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民帶着孩子在一處商業大樓廣場上遊玩。(2021年5月10日)
近年中國連續開放生育政策,但未能扭轉出生率偏低的狀況,2020年的出生率更首次跌破10%,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45%,兩個數字都創改革開放以來的新低。外界認為,中國人口的自然增長正在步入尾聲。就連體制內的學者也認為,實際上中國已經踏入人口零增長。
中國統計局11月中公佈的《中國統計年鑑2021》顯示,2020年全國人口出生率為8.52%,創下自1978年來新低。全國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45%,同樣是1978年以來歷史新低。
中國一名基於安全考量要求匿名的人口問題專家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他對於中國出生率近年來首次跌破10%並不感到意外。
這位人口問題專家說:「中國在1991年的總生育率(每名婦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數)就已經降到了更替水平(生育率與死亡率基本相等,總人口保持不增加也不減少的態勢)。從那以後已經持續了30年在更替水平以下。現在中國的平均初婚年齡已經基本上到了26歲27歲了,生孩子肯定就會再晚一點了吧。15到59歲的育齡婦女現在只有3.4億人左右,最高的時候,在2009年大概是3.8億。低生育率時代出生的人現在正好成了生育的主體,也就是20到34歲的人。20到34歲的育齡婦女大概現在只有1.5億左右。」
近年來,中國連續開放生育政策,但公益機構「北京益仁平中心」旅居美國紐約的創辦人陸軍向美國之音表示,這並不能改變很多中國老百姓的固有觀念。
陸軍說:「國人經常都有這樣一個觀念,就是少生優生,這種洗腦的效果明顯而根深蒂固。今天當局突然又說要鼓勵生育,很難改變人們心目中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年輕人考慮生孩子,他腦子裏第一個浮現出來的可能就是共產黨過去幾十年這種少子化宣傳帶來的一些影響。」
成本高昂老百姓對生小孩卻步
房價高企、醫療費用高昂等因素使不少中國人對生小孩卻步。
「北京益仁平中心」創辦人陸軍.(陸軍提供)
陸軍說:「住房房價漲得特別離譜,對年輕夫婦來講,要添加一個孩子生二胎三胎,房子會不夠住,不管買房也好租房也好,負擔非常重,到孩子上學,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去到好的學校,那你就得買學區房。幼兒托養的機構遠遠的供不應求,原因之一就是托幼機構的開設進行了嚴格的審查,即便是民間資本想要開設幼兒園托兒所,勢必要通過行政審批。開設幼兒園的成本很高,最後都轉嫁到了這些孩子的父母身上。中國大陸醫療成本也是不堪負擔的一個狀況。」
人口學專業期刊《人口研究》指出,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嚴重抑制民眾的生育規劃,11月及12月出生人口比開放二胎政策的2015年同期減少45%以上,說明相當規模的人群從疫情爆發後,有意識地減少了懷孕。
陸軍說:「要生孩子的話,懷孕期間要多次去醫院進行孕檢,在生產之前還有產檢,還要去醫院住院。這樣的一個頻繁去醫院的狀況使得很多年輕的夫婦有所顧慮,就是會否在這個過程當中感染新冠病毒,不排除就有一些年輕夫婦會推遲自己的生育計劃。」
廣東省人口發展研究院院長董玉整對《第一財經》分析說,疫情影響了人們的生育活動,包括年輕人經濟方面面臨更大的壓力;疫情帶來的社會活動限制措施影響了社交以至婚戀。外界相信,疫情對出生率的影響會反映在2021年的人口相關數字。
2021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為了應對人口老齡化,將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的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中國國家衛健委曾解釋,三孩政策不是簡單從二孩到三孩的數量調整,更重要是全面部署配套支持政策。有關措施聚焦群眾關切,將婚嫁、生育、養育、教育一體考慮,切實解決群眾後顧之憂,釋放生育潛能。
根據有關決定,相關措施包括取消社會撫養費即是以往的「超生罰款」、加強稅收、住房等支持政策,並實施有利女性照顧嬰幼兒的靈活休假和彈性工作方式等。
接受美國之音採訪的人口問題專家相信,目前當局還在摸索如何完善三孩政策。他說:「你比方說延長產假,給丈夫照顧假,這在我們過去的法律裏面已經適當的做了一些規定了,但是現在夠不夠可能還是要進一步研究。同樣的,現在很多地方都提出要給年輕人照顧小的和照顧老的照顧假,怎麼去建立給生育者現金補貼。我們還得不斷完善、建立。可能我們更需要創建新的適應於年輕人生育孩子的政策與措施。」
