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林忠正:這4大難題,拖累中國經濟成長

作者:

我們想讓你知道…人口開始快速老化的中國,經濟成長不能再依賴低廉勞動力的成長,技術進步絕對是中國經濟進步和轉型的關鍵因素!

▲全球面臨嚴峻疫情,中國經濟依然成長,預計2022也能有良好表現。

2022中國面對的經濟難題!

中國在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之下,經濟表現的數字全球居冠:2021年GDP成長率從2020年的2.3%反彈到8.0%之高,2022年預計成長率也會達到5.6%;消費者物價指數在2020年是2.4%,2021年降到1.1%,2022年預計回升到1.8%。如果些統計數字與實際狀況的誤差不大,那麼中國的經濟應該還是呈現穩健的成長,不過2022年中國經濟仍有不少重大的課題必需克服。

中國面對的經濟問題之一:美中的貿易與科技戰爭在短期內難以和解!

2018年美國總統川普首先發難,分次大幅提高中國產品的進口關稅,並且對中國科技產業開啟制裁的措施,中國當然不吝於回敬,也以高關稅伺候美國產品。雙方至今尚未終止貿易戰和科技戰。

美中兩國的貿易統計常有巨大的差異,不過雙方的統計數字都顯示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在貿易開戰三年多以來,仍然呈現成長的情況。美國的數據顯示,美國2020年商品對中國貿易逆差為3102億美元,上一年為3443億美元,減少了341億美元。而2018年時逆差則高達4182多億美元。美中的貿易逆差從貿易戰以來確實已經逐步下降,但美國商品貿易逆差中仍有高達三分之一來自中國,

美中貿易戰持續,雖然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有所下降,依然維持巨大的進口數字。(

保護國家利益美國將貿易戰轉向科技制裁

美國在貿易戰上雖沒得到明顯的好處,美國發動貿易戰的主要原因是中國長期以不公平的貿易政策扭曲了市場機能,損害美國的利益,美國必須保護自己的國家利益。

美國對中國加征關稅的主要動機之一是,希望迫使中國取消外商進入中國市場的障礙,減少中國政府對中企的補貼,加快國營企業改革。三年多的貿易戰其實也逐漸出現一些效果,中國最近罕見表示願意和美國談判產業補貼和國有企業等議題。習近平甚至在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公開說,中國將以積極開放的態度參與數字經濟、貿易和環保、產業補貼、國營企業、智慧財產權、等議題的談判。

但是,中共一向善於「和」、「戰」交叉運用的戰術:己強則戰,己弱即談判,而且「以和養戰」,充分利用民主國家領袖在定期改選前達成談判結果的壓力。美國若看穿中共手腳,恐怕美中雙方會陷在「談+拖」的冗長拉鋸戰中,因此貿易戰爭短期內應該不會出現重大的具體突破。

不過,美國從拜登總統就職後,重點已經轉移到科技制裁,同時打擊中國的科技產業和軍事產業,確保美國在經濟、科技、和軍武上的領先地位,同時也會造成外資(包括美資和台資)企業為了符合美國的規範,不得不執行脫中的決策!

美國的科技制裁對中國的經濟成長具有嚴重的殺傷力,因為「技術進步」才是一個經濟體是否能蛻變成為富裕國家的關鍵因素:不斷的「科技進步」才是一個國家轉大人的特效藥!尤其人口開始快速老化的中國,經濟成長不能再依賴低廉勞動力的成長,技術進步絕對是中國經濟進步和轉型的關鍵因素!

中國面對的經濟問題之二:碳排放的目標帶來限電危機!

