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大學生抗議教授擺譜 蔣介石是這樣處理的

作者:

抗戰期間,蔣介石夫婦在四川成都的華西協和大學跟理學院院長戴謙和夫婦合影。(網絡圖片)

提要:面對大學生們的狂氣和抗議,面對教授的清高擺譜蔣介石雖為一國領袖,卻並沒有以勢壓人,以權整人。時年57歲的國家元首(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居然比學生還能吃,而且吃的是「八寶飯」,一下子把學生都給鎮住了。食堂抗議最終也平息了。

講國立中央大學(簡稱「中大」),不能不提蔣介石。因為在上世紀四十年代,身為國民黨總裁、國民政府主席、陸海空三軍統帥的蔣介石,曾經兼任過中大校長,並因此留下了一些發人深思的故事。

面對大學裏的學潮,教授的清高,蔣介石雖為一國領袖,但也只能「戒急用忍」。其實,蔣先生兼任中大校長,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在此之前,中大校長已幾次難產。

自1932到1941年,這所國民政府時期的全國最高學府一直由羅家倫擔任校長。羅任校長,使重大穩固發展了近10年。1941年,羅家倫辭任校長,受命去雲南為遠征軍出國作戰做準備工作,蔣任命原北大教務主任顧孟余為校長。

1943年初,顧孟余因拒絕去中央訓練團受訓,再加上在辦學理念上與時任教育部長的陳立夫產生了矛盾,因之憤而辭職,學校也因此鬧起了學潮。在校本部的全體同學經過討論一致決議罷課,並徒步去歌樂山林園,向國民政府主席林森(任期1932年~1943年8月)請願,要求挽留顧校長,拒絕教育部另派他人來校接任的訓令;並提出「教授治校,學術自由,黨派退出學校」等一系列民主要求。經過一段時期的堅持,教育部無法解決。

後來陳立夫先是想調復旦大學校長吳南軒前來任職,被中大師生集體反對,接着又想自己兼任校長,誰知學生們聽說後反對之聲更加激烈……中央大學的抗議影響很大,陳立夫忙向蔣介石求救。

當時正值抗戰,蔣為了儘快平息事端,便親自兼任校長,並調湖南省教育廳長朱經農來任教育長,常駐校內代行校長職務。這樣,一場「校長風波」被平息下去了。從此,學生自治會門前一帶就形成了「民主牆」。「校長風波」雖然平息,但蔣介石這個校長當得卻並不愉快。以一國元首的身份來當大學校長,換做今天大陸的任何一所高校,都會受寵若驚而感到臉上無上榮光,可是當年中大的很多教授卻不服氣,認為以蔣的學歷當大學校長,是不夠格的,當時就有教授揚言要辭職。教授開會要點名,但是逃會不給蔣校長面子的老師也不在少數。不但教授們牛氣,連學生們也狂氣。

但面對大學教授的清高和學生們的狂氣,蔣介石雖為一國領袖,卻並沒有以勢壓人,以權整人,反而放下架子想辦法與教授溝通。請有名望的大學教授吃年夜飯,就是他採取的拉近跟教授們關係的方法。

這種習慣一直到國民政府退守台灣後,每年教師節或年初,蔣介石都會約請各大專院校資深教授聚餐。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民國知識份子與領袖及政府的關係,知識份子普遍還是具有獨立人格,起碼是在努力維持或追求這種獨立人格,而政治人物也都還保留着禮賢下士的傳統,並以此為政治美德,整個社會也還存在着知識份子獨立人格的生存空間。

蔣校長也不搞「外行領導內行」,所以基本不過問教學上的事,學校里的實際教務由教育長負責。作為校長,他最喜歡的事情是巡視學校食堂和學生宿舍。他非常重視這些場所的清潔衛生。有一次他巡視到宿舍樓洗臉間時,因為天熱,幾個學生正在沖涼,忽然看到蔣來了,抱着盆愣在那裏,和校長「赤誠」相見,也忘了行禮,蔣也並不介意,只是笑了笑說:「你們的體質還是很不錯的嘛。」

蔣先生任中大校長期間,還發生了一起大規模的抗議,抗議活動是因學生伙食而起。因為抗戰,即使中大這樣的重點學校,伙食也急劇下降。學生們貼出大字報,抱怨「物價飛漲,貸金過低,以致伙食太壞」。

當時學生們吃的主食米飯因摻有沙子、煤屑、稗子、稻穀而號稱是「八寶飯」,難以下咽。教育長和訓導長向蔣校長反映情況時,說學生們是以伙食為藉口「倒孔(祥熙)」……西南聯大和中大同時醞釀抗議,中大已經有人貼出「擁護蔣主席,反對蔣校長」的大字報。

事情已經衍化為政治事件,且矛頭直指最高領袖。可蔣聽後只說了一句:「哪天我到中大學生食堂吃一次飯,看學生還鬧不鬧了。」

這天中午,蔣校長來到食堂,逕自走到大飯桶前,盛了一碗「八寶飯」,取了一份菜開始就餐。吃了一口被硌了下,但還是咽了下去,然後又到大飯桶前盛了第二碗,一面吃一面問學生:「你們每天都吃這樣的飯菜嗎?」同桌的學生回答:「一年四季都是這樣。」蔣對隨行官員說:「米質太差,菜里的肉太少,要設法改進。他們正處於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不能虧了他們。」三扒兩扒又吃完了,還把下飯的青菜、蘿蔔份菜吃了一大半。接着,又到飯桶去盛了第三碗,把份菜倒進飯碗裏,全都吃光了。

時年57歲的國家元首(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居然比學生還能吃,而且和學生一樣,吃的是「八寶飯」,一下子把學生都給鎮住了。食堂抗議最終也平息了。當然,那之後,中大學生的伙食確實有所提高。

1944年8月,蔣介石正式辭去中央大學校長職務,隨後由教育部次長顧毓琇接任,中央大學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上任時,顧毓琇向報界發表談話說:「今後的中央大學應注重學術研究,提高研究風氣,改善研究人員待遇。蓋注重學術為教育人才和培育文化的根本原則」,「學校行政方面,應以教授為第一,尊重教授的地位及其學術上的成就」,「避免學校機關變成行政機關」。

1948年,在普林斯頓大學的世界大學排名中,中央大學超過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現在的東京大學),居亞洲第一。

蔣介石辭去中大校長職務後,一直保留着中大終身榮譽校長的名分。他對中大的最大貢獻是以身示範,確認了政治與學術的平等地位,確認了教育、學術與知識階層的獨立地位,而這,正是現代大學成其為大學的根本所在,也是民國時期大學所普遍堅守的通則。

(原文有刪節,僅代表作者個人的觀點和立場)

責任編輯: 李廣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1120/1673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