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找死!江系曝習近平年度大作;萬家中企為何打不過6家外資;美制裁中企1200億出口;

警告:央行彈藥已耗盡,2022年恐「雙底衰退」;傳阿里欲將3成微博股權售予國企;滴滴半年跌2800億

昨天阿波羅網報道了,2021年中國100萬家餐飲企業倒下了,現在又傳出,前11個月437萬家中小企業永久關閉,是同期新開業企業數量的3倍多,中國經濟活力在哪裏?

有分析指出,德國、前蘇聯和日本都曾有超越美國的勢頭,但最終都成了泡影,中國也不例外,取代美國成第一大經濟體或永遠是海市蜃樓

警告!全球央行彈藥已經耗盡,世界各國經濟2022年恐陷「雙底衰退」。

傳阿里巴巴欲將所持30%微博股權售予國企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

滴滴最新財報顯示,第三季虧306億,上市半年已經跌去2800億。

最近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召回近50萬輛車,涉Model3和Model S。

美國律所的評估指出,剛通過的涉疆法案影響近1200億美元的中國貨物出口。

習近平年度大作!中媒揭瘡疤

習近平整肅下,昔日蓬勃發展的中小企業,今年遭遇重大經濟逆風。日前中國前財長樓繼偉炮轟統計數據只說好話,掩蓋負面數據。

江系背景的《南華早報》報導,北京將全國超過4000萬家微型和小型企業,視為中國私營部門的「頂樑柱」,支撐著國民經濟,昔日蓬勃發展的中小企業,今年卻遭遇重大經濟逆風。

根據統計,今年前11個月,中國約有437萬家中小企業永久關閉,是同期新開業企業數量的3倍多;估計今年註銷的中小企業數量很可能超過去年的445萬家,創歷史新高,幾乎是2019年的2倍,是2018年的10倍左右。

報導稱,2021年,中國平均每個月有39.74萬家微型和小型公司關門大吉,超過了去年的月平均37.07萬家。

雪上加霜的是,在政府整肅企業下,想要創業民眾也心寒,今年前11個月,中國新開中小企業僅132萬家,去年則高達613萬家。

報導直言,中小企業堪稱是中國的經濟支柱,佔中國稅收的一半、GDP的60%和城鎮就業的80%。在倒閉潮衝擊下,中國今年Q4的GDP增幅恐降至4%以下。

全球知名對沖基金-Pinpoint Asset Management首席經濟學家Zhang Zhiwei表示,數據並不令人意外,再度彰顯中小企業生存壓力很大。

七千萬人聽力被西方巨頭掌控,萬家中企打不過6家外資

全球有3.6億人聽力受損。北京聽力協會的數據顯示,中國殘疾性聽力障礙人士約為7200萬。這些市場需求,使全球助聽器每年銷售額達160億美元,約合1019億元。

別的國家暫且不說,僅僅是在中國,在過去20多年時間裏,西方巨頭完成本土化佈局,包括丹麥瑞聲達、瑞士峰力、德國西門子、丹麥奧迪康、丹麥唯聽以及美國斯達克在內的6家國際巨頭,掌控國內超過90%的市場份額,全國8000多家助聽器門店絕大多數都是這些跨國巨頭的銷售據點。

與助聽器一樣幫助聽力受損人群的人工耳蝸,也未能例外。據媒體報道,人工耳蝸市場中,澳大利亞企業科利耳一家企業就拿下我國70%以上的市場份額。

換句話說,中國約7200萬人要想提升聽力,主導權由西方巨頭掌控。

業內人士更透露,一對高端助聽器最高可以賣到八九萬元,「相當於買一輛車的錢」。

進口助聽器為什麼能夠賣得這麼貴?

這是因為,西方巨頭能進行品牌溢價,還擅長打「概念牌」,每次「疊代升級」,就會加價至少一成。更重要的是,西方巨頭掌握核心技術。

助聽器「核心技術」,在於降噪,即運用晶片的運算能力,對不同環境中的噪音定義,並抑制噪聲,增強語音。

晶片是關鍵,而進口晶片主要由美國通用等兩家企業生產。這些廠家有着七八十年甚至上百年歷史,一直不斷優化噪聲處理、晶片運算能力等核心技術,構築了西方助聽器產業的「護城河」。

相反,中國助聽器產品的核心技術仍然被「卡脖子」,生產助聽器的零部件如晶片、麥克風、受話器等大多掌握在西方巨頭手中。

目前,國產助聽器仍然靠「低價」吸引消費者,售價大多在99元到700元區間。

中國取代美國成第一大經濟體或永遠是海市蜃樓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1月在中共中央黨校宣稱「時與勢在我們一邊」,3月又在兩會期間豪語「東升西降」。然而今年中國的經濟成長卻欲振乏力,明年的展望恐怕更加低迷。

英國牛津大學中國研究中心馬格納斯(George Magnus)稍早投書《衛報》(The Guardian),以〈從經濟奇蹟到海市蜃樓:中國的GDP能超越美國嗎?〉為題,分析中國夢難以成真的各項因素。

著有《紅旗警訊:習近平執政的中國為何陷入危機》的馬格納斯指出,中國過去30年來的經濟增長驚人,整體GDP從只有美國的5%一路增長到美國的66%。然而,中國的高速增長已經結束,GDP增長的巨大差距已經消除。美中GDP的差距高達9兆美元,意味着不再高速成長下的中國將很難追上美國。

馬格納斯提醒讀者,1930年代許多人以為德國即便不能主宰整個世界,也將主宰歐洲;1960年代許多人認為取得太空技術領先地位的蘇聯將在10到20年內超越美國;1980年代許多人也認為經濟力量強大的日本將取代美國。這些事情從後見之明來看,全都沒有發生。從1920年代開始,就不斷有人低估美國各界面對失誤自我調整的能力與意願。

馬格納斯指出,中國是此一現象的21世紀版本。20世紀時蘇聯和日本都出現過高儲蓄、高投資,並最終導致高債務。由於機構和治理的長期失靈,最後發展模式破裂並產生難以收拾的後果。如今的中國也是如此。

中國投資率占 GDP的比例比蘇聯和日本的高峰時期還要高出10%,這與資本配置不當和效率低下以及普遍存在的償債問題密切相關。

中國為了防疫而採取的「清零政策」則可能導致其與世界經濟直到2023年甚至更久之後還彼此隔閡。

中國經濟成長趨緩也因過度負債和現在房地產的臨界點而日益加劇。中國房地產行業高達60兆美元,是 GDP的4倍,占年增長率的比例高達1/4到1/3。現在開發商急着打消債務,房地產價格,處境相當尷尬,。

此外,中國的經濟結構是不平衡的。它的人均收入相當於墨西哥,但人均消費卻沒有比秘魯高。消費支出約佔 GDP的37%,略高於2010年,但遠低於2000年。而生育率增長已經停滯。

馬格納斯指出,習近平奉行日益意識形態化和極權主義的治理方式,強化共產黨和國家在經濟中的主導地位。其結果使得私營部門陷入政治困境,與經濟增長所倚賴的生產力增長和創新完全不相容,就算用辯證法也解決不了。

馬格納斯結論說,想要超越美國需要的不是「講好中國故事」,而是去落實一些習近平所反對的政策。中國要趕上美國、取代美國,可能永遠只是個海市蜃樓。

責任編輯: 吳莉亞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1231/1690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