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賈魯生:一個「敗國子兒」糟蹋了一個好國家

作者:

3

古今中外所有的獨裁者,實現集權統治,一靠鬥爭哲學,二靠造神運動。這個才疏學淺的皇三代,千方百計要把自己塑造成為全知全能的神。他利用一切機會向人們顯示自己的才華。表演馬術和射擊,創作和演奏長笛協奏曲,把自己的辱華油畫《黃禍圖》作為國禮贈送給各國君主。他喜歡閱兵、演講、在文件上寫批語讓屬下學習,喜歡出版政治論文和思想專著,尤其喜歡把自己的名字前綴在教育和科研機構上:威廉大學、威廉皇帝研究所、威廉生物研究所、威廉人類研究所,甚至威廉煤炭研究所。"我所處的位置使我形成正確的判斷……大事小情都在我的注意範圍之內。"他對所有事物都能發表偉大真理般的指導意見,由此而形成了多如牛毛的理論——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科學教育、文學藝術,甚至航海造船。在所有領域,他哪怕隨口說的玩笑話,都被奉為至高無上的思想。好像整個德國只要有他一顆腦袋就足夠了。

圖3童話繪本《國王新裝》截圖(圖片來自網絡)

一個人的腦袋取代了所有人的腦袋,一個智慧的具有創造力的民族便發生了變化——沒有人敢獨立思考了。越來越多的庸才進入了權力中心。大臣們不再有自己的意見,而是傾聽威廉的高談闊論。一個個拿着筆記本恭敬地記下皇帝的講話,作為行動指南。"為皇帝的計劃當傳聲筒"總比做一個獨立思考的人更安全。官員們對奴性做了最精彩的辯護,"如果大臣們不依靠君主又能依靠誰呢?"人人都學會了利用皇帝的偏好為自己加官進爵鋪路。"我們帝國主人的領導思想那是絕對正確的,以後要做的就是捍衛他的思想,用更好的技巧去貫徹執行。"靠諂媚上位的宰相比洛說。官員們只在一件事情可以無節制地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那就是歌功頌德。

一個民族的精英階層如果放棄了思考的權力,整個民族就會陷入一場瘋狂的造神運動。威廉被人民奉為"由主神所愛之木所雕塑的偉大的統治者",所到之處,潮水般的人群激動地呼喊着他的名字,甘願把一個"偉人"頂在頭上。國家的每一項成就、成果,都被用來證明他的英明。媒體成了獨裁者的喉舌,記者、作家、詩人,甚至畫家和音樂家,競相比着看誰的頌歌唱得最動聽。經過工業革命的洗禮,人民塑造的神,具有了人民領袖的特性:他了解人民的疾苦,尊重並理解民眾的心聲;他將人民的情感和訴求銘記在心;他對人民的所思所感瞭然於心……諸如此類的頌詞,出自於一戰爆發前的德國各主流報紙。

▲圖41918年8月,法國,一大群被俘的德軍士兵。(圖片來自網絡)

造神運動把"極端之惡"和"平庸之惡",同時推向了巔峰。藉助狂熱的民心,個人崇拜被固化為法律條文:"不敬入罪"。對領袖的"不敬罪",是近現代所有專制國的統一標誌。一方面接受人民的膜拜,一方面剝奪人民的民Z權力。威廉下令驅散集會、鎮壓罷工、解散社團,"極端之惡"顯露無遺。為了確立暴政的"合法性"——"依法專制"在一戰後日益盛行,逐漸成為現代獨裁者喜愛的統治術——他提出了"刑事拘留法案",強迫國會通過《防止顛覆法》——這是打擊面最廣、懲罰最重的一項法律。所有的不同政見者和反對勢力,有悖於專制制度的言論和行為,全都能夠囊括進"顛覆罪"里,受到最嚴酷的懲處。當法律重新定義了善惡之後,依法作惡,就會成為人們崇尚的正義行為。