「北京益仁平中心」的陸軍估計,鼓勵生育涉及一系列配套措施,包括學童義務教育、免費餐食、大幅免稅,都與政府的財政開支掛鈎,實施起來面臨很多阻力。他說,曾有測算,在中國要養育一個孩子成人需要投入100萬成本,認為除非當局願意把這筆錢撥給父母,否則老百姓很難有動力生更多孩子。
陸軍說:「對於大多數國人來講,生育一個或兩個子女的負擔已非常重,能夠負擔三個子女的養育和教育的家庭已非常少了。也有些人會說,可能在農村地區養育教育成本相對低一些,可是現在中國的戶籍制度以及對於來自農村的人口這種歧視,使得農村孩子要到城市去讀書幾乎是不可能。農村進城的務工者沒法帶子女到城市去,造成了很多留守兒童的問題。那他們會有很強的動力嗎?我覺得不會有。」
中國或以踏入人口負增長
2021年還沒有結束,但有評論根據各地媒體對今年出生人口的報道分析,認為2021年中國的出生人口可能比2020年更低,可能只有1000萬左右。
資料照:北京天壇公園裏的老年人和他們的獨生子女的孫輩在鍛煉身體。(2011年10月25日)
2019年中國死亡人口為998萬,2020年的死亡人口數據尚未公佈,但由於老齡化趨勢持續,有理由相信,2020年死亡人口已超過1000萬,因此未來一兩年,中國有可能進入人口負增長時代,比原先部分專家所預測,2027到2030年會迎來人口負增長,大大提前。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則表示,隨着醫療水平進步及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升,死亡率往往也會維持在低位,單憑2021年的出生數據,很難說中國人口負增長已提前來臨。
陸軍則認為,官方的數據只能作為參考。
陸軍說:「當局的這些統計和調查數字其實完全不可信。生育率數字給人動手腳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在人口普查過程當中,有些地方當局它為了掙官員的職位或者國家提供的補貼,有可能會虛報出生人口和實際人口,真正的出生人口可能更低,而且這種情況肯定不是2020年才有,而是過去不知道多少年已經存在了,人口現在是否已經進入了負增長,已經進入了多少年,這是很難講的。」
長期關注中國人口政策的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研究員易富賢曾出版專著,質疑官方統計數字的真實性。
中國統計局曾公佈,2000年到2019年,中國總人口增加了1億3千多萬,但易富賢對美國之音表示,按照他的推算,這段期間中國的真實人口增長約為4000萬。他又以2018年為例。官方聲稱當年有1520多萬人出生,但他認為實際出生人數只有1000萬。
人口學家,《大國空巢》作者易富賢
易富賢說:「中國人口在2018年已經在負增長了,已經在減少了。中國政府不承認。實際上,中國的人口危機比官方公佈的要嚴重得多。」
要求匿名的中國人口問題專家承認,基本上中國已踏入人口零增長。
基於安全考量要求匿名的中國人口問題專家說:「2020年中國的出生人數,不按人口普查,按照年終統計來說,1202萬人,(2019年)死亡人數998萬人,淨增長也就是204萬人,204萬人相對於14億人來說基本上可以認為它已經進入了零增長階段了,所以真正的死亡人數超過出生人數,也就在未來一兩年的事了。我自己還有個看法,不要把人口的零增長或者負增長看成是一個點。2021年零增長了,以後就出生(人數)永遠少於死亡了。如果說三孩政策能產生比較好一點的效果,明年的出生人數能增加一點的話,我覺得可能不一定。」
在這名學者眼中,人口負增長是一把「雙刃劍」。他說:「負增長肯定會加劇老齡化。負增長也會減少勞動力人口。這是肯定的。如果中國總人口數量能適當減少一些,可能它的經濟社會發展壓力,對整個資源環境的壓力,可能也會有正面的影響。」
中國人口負增長既是社會發展重要轉折點,也是經濟發展的轉折點,由於勞動力規模和生產力等存在變數,有分析認為,人口減少過快可能嚴重影響中國GDP增速。
陸軍:中國必須開放更多「禁區」
「北京益仁平中心」創辦人陸軍認為, 中共當局就鼓勵生育有需要打破固有思維,開放更多禁區。
陸軍說:「生殖輔助技術像『凍卵』,現在中國的政策還是非常嚴,還有『單身生育』。越來越多的獨身的男性或者女性希望有孩子,但是在中國,『單身生育』仍然是一個禁區。如果這個能放開的話,那么女性就會有更多選擇。譬如說,她不一定需要結婚才能有孩子。她可以保留自己獨身的生活方式,同時又可以有自己的子女。同性戀在法律上來講,如果他或她沒有婚姻配偶的話就是單身。這些同性戀人士有些也希望能有子女,但是在中國法律是不允許的。如果這部分能放開的話,可能會有更多單身男性或女性能得到自己的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