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擔心過個聖誕節就會被文化入侵,你擔心個毛啊?

很多人反對中國人過聖誕節的理由,無非是聖誕節是西方的宗教節日。如果我們中國人過聖誕節,就意味着被西方文化滲透,被宗教洗腦,被西方文化入侵了。

我想說對他們說的是:你想多了!

不要說中國人過聖誕節,和宗教沒有一毛錢關係,連歐美人現在過聖誕節,都跟宗教關係不大了,無非就是個傳統的公共假期而已。

在美國,現在甚至連說句「Merry Christmas」都要小心,為什麼?政治可能不正確唄。

因為有人不信教,你這麼說,就是對別人的冒犯,所以要改成「Happy Holidays」比較保險。

你看,連西方人自己的文化都不知道會被丟到哪裏去,你卻擔心我們被西方文化入侵?那你擔心你家孩子聽鄧麗君的歌會不會學壞呢?

別笑,以前的人真就這麼擔心過,說鄧麗君的歌是靡靡之音,聽了,人就會壞掉,你說好笑不好笑?

擔心中國人過聖誕節會從此「變心」,就跟這種論調的邏輯一毛一樣。

過個洋節變洋人,那看了武松那多半會打虎?這邏輯強大到無以復加。

其實,歐美人的聖誕節也並非一直都是現在這個樣子。

在狄更斯的小說《聖誕歡歌》發表之前,聖誕節原本沒那麼快樂。不但嚴謹沉悶,而且當時苦逼的生活都讓他們忘記了還有聖誕節這回事。

狄更斯說要歡樂,所以就「聖誕快樂」了。就如同聖誕老人在不同的歐洲國家各有各的傳說,如今的聖誕老人形象,不過是作家和藝術家根據這些傳說創造後的結果。

所以,歐美人過聖誕節的所謂傳統項目,比如家庭團聚、互換禮物、聖誕餐飲等,其實都是狄更斯在小說中發明出來的,是文藝作品的創造,跟基督教本身的儀式和教義關係並不大。

在狄更斯的年代——19世紀中期,英國人的生活其實是比較苦逼。,當時正好處於「飢餓的四十年代」,工業革命末期,社會巨變、貧富差距大,人們從事快節奏的工作,拿着微薄的薪水掙扎在生存線上......

過節?那是不可能過節的。

而狄更斯的《聖誕歡歌》就誕生在這個「最好的時代和最壞的時代」,這本小冊子對在底層掙扎的人民來說,起到了撫慰的作用,所以迅速得以傳播開來。

這個《聖誕歡歌》講的是啥呢?

狄更斯在小說里塑造了一個吝嗇鬼——斯克魯奇。他富有卻冷漠無情、自私透頂。

在聖誕夜,他被三個聖誕精靈造訪:「過去之靈」、「現在之靈」、「未來之靈」。

「過去之靈」讓他看到在孤單寂寞的童年生活中,他的姐姐對他倍加關愛的情景,以及他當學徒時,仁慈善良的老闆菲茨威格在聖誕之夜和大家一起開心跳舞,款待員工的情形。於是他的心開始被軟化,後悔自己對待僱員的態度,也對自己從一個貧窮卻快樂的年輕人變成一個富有卻失去親情的老闆感到懊悔;

「現在之靈」帶他到他的一個屬下家裏的聖誕聚會上,那是一個拿着可憐薪水的小職員,沒有聖誕禮物,沒有火雞,可每個人臉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未來之靈」讓他看到在他衰老之後病臥在床,連聖誕節也沒有親人朋友來看望的孤苦景象。於是,他開始重新思考生活的意義,才發現原來施與比接受更快樂。這一切漸漸喚醒他人性的另一面——同情、仁慈、愛心及喜悅。

瞬間,他那固有的自私及冷酷迅速崩塌,消失殆盡,從此變成了一個樂善好施的人。

於是在鬼魂拜訪過的第二天早上,也就是聖誕節的早晨,僱員鮑勃(Bob)上班遲到了,他原以為斯克魯奇會生氣的。可是相反,斯克魯奇對他說,「我的好夥計,祝你聖誕快樂!我要給你加薪,而且還要盡力去幫助你貧困的家庭。快點把火生着,再去買一個煤筐。」

接着他又買了一隻特別大的火雞叫人給鮑勃家送去。

隨後,他第一次去拜訪了自己的外甥,在街上逢人便招呼道「聖誕快樂」,而人們也都報以和善的微笑。

斯克魯奇平生第一次感到了真正的快樂。「他的心在笑」,從樂善好施中他真正體會到了生活的樂趣。

OK,小說講完。可以想像,當一大群被生活折磨的毫無生氣的民眾,看見這篇作品如久旱逢甘霖的感覺。

事實也印證了這一點。《聖誕歡歌》在當時有多火呢?

1843年12月19日,小說發行的當天就賣出了6000本,在聖誕前夕一直供不應求,只能緊急加印,小說如此受歡迎甚至讓作者狄更斯都驚訝不已。

從此,「聖誕要快樂」深入人心。狄更斯更是連續幾年都在聖誕節發表一篇聖誕主題的小說,但《聖誕歡歌》始終是最家喻戶曉的一部。它對於聖誕節的意義,無論如何評價,都不為過。

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歐洲人在聖誕節慢慢養成了見面說「聖誕快樂」的習慣,才開始呈現喜氣洋洋、樂呵過節的新氣象。

所以,你說大家嗨皮一下,放鬆一下,找個理由過個節,樂呵樂呵,跟你所謂的宗教洗腦有個毛的關係?

連基督教的家鄉人延續下來的過節方式,都只是立足本地文化的再創造。聖誕老人都是因地制宜,好幾個版本,還別說延續兩千年的純世俗國度,怎麼可能說,過個洋節,就會從此變成洋人的心呢?哪裏值得你宏大敘事的批判?

你看看,聖誕節到了中國,就跟很多洋節到了中國的命運一樣,哪個不是被改造的面目全非,為我所用的?

中國人說要消費,於是開始消費了;

中國人說要狂歡,於是開始狂歡了;

中國人說要去酒店,於是洋節統統都成了情人節;

中國人看到平安夜就說要吃蘋果,於是平安夜吃蘋果成了中國人過平安夜的「風俗」......

中國人的聖誕節里沒有耶穌的影子,生生把聖誕節過成了蘋果節,如果真有文化入侵這回事,這是不是也太失敗了?

就憑中國人這麼強大的同化和改造能力,聖誕節過完了都不知道耶穌是誰,只是促進了祖國蘋果的銷售,把洋人氣個半死,你說你還擔心個毛啊?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北游獨立評論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1227/1688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