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學者:新冠變種恐生突變 重演1918年H1N1歷史

Omicron傳播快但症狀輕,顯然使得多個國家與地區放鬆警惕。然而當前,世衛組織(WHO)已經發出警告稱,下個主流病毒株恐怕更強。美國學者也提出3種好壞結果皆具的3種可能性,恐怕將產生漸進式突變,且促使1918年H1N1歷史事件重演。

三藩市加大傳染病學家盧瑟福(George Rutherford)接受採訪時提到,新冠疫情接下來狀況將會如何,目前仍無法明確掌握。他表示,病毒可能產生漸進式突變,例如之前的Alpha與Beta變種病毒,但也可能出現巨大改變,形式Delta與Omicron變種病毒。他強調說:「下一個出現的會是哪一種,只能看運氣。」

報道指出,以H1N1流感病毒為例,最初是以新型病毒之姿,在1918年釀成史上最嚴重的流感大流行,全球人口約1/3被感染,約5000萬人因此喪生。該次疫情後來雖然結束,可是H1N1流感病毒迄今依然存在。

史丹福大學流行病學家及傳染疾病專家伊芙‧馬多納多(Yvonne Maldonado)提到,1918年造成全球疫情的H1N1流感病毒,堪稱如今帶來每年流感疫情所有H1N1流感病毒的「高祖父母」(great-great-grandparent),因為病毒在幾十年間出現許多突變,但起源還是一樣的病毒株,「新冠病毒也可能出現類似的發展」。

美國CDC統計顯示,美國平均每年有35000人死於流感。馬多納多對此解釋,如果新冠疫情變成流感化,將是「最好的狀況」(best-case scenario)。

她說,在這種情況下,世界各國需要加強的工作在於保護高風險族群、推廣疫苗並且為患者提供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藥物及抗病毒藥物。至於疫苗製造商方面,則必須推出針對變種病毒的特定疫苗,好讓民眾每年接種,藥廠也要研發功能更好的病毒檢測劑。

另外報道也指出,第二種假設情境是,抗病毒藥物或單株抗體藥物不足,無法提供給所有染疫患者,或者藥廠無法研發出針對變種病毒量身打造的疫苗。

而至於最後,馬多納多說最糟糕的狀況則是,出現一種足以穿透疫苗保護效果,也能突破藥物治療的變種病毒;不過,「我覺得這種情形出現的機率比較低」。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日前稱,「我認為Omicron將是最後一個變種,我們已經進入最後階段是危險的,這場持續兩年的大流行已導致近600萬人死亡。」

他補充:「相反在全球範圍內,出現更多變種的條件是有可能的。儘管Omicron的病例總數已飆升至近3.5億例,但其較低的致命性影響和疫苗的日益普及,使一些地區樂觀地認為,疫情最糟糕的時期可能已經過去。」

在美國,儘管新冠肺炎新增病例有所下降,住院人數也在一些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地區顯示出穩定的跡象,但因感染Omicron變種病毒而死亡的人數仍在上升。據媒體統計,上周日美國新冠病毒病亡人數創下11個月來的新高,與前一周相比,過去一周上升11%。

重點講話中,因應疫情的流行下,病毒廣泛的在全球范散播,高感染率更容易讓病毒出現突變,譚德塞認為:「現在條件非常適合出現更多變異株,想要改變大流行進程,必須還有許多要改變。」

儘管Omicron症狀低,但其威力仍不容小覷。Omicron變異株成為各國科學家新的研究目標,而根據日本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Omicron變異株在塑膠和皮膚上的平均存活時間都比其他變異株要長,在塑膠表面甚至可存活8天,這也間接地解釋Omicron比起其他變種更容易傳播,甚至取代其他變種的原因。

根據路透社報道,日本京都府立大學一個醫學團隊近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研究團隊在實驗室發現Omicron變種病毒株的存活能力比起其他變種病毒還特別強,相關研究論文已上傳至生物學研究預印網站bioRxiv上,然而這些發現尚未經過同儕審閱,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來證實。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FX168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127/1701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