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話多」和「話少」的孩子,未來過得是截然不同的人生,別不相信

社交一直以來都是生活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很多內向的人在工作後,因為不善於社交,不善於與他人溝通,白白錯過了很多機會,吃了不少虧。

因此現在很多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重視對孩子語言能力的培養,為的就是讓孩子在將來少走一些彎路。

之前有一位家長在社交平台上發了這樣一個視頻,引起了很多家長的關注,在視頻當中他向網友們分享了他孩子的日常生活,視頻中的孩子言語得體,講話邏輯清晰,無論是跟同齡人還是跟大人,都能夠很好的相處。

對此,不少網友感慨這真是別人家的孩子,不像自己家的孩子,遇到陌生人講話就吱吱嗚嗚,平時跟大人講個事情都講不清楚。

清華教授彭凱平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講到了在未來的社會中,人才必須具備的兩種能力,第一種能力是擁有發散思維的能力,而另一種能力,則是要擁有與他人溝通的能力

在他看來與他人溝通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就很難讓他人理解自己的思想,也很難跟他人達成合作。所以培養一個「話多」的孩子,是非常重要的。

✔善於與他人溝通的孩子,智商往往比其他人高

很多成功人士往往表現得比較健談,能夠讓他人理解自己的想法。即使是在大家眼中那些不善言辭的理工科人士,在討論到自己的專業的時候,也能夠通過自己的想法,清晰地向他人闡述自己的想法。

在人體的大腦內有這樣兩個區域,一個區域是負責組織語言,向他人闡述,而另一個區域,則是負責理解他人語言中想要表達的含義。

而善於與他人溝通的孩子,這兩個區域往往比普通孩子要更加發達。而這兩個區域比較發達的孩子,往往在智商上要比普通的孩子要高很多。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我們在生活中和學習中,大多都是在向他人講述自己的想法,或者是在傾聽他人的想法。

【舉例子】:在上課的時候,我們需要認真聽老師的講課,理解老師想要表達的內容,哪些是重難點?哪些人是應該認真學習的?都需要較好的語言理解能力才行。

✔善於與他人溝通的孩子,在性格上往往更開朗

李女士的兒子在生活中幾乎很少與他人交談,也沒有看到孩子與同學一起出去玩,基本上在放學回家後,就將自己關在房間裏玩遊戲,性格也因此變得越來越內向,甚至於跟家長也沒有什麼話聊。

在與兒子一番交談後,李女士才了解到自己的兒子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是因為不善於跟他人溝通,導致經常都是沒聊幾句,就不歡而散了。

在生活中,那些善於與他人溝通的孩子,往往要比內向的孩子更容易交到朋友。因為他們更能夠理解到對方的想法,能夠通過自己正確的表述,讓對方理解自己的想法,這是社交最為重要的兩個點。而不善於社交的孩子則恰恰相反,這也是導致他們性格內向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何提升孩子的溝通能力?家長做到這幾點,讓孩子成為社交小能手

1)多聊聊孩子感興趣的事,引導孩子主動交談

想要與孩子深入交流,家長就必須投其所好,多聊聊孩子感興趣的話題,然後再慢慢由孩子感興趣的話題轉移到其他話題上來。

比如聊聊孩子最近正在看的動畫片,讓他談談對動畫片裡的各個人物的看法,這樣其實就是在潛移默化當中提升孩子的表述能力,只有讓孩子多開口,才能讓孩子慢慢養成與他人交談的習慣。

2)多鼓勵和表揚孩子,不要打擊孩子

家長要學會鼓勵和表揚孩子,在孩子犯了錯之後,除了要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以外,還要鼓勵孩子犯錯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每個人都會犯錯,下次只要做好就行了。在孩子完成一件事之後,家長要學會表揚孩子,這樣能夠提高孩子的積極性,激發孩子的表現欲,利於提升孩子的溝通能力。

3)藉助故事幫忙

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並沒有家長想得那麼容易。因為很多父母發現,即便自己已經給孩子樹立了好榜樣,做了示範,也給孩子講了很多的大道理,但孩子依然不善於社交。

那麼,家長不妨藉助故事來幫助孩子改善社交能力,畢竟孩子都喜歡聽故事,而且喜歡模仿,長期在故事的薰陶下,孩子對未知的場景也會更了解,當自己處於相似的場景下時,自然而然就會想到故事中的情節,並且模仿他們的處理方式,一旦得到好的反饋時,孩子也會越來越自信,社交能力也會逐漸變強。

這本《兒童社交能力養成課》裏面有28個幽默的小故事,並且把故事進行了分類,比如講文明、懂禮貌,自己交朋友,怎樣與小朋友說話,以及和小朋友一起玩的好辦法,孩子經常讀這些故事,也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變得懂禮貌、愛分享、善於溝通、容易融入集體。

另外,書本的故事後面,還有俏皮可愛的配圖、小測驗和有趣的互動問答環節,更能吸引孩子的興趣,在和孩子玩的同時,孩子慢慢就學會了如何分享,如何社交。

結語

在現代社會中,語言溝通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要學會多與孩子溝通,從生活的點滴中,來提升孩子的語言溝通能力。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C媽學堂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1230/1689466.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