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拜習會能破冰? 學者:能降緊張已算成功

美國商會執行副總裁薄邁倫表示,官員可能在放寬簽證限制、鼓勵中國多買美國貨方面有所進展,但峰會不太可能出現突破性成果:「雙方若能同意降低緊張關係,已算是成功」。

美國總統拜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首次峰會將於15日晚間透過視訊方式登場。拜登在擔任奧巴馬的副總統時曾接待過先後作為國家副主席和國家主席來訪的習近平;習近平也在中國接待過來訪的副總統拜登,雙方可算是熟門熟路。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美國巴克內爾大學國際關係系主任朱志群受訪說,台灣問題肯定會談,且一定是中方最關注的問題。

台北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外交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黃奎博認為,從兩人這十個月的互動來看,理論上應會提到台灣,但會不會對外公佈就不得而知了。

蘇利文會前先釋善意

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日前表示,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目標不是要遏止或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的體制,而是要創造環境讓美中兩個大國在國際體系中共存。蘇利文的這番表述被解讀,是華府在美中視訊峰會前向北京釋放的善意。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教授馬釗指出,蘇利文講話中提到的「不再試圖改變中國」,是美國對華政策的一個重要變化;無論是冷戰時期的對華遏制、還是改革開放時期的「和平演變」,美國一直希望透過「軟硬兼施」的手段去改變中國。

馬釗分析,川普時期將兩國意識形態差別上升到體制競爭,不僅引發人們對「新冷戰」的擔憂,「也觸碰了中國維護現存政治體制的底線」。馬釗認為,蘇利文的講話,有助於緩解各方對「新冷戰」的擔憂。

但外界普遍對這次峰會能否緩和美中之間的緊張關係,不抱太高的期待。

●「美政治氣氛難讓步」

美國商會執行副總裁薄邁倫表示,官員可能在放寬簽證限制、鼓勵中國多買美國貨方面有所進展,但峰會不太可能出現突破性成果:「雙方若能同意降低緊張關係,已算是成功」。

美國之音報導,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洲項目主任葛來儀認為,這次峰會不會導致美中關係的「重置」或發生很大的改善。

能否重啟雙方的總領事館,是拜習峰會的另一個觀察點。早在拜登上任初期,就有輿論呼籲美中應該及早重新開啟在川普任內關閉的美國駐成都和中國駐休士頓的總領事館。在拜習峰會的議程中,可能包括此事;但是華府和北京官員在回答媒體詢問時都顯得語焉不詳。

馬釗對美國之音說:「我覺得雙方都是有意願重開領事館的,但是面臨的問題是國內政治的壓力。在高調『抗美』和『反華』的當下,讓步可能被解讀為外交失敗;特別是在美國,現在的民意趨勢和國會的政治氣氛,似乎還不太容易迎來慶祝兩國外交破冰的時刻」。

黃奎博說,拜習兩人若提到台灣,可能是美國不希望中國大陸持續侵擾台灣防空識別區,拜登政府的外交相關官員、國防部長都有談到台灣,也鼓動盟友談到台海和平穩定,特別是國務院提到兩岸有意義對話,拜登可能延續此基調談到台灣。

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嚴震生推測,雙方或許重申各自的相關政策,拜登說的或許是美國政府過去說過的如希望兩岸問題和平解決等。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世界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1114/1671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