4

一個獨裁者,當他在國內的集權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之後,野心就會向外膨脹,渴望到國際舞台上去實現更大的集權。威廉二世自以為有經天緯地之才,擔負着引領全人類前進方向的重任,張口閉口都是世界級的大謀略、大藍圖。他把開國元老卑斯麥制定的韜光養晦的外交政策扔到一邊,開啟了"見誰咬誰"的瘋狗外交時代,全方位對抗那些大國強國。卑斯麥被稱為鐵血宰相、"德國建築師"。他柔中寓剛,制定了韜光養晦的謀略,專注國內發展,不謀求對外擴張,消解了強權大國的敵意,為德國贏得了幾十年和平安穩的發展。只要按照"建築師"的牌路繼續出牌,即便志大才疏、平庸無為,也能實現國家強盛的夢想。

在專制體制內,一個路線或政策的改變,必然伴隨着激烈的權鬥。原本師生關係的威廉和卑斯麥,成了水火不相容的政敵。奇怪的是,這兩位你死我活的政敵,竟然三觀一致:對內堅持專制治國的基本原則,對外堅守"不是稱霸於世界就是受制於人"的信念。所謂韜光養晦與瘋狗外交,不過是爭霸世界的兩種不同的策略。在這場權鬥中,愚不可及的威廉二世,竟然輕鬆戰勝了老謀深算的卑斯麥,逼迫他辭職回鄉。看來越是治國無方的蠢材,就越擅長權力爭鬥。可憐的卑斯麥,這位一直在幕後操縱帝國權力的三朝元老,原以為即使自己下了台,他的政治遺產也能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不變。誰知被新皇一句話,瞬間化為泡影:"我是德意志政策的唯一主宰,我的王國必將緊隨我的腳步。"卑斯麥離世後不久,他在軍界、政界的殘餘勢力,連同他的政治遺產,很快就被清理乾淨。九泉之下的卑斯麥是否想過,正是因為他在位時拒絕改變個人獨裁的政體,導致了他的"既定方針"輕而易舉地就被新的獨裁者所否定。是他自己毀了自己的政治遺產。

帝國的外交事務從此就由威廉親自操控運作了。他毫不隱諱地說:"外交部?什麼?我就是外交部。"他親自製定的"世界政策"的外交路線,核心內容是建立一個領袖世界的超級強國。"德國與世界的含義是一致的,因為世界各地都應體現德國政策。"他要在德國的引領下實現歐洲、乃至全球一體化。"德國人的氣質將會再次使世界復興。"他咄咄逼人地要與歐美大國爭奪"陽光下的地盤"。在領袖的煽情下,整個民族的心中都升騰起"讓八方來賀"的渴望:"柏林應當是'世界都市柏林'。"

5

為重新劃分世界勢力範圍,威廉二世在非洲和中東地區大撒錢,用德國人民的血汗錢去收買殖民。僅在德蘭士瓦共和國(現屬南非)就投資5億馬克。他派遣艦隊和14家銀行遠征中國,與日、俄爭奪膠州灣,並耗費巨資修建了膠濟鐵路。他要打造一個從印度洋到大西洋的赤道殖民帶,修建一條從柏林到巴格達五千公里長的大鐵路。為此投入了天量資金,直到一戰爆發,這個"殖民帶",這條"大鐵路",也沒有完全建成。他崇尚武力,登基時便發佈了《致我的軍隊》的聖喻,而他的父親腓特烈的登基聖喻是《致我的人民》。他動用武力與法國爭奪殖民地,與英國爭奪海洋霸權,甚至制定了一個襲擊美國的東部港口城市的計劃,幸虧未能實施——近現代史上凡是以武力挑釁美國的國家沒有一個不以失敗而告終。威廉像一條瘋了的德國黑背犬一樣亂咬亂叫,把卑斯麥結交的盟友全都逼成了對手、死敵。英法俄結成協約國鐵三角,從政治、經濟、軍事上全面對抗德國。俾斯麥佈下的牌局,被這個愣頭青打得稀爛。好端端一個德國,自己站到了眾矢之的靶台上。俾斯麥曾不屑地說:"奉行一種旨在提高國家威望的外交政策,是愚不可及的表現。"

▲圖5德國普魯士威廉二世5馬克銀幣(圖片來自網絡)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鐵蹦豆兒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1225/1687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