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孩子寫作業,是對父母的一大考驗。
有時候考驗的是耐心,練就磨破嘴皮也絕不發火的神功;有時候考驗的是智商,堂堂高材生也解不開小學數學題;有時候考驗的則是記憶,同一個知識點怎麼和自己小時候學的不一樣呢?
「o」是「歐」還是「窩」?教孩子學習漢語拼音,聽上去多簡單?但問題來了,拼音「o」該怎麼讀?
有位家長說,兒子今年6歲了,開始學習漢語拼音,每晚都會一邊在拼音本上寫「a、o、e」,一邊大聲地念:「啊、歐、呃」。
聽到孩子的念讀,家長馬上糾正孩子,「o」應該讀「窩」,不能讀成「歐」。兒子很不忿地說,老師教的就讀「歐」。
家長很納悶,自己上小學的時候讀「啊、窩、呃」是統一的,幾乎沒有人提出過異議,怎麼現在漢語拼音「o」的讀法卻發生了變化?
「歐」「窩」教學中也有爭議
「o」讀「歐」還是「窩」?幾乎絕大部分家長都產生過這樣的疑惑。
在網絡上,網友對此也爭論不休,大體可以分成兩派。
「概念派」
這一派認為「o」既然是單元音,那麼就不能發出「u(嗚)」的音,就應該讀「歐」。
「實用派」
這一派認為漢語拼音是一個識字認字的工具,既然是工具就要為日常使用來服務,只有讀成「窩」,才能與聲母「b、p、m、f」的拼讀拼合。
而在現行的教育過程中,絕大部分老師都教孩子「o」讀「歐」。對此,老師們是這樣解釋的 ↓↓
播音主持專業老師
漢語拼音「o」應讀作「歐」。如果讀「窩」在發音時其實是「uo」,這不符合單元音的口型和發音規則。所以在讀「o」的時候,應該把「uo」這個音里的「u(嗚)」去掉才對。
某區幼兒園園長
「o」的正確讀音應該是「歐」。但在和「b、p、m、f」拼在一起(電視劇)的時候,還讀「窩」,這應該當成拼音的一種特殊情況來看待。
也有老師認為,「o」既不讀「歐」,也不讀「窩」,而應該讀「喔」。
「o」到底讀什麼?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工作人員表示,這個問題他們經常接到家長和老師的來電諮詢。
目前,學界對於「o」的讀音也一直有爭論,沒有一個特別統一的共識。而現在教學中老師的讀音,是根據教育主管部門每年下發的教學標準來設定的,目前的標準就是認定「o」為單元音,發音念「歐」。
為什麼以前誤讀作「窩」?
這一次,孩子對了,家長錯了。
但不甘心的家長肯定要問:為什麼在以前的小學教學中將「o」讀成「窩」呢?
有學者調查發現,「o」的誤讀率達到了99.8%。經過分析,發現有以下原因:
首要原因是《漢語拼音方案》制定於1958年,當時是為了推廣學習普通話、提高識讀漢字和閱讀寫作能力的重要工具。但受年代所限,並沒有標準音標的讀音注釋。
當年很多老師的專業基礎不過關,他們在七八十年代回到工作崗位上,也造成了七八十年代出生的孩子出現了誤讀。
另一個原因是複韻母「uo」與單韻母「o」屬於同一音位,使得這兩個韻母有相似之處,而「uo」與聲母拼合的幾率要遠遠高於「o」的幾率,所以,「uo」的音更容易被認知激活。
此外,堅信錯誤讀音的家長在家庭教育中誤導了孩子,也是「o」誤讀率極高的原因之一。
也有人表示,「o」的讀音其實一直沒有變,而是因為對其注音的「喔」字的讀音發生了變化,導致後來人們將「o」讀成了「窩」。
《漢語拼音方案》韻母表中標註了讀音「o」的讀音為「喔」字,而「uo」的讀音為「窩」字,由此可見在當時「喔」和「窩」兩個字是不同的讀音。
但隨着語言使用習慣的變化,漢字「喔」除了「o(歐)」這個讀音外,又多了讀音「wo(窩)」。
而在小學教材中教授漢語拼音的時候,習慣在「o」的旁邊畫一個大公雞,標註「喔喔」叫。
可當 「喔」已經不僅僅讀「o(歐)」而是也讀「wo(窩)」的時候,漢語拼音「o」就被誤讀了。
- 文末小調查 -
你以前是怎麼讀「o」的?
你和孩子的讀法是否一樣?
對於現今「o」讀作「歐」,
你有何不同看法?
歡迎留言與我們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