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426萬買房,虧了280萬:環京買房人,斷供了

槓桿不要加得太高,要給自己留條退路。

最近,網上熱傳一位在燕郊買房人斷供房子的事情。

這件事,頗為典型,也有啟發意義。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

簡單來說,這位買房人,在燕郊置換了一套三居室。現在還不上貸款,被銀行起訴,還要倒貼十幾萬的律師費。

具體細節,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看看下面的帖子。

網帖內容:

按照當事人的說法,斷供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還不起了。

這套房子,總價426萬,貸款298萬,每月月供16800元,也就是說,每年要還20多萬,整整30年。

20多萬,很多家庭一年的總收入都沒有這麼多。

扛着這麼高的貸款,風險極大。工作上稍有風吹草動,隨時可能會還不起。

當事人沒說自己從事什麼工作。不過,最近幾年,大部分行業都不太景氣,想必當事人也受到了影響。

二是房子不值錢了。

4年前,花426萬買的房子,現在只值235萬,首付的錢虧完了,還要繼續還298萬的貸款。

也就是說,房子的價值,已經抵不上貸款。

即使當事人有錢,也不願意繼續還貸款了。

索性斷供,把房子給銀行。

426萬買的房子,現在只值235萬,賬面上虧191萬。再加上4年時間,還有64萬的利息。

還要算如果不買房,首付128萬的4年利息收入,至少也有10萬。

最後還要算上要承擔的19萬律師費。AD

粗略算下來,至少虧了280萬。

太慘了。

這麼慘,最關鍵的原因,還是房子不值錢了。

如果房子升值,即使斷供,也不至於虧得這麼慘,說不定還有盈餘。

買燕郊房子斷供的,可不止他一個人。

新聞報道

燕郊,一個面積只有108平方千米的小鄉鎮,因位於天安門以東30公里的地理優勢,成為「環京第一城」。

回顧過去10年,燕郊的房子,猶如坐上了過山車。

2010年2月至2012年底,房價從每平方米6700元漲至9000元,最後又跌回6700元。

2013年至2014年,房價從每平方米6000元漲到了11000元,後又跌至8500元。

2015年至2017年,飛速上漲,最高價飆升至每平方米40000元。

2017年至今,一路下跌,跌到了每平方米1萬多元。

上文說到的斷供買房人,恰恰買在了最高點。

燕郊房價,波動為什麼這麼大?

原因很複雜,最核心的一點,我認為是,成也北京,敗也北京。

因為靠近北京,成為很多在北京買不起房子的北漂安家落戶的選擇。也因靠近北京,做起了「劃入北京」的美夢,吸引着炒房者投機,房子價格漲起來了,泡沫也就吹大了。

燕郊與北京的距離

靠近北京,但畢竟不是北京。燕郊的經濟實力和人口流入,撐不起4萬的房價。

「劃入北京」的美夢醒了,再加上大環境、調控等影響,泡沫也就破了。

就拿燕郊這套74平方米的兩居來說,2017年成交價230萬,2020年成交價110萬。

燕郊地區一樓盤74平方米戶型2017年和2020年的成交價對比

這是血淋淋的腰斬了。

要是你,你斷不斷供?

值得注意的是,上文提到斷供的買房人,並非是炒房客、投資客,而是一位置換的剛需。

很多人覺得,如果房價大跌,炒房客會跳樓。事實上,炒房客大多或賺得盆滿缽滿,或財力雄厚,扛得住房價下跌。

房價下跌,最容易受傷的是剛需。

這也警示我們:

一是要順勢而為,「房住不炒」的政策下,買房暴富的時代結束了。別還想着投機,投資也要慎重。

二是要量力而行,槓桿不要加得太高,要給自己留條退路。

疫情短期內不會結束,現金流對企業、個人越發重要。

我曾在《損失60億後,俞敏洪還捐出7萬套桌椅:新東方為什麼能體面退場?》一文中分析過,「雙減」衝擊下,教培機構跑路、破產一片,新東方依然能夠從容退款,體面退場。

這是因為,新東方抑制住了擴張的衝動與欲望,保持良好的現金流,賬戶上還有100多億元的現金。

我們經常說一個詞:中產。

我一直在想,到底是什麼中產?

定義很多,標準很多,有的以收入劃分,有的以資產界定。

在我看來,真正的中產,不是一串數字,而是一種狀態。

具體而言,就是前方有光,後方有糧。

前方有光,指的是,中產是向前看、向前走的,是充滿幹勁與奔頭的。

後方有糧,指的是,中產是穿鞋的而非光腳的,是有家底而非家徒四壁的。

從形象上看,中產大略是一個有資產、有積蓄同時還在為生活努力打拼的中年人。

屏幕前的你,是中產嗎?

中產的狀態並非一成不變。

就我而言,最近幾年,我的狀態是:

前方的光,還在,只是跑得慢一些;後方的糧,尚有,還要多存一些。

說得再直白點,更保守了。

我發現,與我同齡的人都越來越保守了,也可以說是認慫了。

前些年,還豪言壯志升官發財,現在,工作上的不如意頂多吐槽兩句,跳槽都變得謹慎起來,就更別提辭職了。

這裏面,有外部環境、家庭負擔的影響,也有身體情況的因素。

不得不承認,35歲之後,你的事業還能上升,但身體卻是在走下坡路了。

我以前寫稿子寫到凌晨兩點鐘,第二天還能生龍活虎地上班。現在,十二點前必須睡覺,否則第二天總覺得渾身不得勁。

心有餘,而力不足。

這種感受,人到中年,才能體會。

所以,我給自己定下來的生存法則是先穩後進、寬心松身。

穩是第一位,確保穩的前提下,才能求工作、生活上的進步,絕不冒險理財、購房。

主動降壓,拒絕焦慮,放寬心靈,放鬆身體。

中年人是家裏的頂樑柱,上孝父母,下養子女,責任重大,更要對自己好一點,保重身體。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正解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1214/1683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