中國各種能源消費結構目前仍以燃煤為主,比重達?之多。中國2020年本身開採了38億噸;進口才佔3億噸,已經是全球最大的煤炭進口國,其中近?是從印尼進口;其餘則來自澳洲和蒙古,但是中澳因貿易摩擦而蒙古則因疫情,進口煤炭大幅減少。這是2021年中國限電的主因。

目前中國碳排量全球第一,佔比近30%,當然是歐美國家減碳的首要目標。不過,習近平已在2021年4月美國主辦的40國首腦氣候視頻峰會中做出承諾,中國未來10年將繼續增加碳排放,直到2030年達到最高峰,再開始減排。即使碳排放還有點成長空間,但是中國火力發電過去不受限制的成長模式現在勢必扭轉。

▲習近平做出碳排放的承諾,將在2030年開始減排,預期將調整能源的調配。

未來幾年內中國對於用電也只有採取限電政策,並且會開始以價制量的政策,才能有效限制全國碳排放的超速成長。縱使中國正在努力增設核能發電廠,但也不是在短期內就可以填補火力發電的減碳缺口。

中國面對的經濟問題之三:房市泡沫化的後遺症方興未艾!

中國國家統計局估計,2021年中國房地產佔整體GDP比重成長到7.3%;房地產連同建築業總共佔到中國經濟總量的八分之一,如果再把相關供應商也算在內,可能佔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四分之一以上。目前中國的房價/所得比高達28倍,比南韓和台灣更高。

中國家庭債務占「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就更為驚人,高達120%,代表說中國家庭負債入不敷出,而且負債大多以房貸為主。有媒體報導中國家庭每收入100元,要拿53元還債,正在重演日本泡沫化的慘況。中國房市的泡沫如果破了,中國的社會和經濟一定會面臨極大的衝擊。

打房措施效果有限大型房企連環爆

其實,2016年中國政府就開始祭出打房措施,例如限購、限貸、限售、限價與限商住等「五限」措施,以防止房市的泡沫化。但是中國房市的畸形,是地方財政收入的政治問題,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

中國地方政府主要收入來自土地的開發。土地和房價越高,地方政府收入越多,也才有能力從事地方公共建設。中國監管部門進一步在2020年9月設立「三道紅線」,也就是說房企在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小於70%、淨負債率小於100%、現金短債比大於1倍,收緊房企融資,要求碧桂園、恆大萬科、等12家大型建商不可超越三道紅線。

但是,大型房企還是陸續爆債務違約或倒閉的情況,三年來平均每天都有一件中大型房企倒閉。不但龍頭恆大集團在去年開始出現債務危機,連百大房企的光耀集團也突然破產。今年才剛開市,恆大股票也突然停牌。中國泡沫化的風波方興未艾,連帶着地方政府的收支也開始出現缺口,不少經濟一向興榮的地方已經撐不住財政破口了,很多地方官員已經收到減薪二、三成的通知了!下一步,地方的公共建設及公共服務也面臨大幅縮水的窘境。

換句話說,今年中國的國內總需求(例如房屋興建以及上下游相關產業、公共投資及公共服務、等等的各項支出)將隨著房市泡沫化而大幅下降,這對2022年中國的經濟成長非常不利!

中國面對的經濟問題之四:經濟高度政治化的風險!

習近平在2021年突然加強對科技產業(以大型電商電商平台為主)、補教業、網紅、演藝圈、電玩業、等相關事業加強監管,藉安全及衛生、等檢查為由,再以高額罰款為手段,積極推動習近平的「共同富裕」打富運動,接着又以高道德標準嚴格監管上述產業。這些政治行動不但造成這中國企業海內海外股價大跌,也帶來了國內大量的裁員結果。

騰訊、阿里巴巴、拼多多、打滴滴、等大型平台廠商都是這波的政治整肅經濟的最大受害者!大型民企變成「民有黨營」不是不可能!

▲騰訊、阿里巴巴等企業響應「共同富裕」捐出營收,對營運將造成一定的影響。

習近平推動「共同富裕」的政治運動,迫使大企業和富豪必須努力參加捐款比賽,否則有可能發生大企業和個人面對巨額罰款或被政府抄家,還可能鋃鐺入獄。目前這個捐輸運動雖未波及外商,但是台灣遠東集團被按上台獨金主的罪名,政府已經開出巨額罰款,也收回未運用的土地。

近日更有台籍大型電商林姓夫妻財產遭凍結及刑事調查。許多人擔憂經營中國內需市場的台商已經成為「共同富裕」的目標。目前外商紛紛撤離,政治風險又提高了,在中國主打國內市場的台商到底是留還是走,總是兩難!

責任編輯: 李廣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106/1692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