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中歐班列都載空箱返中?學者:銷中國貨成就中國夢非歐洲夢

一名工人站在重慶火車站港站一列中歐班列集裝箱旁邊,這是連接重慶至杜伊斯堡的「一帶一路」貨運鐵路線的起點。

中共政府透過「一帶一路」倡議進行鐵路外交。其中往返中國和歐洲的「中歐班列」,去年因全球疫情,海空運不順,運送貨櫃量年增約三成,不過有英國學者踢爆中歐班列回程多半是空箱,獲益的是中國製造非歐洲製造。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報導,中歐班列將沿途中國城市與歐洲23個國家的175個城市連接起來,成為受中共病毒疫情影響的全球海運和空運的替代方案。2021年前11個月,中歐班列累計開行13817列,運送133.2萬貨櫃,同比分別增長23%、30%。十年來中歐班列開行累計突破4萬列,合計貨值超過2000億美元,打通73條運行線路。國家開發銀行承諾加大金融支持部分路段的升級改造。

《南華早報》另篇報導提及,英國學者Dragan Pavlicevic指出,中歐班列從中國出口的商品遠多於進口到中國的商品。雖然從中國出境往歐洲列車上的貨櫃都裝滿貨物,但自歐洲回程入境中國的列車上,卻大都是空箱。

中歐列車只賣中國貨等無歐洲造商品?

對此現象,台灣輔仁大學外交暨國際事務學程召集人張孟仁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表示,查看2015年9月中旬的報導,第一輛回廈門的中歐班列,很多中國人開心地認為可以買到更多便宜的「歐洲造」商品。如今中國滿滿貨物載往各地,成功將過剩產能分散到其他國家,但歐洲造商品獲益卻有限,否則為何回程多空車?

中歐班列集裝箱

張孟仁說:「換句話說,這也許是所謂中歐班列成就的是中國夢不是歐洲夢,或許歐盟有發覺到,因此面對中共一帶一路的策略,歐盟就改以全球門戶因應,用歐洲版的一帶一路回應中國。」

張孟仁指出,中歐班列沿線城市包括重慶、成都、武漢、阿拉木圖、布達佩斯、華沙、布拉格等,當初中共規劃的一帶一路,是將這些內陸城市變成新的進出口集散地,互相受益,如果都是空箱回程,可能做實了中東歐國家查覺簽署「一帶一路」合作,並沒有明顯享受到經濟利益。

張孟仁說:「捷克新政府外交部長就說,中國是捷克第二大進口國,但卻只是第十八大出口市場,這一來一往對捷克產生了巨大的貿易逆差。」

張孟仁認為,捷克的情況也可能發生在立陶宛、斯洛伐克等波羅的海三國,這些中東歐國家意識到經濟上沒有因為與中共合作而從中受益,可能因此轉向與台灣友好,加強與台灣經貿往來,也藉此作為跟北京抬價的籌碼。

立陶宛與台灣互設辦事處後,遭北京制裁,包括中歐班列不停靠立陶宛。張孟仁分析:「中共會不會利用友台國家在第三國生產,如立陶宛幫德國生產很多東西,中共會不會藉由跟他貿易往來的大國如德國,間接懲罰中東歐國家,這是我們之後要觀察的。」

疫情前中歐班列連出境都被踢爆空貨櫃搶補助

事實上疫情爆發之前,連中國出境的中歐班列貨櫃很多都是空的!2019年8月就有中國媒體踢爆,習近平慷慨補助鼓勵陸運運送貨物,最高補助50%運費費率,造成騙補猖獗,中國國營企業中國鐵路坦承,來往中國和歐洲的貨運火車「中歐班列」,運載大量空貨櫃。《中國經營報》調查,最嚴重情況下,41個貨櫃只有一個貨櫃裝有貨物,其他40個都是空的。中歐班列實際上像是廣告工具,推銷一帶一路的陸運運輸,儘管噱頭十足,卻無法挑戰海運的主導地位。

台灣的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研究所所長劉孟俊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指出,原本海運暢通時,海運成本比陸運低,由於疫情之後海運塞港、人員調度等問題,中歐班列成為替代方案。德國是中國跟歐洲最大貿易夥伴,中國提供一些消費品、原物料到歐洲,德國則提供汽車引擎等高階產品。

劉孟俊說:「(回程)當然是空箱,歐洲提供的比較是服務貿易、know how(專門技術、知識)為主,是不需要運輸的技術、金融服務,因此要把實體貿易與服務貿易掛勾看,比較有完整的輪廓。」

中歐班列集裝箱

中歐班列去回程載貨情況不等同實際經貿全貌

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指出,歐盟國家出口情況不一定使用到鐵路,疫情影響製造上受停頓出口變少,可能是疫情反應暫時性的問題,畢竟歐盟這一、二年對中共態度有明顯改變,但貿易上沒有明顯看到因政治態度導致歐中貿易出現結構性的調整。

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所長卓忠宏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分析,從歐盟跟中國大陸經濟結構來看,中國大陸出口到歐洲遠比歐洲進口到中國大陸多,而且中國大陸是世界製造業所在地,很多商品在中國製造輸往西歐行銷,出口商品大於進口商品之下,中歐班列一定去程滿載回程空箱率高。

卓忠宏分析,中歐班列另有從北邊俄羅斯、中亞國家往南邊的列車,還有自希臘北上到塞爾維亞、匈牙利等國的列車,目前所謂匈塞這段鐵路比較呈現穩定發展。

中歐列車成為中共政治外交懲罰利器

卓忠宏說:「塞爾維亞不是歐盟會員國,但匈牙利是歐盟會員國,中國大陸着力點很深的就是要維持這段的穩定,他才可透過海運從希臘港口上來、陸路運輸上來,從塞爾維亞到匈牙利到其他歐洲國家,因此這兩國是中國在中東歐國家重點發展的國家,有關中國議題意見最多的也是匈牙利,因為他是主要受益國。」

卓忠宏指出,中歐班列會否出現問題要看立陶宛、捷克、斯洛伐克等波羅的海、中東歐國家的角色,因為他們現在對中立場呈現鬆動。

卓忠宏說:「在很多國家受益不均的情況下,會覺得今天參加中國大陸一帶一路、十六加一的機制,拿不到原先想要的好處,還處處受制於中共的制掣,所以現在會對中共呈現審慎評估的情況。」

張孟仁則提及,中歐鐵路運送地包括蒙古、白俄羅斯、波蘭、捷克、匈牙利等,生產模式跟中國類似,以農產、工業類等初階產品為主,雙方不具互補優勢,即便透過中歐班列,跟中國貨比,還是不具成本和競爭優勢。

責任編輯: 時方  來源:自由亞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105/1692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