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在溫哥華開車,很多老司機都是兩眼淚汪汪,滿腔委屈無處訴說。常常是車在路上走,罰單從天上來。
大家一定以為我在說超速駕駛、分心駕駛之類的違規行為吧?還真不是,作為一個大體上謹小慎微的女司機來說,我在這方面還沒有過切身的體驗。對我這種上了馬路基本就全神貫注看四周,連口水都不敢喝的半新不舊的「老司機」來說,不給警察叔叔添麻煩,也就是不給自己添堵,是幸福快樂生活在溫哥華的底線(此處當然要摸摸木頭)。
可是我在停車這件事情上,反射弧就相當的長。在我移民不到十年的時間裏,我已經吃過N多張罰單了,屬於屢教不改的反面典型。有的罰單吃得莫名其妙,有的罰單吃得「罪有應得」。雖說家醜不可外揚,不過前人的坑,後人何必接着踩呢。因此我不惜把自己曾經乾的糗事擺到桌面上來,希望給後來的朋友們提個醒。
在「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加拿大,遵紀守法不僅僅指那些動輒讓人「進去」的法律,還可以細化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記住「循規蹈矩」的真正含義,對於像我這樣「自由散漫」慣了的人,是融入本地生活的必修課,而且是要反覆考試的那種。
記憶猶新的一次就發生在今年春天。當溫哥華進入滿城儘是粉紅色的浪漫季節,我的心也被朋友圈的各種「曬」撩撥得痒痒的。有一天,我臨時起意,不如去女王公園賞櫻花吧。因為這個念頭而興奮不已的我,出發前還是查了一下谷歌地圖的,但重點放在怎麼到達上了,基於過往經驗,停車還不算難事。
順利抵達公園的西側,遠遠看着以前熟悉的停車場已經車滿為患,心裏有一點慌。但咱好歹也是「老」居民了,所以裝着若無其事的樣子沿着那條路向前行駛。看左右都停着車呢,我那點自作聰明的勁兒又上來了,鬼使神差就把車停在了右側獨立屋的門前馬路邊。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我平行泊車的本事很差,而碰巧那裏的地方很空,停進去沒有壓力。當然後來的事實證明這就是一個坑,有經驗的老司機應該一眼就知道裏頭的貓膩了。在寸土寸金的溫哥華,怎麼可能有顯而易見的一大塊地兒給你停車呢。
路邊似乎立了一個牌子,但一是近視看不太清,二是自以為是的毛病犯了,旁邊不是還有別的車停着的嘛,也就沒有認真研究。況且,公園裏那幾株盛大的櫻花樹正張着飽滿的粉嫩的花兒在向我招手呢,我於是迫不及待地往公園深處走去。
我其實心裏是有一點不踏實的。早聽說溫哥華停車規矩特別多,一不小心就會被繞進去。剛才那個牌子到底說的什麼,萬一是不許在那兒停車呢?一顆心終究是懸着的,眼前的花兒也黯然失色。還是回去看一眼吧。於是我回頭走向停車的地方。
果不其然,大溫地區不同城市「城管」們的車都長得差不多。遠遠地就看到一輛執法車停在我的車後頭,有個男子出來正走向我的車。我的心都快要跳出來了,擔心的事情終於還是發生了。我狂奔起來,嘴巴想大聲喊,「人在呢」,腦子裏還冒出葛優在電影裏的鏡頭,哎不對,得用英文說,可是旁邊那麼多人呢,我的老臉往哪兒擱?中國人的臉也該讓我丟盡了。
城管的動作終究比我快了一點。我只好呼哧帶喘,眼睜睜看着他把一張紙條塞在我的車前擋風玻璃上,又跳上他的車揚長而去。一張交通罰單赫然映入我的眼帘,上面顯示,我的車「停在了交通指示牌限制停車的地方」,因此罰款60加元,以示懲戒,逾期不繳,罰款提到100加元,最高150加元。
我自知理虧,只好怨自己,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自然,賞花的興致摔得稀碎。罰款的力度沒有開車吃罰單的力度大,但對我這一介小民已起到嚴重威懾的地步,回家以後,我二話不說,乖乖上網交錢。
不過,也有委屈和不忿。
那位從獨立屋出來的大姐,你明明看到我停在這裏,也不提醒我一下?
難不成你認為我就是明知故犯,因而等着,看城管怎麼給我點COLOR SEE SEE?
那位大叔,你看我不是已經意識到有錯誤的可能,正在趕往「糾錯」的路上了哇?就,非得罰款不可嗎?是不是干錯了事的「壞人」連辯解的機會都沒有了哇?
