大事者首重格局。
何為格局?大抵有兩個字就可以道盡其中深意。
「仙」之一字,人立於峰巔,瞭望的是星河壯闊,天地廣袤。
「俗」之一字,人委身於谷底,目之所及都是雞毛蒜皮之事。
你是囿於腳下的一畝三分田,或是極目遠眺,囊括千里之地;
你是蠅營狗苟,貪圖的是眼前的小便宜,或是謀篇佈局,追求長遠利益。
格局如何,全憑你着眼之處。一個人格局有多大,就看這三點。
1
能吞得下委屈
柳傳志曾經對接班人楊元慶說過:
「人生在世,註定要受許多委屈。一個人越是成功,所遭受的委屈也就越多。」
而一個人的格局有多大,就看他能承受多大的委屈和對待委屈的態度。
在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的就職典禮上,曼德拉邀請當年看守他的三名獄卒觀禮。
他說,那段牢獄歲月使他學會控制情緒,也學會處理苦難帶來的痛苦,並在眾目睽睽之下,起立表達對這三名獄卒的敬意。
這項舉動,令在場及全世界的人肅然起敬,不僅讓虐待他多年的南非白人無地自容,更展現了曼德拉非凡的氣度和格局。
小格局者,無法忍受半點委屈,更會為委屈所累,抑鬱躊躇;
而格局大的人則不然,他們會一笑置之,會超然待之,更甚至會轉化勢能,在委屈中砥礪前行。
如果能把每次的羞辱和傷害,視作你轉變所需的營養珍饈,絕對能餵大你的格局。
否則事過境遷後,別人只會記得你爆發的情緒,卻不記得原因,徒留給別人你容忍力不夠的印象。
吞下了委屈,揉碎了委屈,新生出來的,是你的格局。
2
不擺架子,只講價值
盧梭曾說:最有學問和最有見識的人,總是謙虛謹慎的。
一個人層次的高低和他的學歷、財富、社會階層並不直接相關,卻和他的眼界、教養、格局有關。
大學士紀曉嵐曾經去五台山遊玩,走進廟裏,方丈打量了他一番,見他儀態一般,便說:「坐」,又叫一聲「茶」,意為以隨便的茶水招待。
得知來的是京城客人,方丈恭敬站起,馬上領紀曉嵐入內廳,恭敬地說,「請坐」「敬茶」。
當再經過一番細談,才得知來的是禮部尚書紀曉嵐時,方丈神色黯然,謙卑地領紀曉嵐入禪房,並尷尬地賠笑道:「請上座」「敬香茶」。
紀曉嵐臨走時,方丈拿出紙筆,一定要請紀曉嵐留下墨寶,以光輝禪院。
紀曉嵐揮毫書寫了這樣一副對聯:「坐,請坐,請上坐;茶,敬茶,敬好茶。」
方丈頓時羞愧不已。
人際交往有三種態度:俯視、仰視和平視。
俯視者狂,高高在上盛氣凌人,藐視了對方;
仰望者弱,誠惶誠恐頂禮膜拜,藐視了自己;
平視者和,不卑不亢,既尊重了對方,也尊重了自己。
真正大格局的人,從不會強調身份感,也從不把優越感寫在臉上。
他們能接納和包容人與人的不同,懂得尊重他人,從不將自己局限在身份里,從不擺架子,便不會被束縛。
人這一生,見了眾生,明白了眾生相,所以寬容;
見了天地,體會了偉大與渺小,所以謙卑;
見了自己,感受了本我和真我,所以豁達。
所以,別被自己的所思所想局限,不要瞧不起任何人。
格局越大的人,越是大智若愚,也越懂得虛懷若谷。
3
開始學會承擔
有這麼一句話:「人生所有的履歷都必須排在勇於負責任的精神之後。」
因為有了責任心,就有了擔當。責任會放大我們做人做事的格局。
勇於承擔責任的人,眼界寬闊,不計較眼前的利益,在乎的是更長遠的目標。
而枉顧責任的人,只想着自己的利益得失,往往會失了信譽,丟了格局。
有擔當,就是能扛事兒。
古人云:「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
所以,一個人能不能扛事兒,是不是有擔當,往往要看困難的時候。
在家庭中,在單位里,能扛事兒的人從來不逃避,他們碰到任何事情都會當做機遇,穩穩噹噹把各種難題處理好。
遇事就溜的人,不過是把每一件事情都看作一份不得不做的工作。
眼界孰高孰低,一看便知。
敢於承擔不僅是指敢於承擔重任,也意味着敢於承擔失敗、挫折,以及批評、指責。
真正的強者,敢於接受輸,不推諉,不找藉口,不臨陣脫逃,輸了又怎樣,下次我們再贏回來。
梁啓超曾說:人生須知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盡責任的樂趣。
人活一輩子,若沒有值得自己去照顧的人、去擺平的事,那有什麼意思?
一個人的格局有多大,就看他能承擔多大的責任。
遇事不怕事,遇事敢承擔,這樣的人,走到哪裏都會有自己的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