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民生 > 正文

北漂夫妻賣房搬到上海:落戶了,丈夫薪資漲30%

做了四年美食博主,擁有600多萬粉絲的「盜月社」,突然離開了久居的北京,把團隊搬去了上海

主理人楊樹梢和沐上說出了緣由—原來的房東不願意續簽,考慮到視頻工作與B站聯繫緊密,上海的網紅店又比較多,索性就移動了大本營。

像「盜月社」這樣的年輕人們,這兩年並不是少數。

美食博主「盜月社」,四年北漂突然南下當滬漂

根據澤平宏觀和智聯招聘聯合發佈的《2021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報告,2020年,流出北京的人才前十去向地,上海排第二,2020年,流入上海的人才前十來源地,北京排名第一,佔9.2%。

如果說以往,年輕人愛「北漂」是因為機會多和大廠多的話,那近年來由於拼多多、bilibili、小紅書、攜程、米哈游的崛起,上海的機會也明顯增多。特別是視頻、遊戲等行業的聚集效應下,上海對於年輕人的吸引力水漲船高。

兩座城市的不同氛圍,外來人能夠明顯感知。北京有其草根的一面,素來是奮鬥者的天堂;上海一脈相承的小資腔調,愛生活的人們顯然和它更處得來。

曾經的北漂,今日的滬漂,漂泊不是永遠,落腳才是歸宿。那些從北京到上海的人,為何而來,又如何停留,南風窗記者採訪了幾位年輕人,試圖理解遷居趨勢背後的種種。

「落戶」的問題

安然是知乎上第一個願意和記者分享她去上海經歷的人。

在北京讀大學的她,畢業後留京,一待就是八年。

她是河北人,天然地對北京有親近感,相似的口音、飲食以及文化,讓她融入這座城市幾乎毫不費力。她喜歡北京的秋天,喜歡北京的包容,喜歡北京的人文氣息濃郁,用她自己的話來說,住在皇城根下,心裏倍兒敞亮。

相戀的男友,也是大學時的師哥,很早就說好一起在北京奮鬥打拼。兩人的收入從最初的六七千,漲到了現在的三四萬,不說富貴,但發展興趣愛好,買些喜歡的東西,過得體體面面是沒問題的。

2016年,她和男友集資在北四環的亞運村買了房,隨着房價猛躥,兩人資產蒸蒸日上。曾經她想,可能也就在北京這樣待下去了。

只是唯一有件懸而未決的事,兩人都未能取得北京戶口。結婚三年,孩子出生,教育的事箭在弦上。雖說沒有戶口在北京也可以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的,但卻沒辦法在北京參加高考,那時候只能回到原籍。

(《北京女子圖鑑》劇照)

在北京接受完素質教育後,再回去那個以「衡水式教育」聞名的地方高考,安然想想都覺得害怕。於是乎,兩人動了賣掉房子,離開北京的想法。

安然在在線旅遊網站工作,男友在遊戲公司工作,看了下工作機會,上海最為合適,都有跳槽合適的公司。而根據上海眼下的落戶政策,男友可憑藉電子信息專業的博士學位,繳納社保半年就可落戶上海。

一番思前想後,兩人決定搬去上海。

之前去上海的次數不多,安然對上海印象停留在「上海話聽不懂,上海人排外,上海菜太甜」,但去了之後發現「意外的舒服」。安然對記者說,來了上海後,過敏性鼻炎竟奇蹟般地自愈了,「可能是空氣變好的原因吧」。

安然還發現,剛畢業那會兒,班裏來上海的人並不多。而現在,班裏有四分之一的人都來了上海發展,搬家之後,不少久未謀面的老同學又重新聚在了一起。

男友的收入經過跳槽後,漲了30%,擔任了團隊的主架構師。由於靜安寺這邊集合了中國眾多遊戲公司,原本在北京還有着30歲以後程式設計師不好乾的擔心,到了這邊發現由於需求多,「老人」也挺吃香的。

安然覺得男友也沒之前那麼忙了,「以往加班是家常便飯,孩子都是我來帶。上海的公司這邊,下班更早,好像大家都挺重視個人生活的」。

生活的「品質」

機長是一位網絡紅人,人稱「美食活地圖」。他身穿潮牌Aape的T恤,戴着一副黑框眼鏡,打扮光鮮。

他今年26歲,擁有一個四人團隊,探不同的店,發掘新鮮的美食,在各個視頻平台推送探店視頻是他的主要工作。

全網粉絲40萬,不算很多,但收入挺可觀。通過和店家以及一些食品的合作,每月接10單,流水就有60萬元人民幣了。去掉各類成本,團隊月營收40萬以上沒有問題。

機長是三年前從北京來的上海,至於為什麼來,他只說了一句話—北京是美食荒漠。雖說這是調侃,但關於「北京是美食荒漠」的詞條,在微博上的確一度成為熱搜過。

擁有烤鴨、滷煮和炸醬麵的北京,並不是缺乏高檔餐廳,畢竟中國唯二發佈米其林餐廳的城市中,北京就是其中之一。北京,缺的是平價美食。

北京小吃,因其難吃被人詬病已久。像其他城市那樣幾十塊錢就吃頓好吃的,在北京似乎變得遙不可及。機長告訴記者,尤其是北京整治所謂的「穿牆打洞」,小區底層商鋪幾乎全軍覆沒。除了一些連鎖小店存在,以前那種三兩個人開起來的特色小店都關門了。

北京現在的平價餐飲主力是什麼?