我這些內心的百轉千回,他們自然是看不到的。無奈,「你可以不服,也可以委屈」,但是,你有了一張罰單。這,就是必須面對的現實。
事後,我在朋友圈曬罰單發泄情緒,被朋友們三言兩語逗樂了。看來,吃罰單對於老移民來說,都是家常便飯吶。大家也是一步一滴眼淚走過來的。我順利給自己找了個台階,及時發揚了一下阿Q精神勝利法,吃一塹長一智,就算為溫哥華的城市發展盡一點綿薄之力吧。
都說是家常便飯了,所以,吃一次罰單,怎麼能為生活「增色添彩」呢?
沒過多久,罰單又來了。這一次,和我搬家有關。新搬的小區比較大,管委會委託了一家有點名氣的停車管理公司來統一管理小區裏的訪客泊車。正好那天我們搬家,我讓兒子先把自家的車開過來,叮囑他別進車庫了,就停在家附近的訪客停車位,因為裝家具的卡車隨後會來,而家具是要先運進車庫的。
兒子停好車就進屋了。我坐朋友的車,和卡車隨後才過來。好巧不巧的是,在我們的車還沒到達的時候,停車管理公司的巡邏車先行過來了,不由分說給我家的車貼了張罰單,理由是沒有掛訪客專用停車證。兒子事後委屈地跟我說,他眼看着一輛「跑車」過來,車上下來個小伙子,痛快地給我家車貼了一張紙條,等他跑下來,車已經走遠了。
真是人生處處有驚嚇。
朋友是快20年的老移民了,什麼場面沒見過,非常淡定。她說,搬家屬於特殊情況,別着急交錢,先申訴吧,看對方怎麼回復。可能因為在疫情期間,停車公司沒有開通電話熱線,只能寫郵件溝通。於是,當天晚上,我就給對方寫了一封情真意切的郵件,說明這是我們第一天入住,行動比較倉促,小區條款也不熟悉,有些細節方面欠考慮,還附上了那天搬家的照片。鑑於情況特殊,望予以通融為盼……就差鼻涕一把眼淚一把地拍個視頻過去了。
雖然有朋友打氣,但我心裏並沒底。想起以前幾次吃罰單,每次都是像個犯錯的小孩一樣,趕緊低頭反思自己的行為,從沒有想過頂嘴。這次也一樣,心裏已經做好了準備,大不了又交60元,誰讓自己老不長記性呢。
不服和委屈也是有的。我在郵件里也直言不諱,「萬萬沒想到我搬家收到的第一份禮物,竟然是一張罰單」,像個偷吃還犟嘴的小孩。申訴到底是起了作用,停車公司也算高效,一周以後,郵件回復來了,「出於禮節,這張罰單已取消。不過下不為例」。
申訴竟然成功了。這讓我大鬆一口氣,也有點出乎我意料。這件事嚴格來說,我做得並不妥帖。看來,加拿大還是有人情味的。乍看之下,這些條條框框,僵硬冰冷,讓人感受不到絲毫暖意。但規矩後面的執行者,畢竟是有血有肉,也能共情的普通人。只要你理由充分得當,符合情理,他們也會設身處地,打出同情分,給予諒解。
至於像女王公園的故事,我想如果我當時也提出申訴,講明我彼時的處境和折返回去「糾錯」的行為,或許,他們也能出於「courtesy」,給我一次免受罰單的機會。
這麼說,倒不是為了貪圖那60加元(儘管能換十杯奶茶呢),而是我相信,生活在加拿大,每個人其實都被賦予了解釋自己行為的權利和機會。作為華人,尤其是從大陸來的,我們曾經習慣了一切都聽從單一的命令,甚至忘了自己應該擁有說話的權利。所以我們很容易把這一套經驗平移到加拿大,儘管自己受了委屈,感到不公正,卻鮮少發聲,逆來順受。這可能正是我們要改變的地方。
這麼說,也並不意味着我們就可以濫用執法者的共情,明明自己有錯也要強詞奪理。我們得承認,確實因為這些規矩的存在,也因為大多數人都是有意識地遵守和執行,這個國家和這座城市的人們才會變得文明禮讓,溫文爾雅,才會讓我們切實感受到生活在此的愜意、輕鬆、秩序井然。
對於像我這樣的「移一代」,很多過往生活中養成的不良習慣積重難返,比如輕視規則、不照章辦事,總想抄捷徑等等。移民以後,我們主觀上也想積極融入本地生活。但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知道要遵守規則,而是對規則一知半解,所以常常鬧笑話,或干出一些他人覺得「故意」,事後想想非常「弱智」而讓人「懊惱」的舉動。這也讓本地人對華人有了很多負面的「刻板印象」,以為我們總是在破壞規則,不守規矩。入鄉需隨俗,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不過我想,收到罰單能提出申訴,至少會把為什麼收罰單這事前前後後思考得明明白白,也就基本杜絕了下一次犯同樣的錯誤。(罰一次不行,那就罰兩次。)說實話,人都是趨利避害的。既然享受了權利,執行義務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