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醫生打死都不會說的10句真心話

我不做醫生很多年了,可隔三岔五還是有很多朋友問我各種醫學問題,或尋求診療建議,或尋找靠譜專家。

長時間冷眼旁觀,我看到一些求醫的普遍誤區,也拜訪了幾撥醫生朋友,問他們對病人都有什麼建議,他們說了一些平時打死都不會說的真心話。

特總結如下:

第一,要尊重生命的自愈能力,要相信自身的康復潛能。

儘管科技高速進步,如今最好的醫生能做的也只是:偶爾治癒,常常緩解,總能安慰。

生命的偉大之處就在於,人類百分之八十的疾患會自愈,我們要學會適度地耐心等待。

人體也偉大,最好的藥是自己的靈與肉,多數的小病痛睡一兩個好覺也就好了。

所以有一點點不舒服,在排除了心梗、中風、胰腺炎、闌尾炎等等急重症之後(當然,如果較真兒,這個急症單子因人而異,需要您信任的全科醫生幫您確定),不要馬上就往醫院跑,多喝水、多休息,放下手機、放下心中那些似乎放不下的所謂大事兒,等等看症狀是否緩解。

這條也適用於兒童,兒童的自愈能力往往強於成人。

第二,請遵從醫囑。

看醫生之後,治療失敗的最大原因是不遵從醫囑。

一旦開始吃抗生素,吃滿醫生要求的天數;

一旦開始吃降壓藥,按照醫生說的劑量和頻次吃。

我們身邊留下慘痛教訓的例子太多了,不一一列舉了。

第三,不要總覺得自己的病沒好。

如果純從掙錢的角度看,女人和小孩是最好的病人。

女人總覺得病根兒沒除乾淨,還在自己的身體裏,像階級敵人一樣頑固,對自己孩子的病更是如此。

男人則相反,總覺得自己沒病,似乎唯一的例外是得了男科疾病之後,總覺得自己尿急、尿頻、尿痛。

持這種心態的人遇上好醫生,給好醫生添麻煩;

遇上壞醫生,給壞醫生過度醫療的機會。

第四,自學一點基本的醫學知識。

常見的常識錯誤包括:乳房不舒服去看婦產科(應該去看乳腺外科),MRI有輻射(其實沒有),婦產科男醫生沒有好的(其實有的,就像很多優秀的廚師和裁縫也是男的)等等。

如果想系統學習,建議您看一本《內科學》教材和一本《外科學》教材。

如果不想花那麼多時間,建議您經常看看靠譜的醫學科普文章。

第五,不要過度迷信名醫。

現代醫學的分科很細,院士或者主委級別的醫生也只是他們那些細分領域的大專家。

在那些細分領域之外,他們可能不如某些副教授或者主治醫。

複雜手術需要很強的體力和心力,如果有選擇,還是別把自己的肉身交給太高齡的醫生,哪怕他名滿天下。

第六,適度閉嘴,把問診的主導權交給醫生。

醫生最煩的是,上來就滔滔不絕,不得要領,當醫生忍無可忍地插一句話或者提醒一下時,還指責醫生不讓自己說話的病人。

第七,不要過分激動,要淡定,慢慢在醫生的引導下闡述自己的病情。

「上來就哭哭啼啼地求救,你什麼都不告訴我。我問你,你也不回答,我怎麼救你?」

第八,不要認為可以通過國內搜尋引擎和書籍而成為某個病種的大專家。

醫生問診的時間有限,不要讓他把時間花在更正你對某些醫學知識的誤解上,更不要讓他把時間花在教你如何做診治上。

多問問:這個異常意味着什麼?問題嚴重嗎?我有哪些選擇?利弊是什麼?我該如何選?這麼選有什麼可能的風險?有什麼辦法可以降低這種風險?

另外,中藥也是藥,中醫也是一門學問,植物藥也要面對土壤、水、空氣中可能存在的污染,不建議有事兒沒事兒就按照自己的理解、自學去找中藥吃。

第九,不要強索醫生的手機號碼,不要強加醫生的微信或QQ。

醫生有權不把某個病人當成親戚或朋友,也有權在診療之外的時間不回應這個病人的問題。

第十,不要覺得醫生都是騙子。

儘管有個別醫生的確是騙子,但既然已經選擇了某個醫生來看病,還是先選擇相信他吧。

也要相信,如果他是個好醫生,如果他處理不好你的病情,會幫你找到更合適的醫生。

再者,既然選擇了某個醫生,就不要逼着他幫你證明他比其他的醫生更好。

「大夫,某某醫院的某某專家怎麼樣?」

「你如果覺得他好,你來找我幹嗎?」

醫生不是萬能的,病不是都能被治癒的。

信任是看病的基礎。

在這個誠信不足的就醫環境裏,最好的就醫方式還是謹慎地選擇相信醫生。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讀者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124/1699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