慶豐包子鋪、蘭州拉麵、沙縣小吃、黃燜雞米飯、山西刀削麵、驢肉火燒……稍高端一點的,商場裏面的外婆家、鹿港小鎮、呷哺呷哺、重慶火鍋、迴轉壽司。幾乎吃不到本地特色的好吃小店,而那些所謂的北京特色,早就被「規模化的滷煮、規模化的炸醬麵、規模化的銅鍋涮羊肉」佔滿了。

故坊間有言,二環外「工業飲食」,二環內「旅遊業飲食」。

但在魔都,卻是另一番光景。

搜索美食類的公眾號,排在先頭部隊裏的,有不少都冠着「上海」的名。在互聯網上搜索「網紅美食」的詞雲圖,你會發現地域化傾向十分明顯,大部分信息均集中在上海。

上海的美食,不只是本地的特色美食,而是來自海外的新鮮玩意兒。機長說,紐約、東京、首爾都是潮流風向標,有什麼品牌紅起來了,到上海基本都會火。上海是個特別容易誕生網紅餐廳的地方。

IDG投資人連盟曾指出,「上海人的生活品味是首屈一指的,如果上海人都覺得可以就是品牌的保證。」

在機長來看,海外大牌優先會考慮在上海開店,這給了他們這些美食內容創作者們海量的素材。相較於其他城市的保守與一成不變,擁有「海納百川」海派文化的上海,給予觀眾們眼球和認知上的刺激要強烈得多。

不過,大牌入駐的B面是在上海開店的代價極高,餐飲店不僅面臨着層出不窮的新對手,得面對極高的房租。一般而言,同等條件的店鋪,上海的租金是同為一線城市的廣州的2到3倍。這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餐飲店的新陳代謝,一旦口碑不佳或者經營不善,基本上熬不過三個月的時間。

效率和規則

新力也是一名從北京南下的新上海人,不過他來上海的理由,則要簡單得多——女友在上海。

他和女友是在一個婚戀平台認識的,兩個人都是那種高學歷、高圈層的精英,但由於人際關係簡單,生活中一直沒遇到合適的人,直到在網上遇到彼此。

女友是杭州人,家裏就她一個獨女,不願她離家太遠,給的要求是「江浙滬都行」。新力是安徽人,其實在哪兒他都不介意,留北京只是因為歸國前北京的一家公司最先拋出了橄欖枝。本着契約精神,他就一直在那做,其實以他在微軟擔任過AI科學家的經歷,要他的公司大把。

32歲的他,被家裏催得急,讓他趕緊完婚。他在定期相親中消磨了時光,尋尋覓覓,卻在網聊中結識了上海的緣分。

按理說,女生過去男生的工作地是常態。但由於女友的家人比較堅持,不想讓女兒遠嫁,眼見着好不容易遇到的戀情要因為距離告吹,新力索性開啟了上海求職。

令他意外的是,原本以為北京和深圳相對好匹配,但上海的工作機會同樣不少。掛在網上不出一周的時間,他就和三家公司達成了初步意向。

到了上海後,他的感受是,要比北京國際化,他理解了為何外國人愛扎堆上海,「因為凡事規規矩矩的,也更有效率」。

上海的周末,要比北京的周末更充實。一方面是因為女友在身邊了,一方面是因為不用加班,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上海的展會、戲劇、講座,在交通上比北京更近一些。

(上海笑果文化的線下脫口秀現場)

他和女友都是脫口秀的擁躉。得益於笑果文化的推廣,脫口秀在全國是遍地開花。但要說哪個城市搞得最好,上海當仁不讓。

地鐵車廂里常有人在看脫口秀節目,線下演出場場門票「秒空」,脫口秀演員頻頻登上熱搜榜,各類活動也總愛用脫口秀的形式包裝……在上海,看一場脫口秀,就和在北京看一場相聲一樣普通。

與想像中的不同,除了線上脫口秀節目需要審核外,其實脫口秀表演者線下演出的稿件也需要經過審核。隨着脫口秀演出越來越多,監管部門和演出舉辦方都面臨不小的挑戰。

而在上海,這種審核得到了創新和簡化。

據報道,黃浦區文旅局為脫口秀行業推出了「劇本庫」審核模式,對已審核劇本進行電子存檔,後續申報的新劇本與「劇本庫」進行比對,實現存量演出內容經核對後免審、只審核增量演出內容的審核方法,縮短了脫口秀演出審批的周期。

《脫口秀大會》第四季上,有一位上海交警,也上台講了一段脫口秀。如今,脫口秀在越來越多的公共事務中亮相,延展了脫口秀跨界的邊界,在這背後,上海也有着不小的功勞。

(上海交警黃俊,在《脫口秀大會4》的舞台上表演脫口秀)

以前的北漂,現在的滬漂,有關城市的選擇變化,其實也是年輕人對生活的態度轉變。南下的大背景下,這個趨勢看起來還要延續一段時間。

(文中部分人名為化名)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南風窗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1106/1668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