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再增32國取消對中國最惠國待遇,保持這一待遇的僅剩3個國家,對中國這類產業影響極大。
中共審查課程!英國最富盛名的私立學校之一威斯敏斯特中學(Westminster School),撤離中國,還有哪些私校要跟進?
要扒掉北京底褲?韓國高科技巨頭將向美方提交商業機密,中共如何應對?
中國人食用數千年鹹魚泡菜等富含益生菌,但九成菌種卻被國外壟斷,中企直接躺平。
產煤大省要哭了!在中共發改委的干預下,國內動力煤期貨價格腰斬,價格跌破千元。
深圳經濟出現拐點了嗎?七月份深圳市工業利潤降幅高達4成,成為中國第一個經濟增長轉負的核心城市。
周三,中共啟動新一輪監管打擊,38款應用程式因收集用戶信息,遭整改下架,但中共自己卻獨享這項特權。
11月3日,滬深兩市全天低位震盪,滬指跌下3500關口。
中國被取消最惠國待遇,對這類產業的影響極大
再多32個國家取消對中國的「最惠國待遇」。中國海關總署近日發出公告,指自2021年12月1日起,對輸往歐盟成員國、英國、加拿大、土耳其、烏克蘭和列支敦士登等地貨物,不再簽發「普遍優惠制度」(簡稱「普惠制」)原產地證書,而相關國家亦已不再給予中國「普惠制」關稅優惠待遇。換言之,目前仍保留給予中國普惠制待遇的國家,只剩下挪威、新西蘭及澳大利亞。
台灣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曾志超周二(2日)接受自由亞洲電台訪問時,認為這次歐洲多國取消對華關稅優惠待遇,對中國整體出口貿易的衝擊有限,但會影響一些毛利低及需要大量勞工的產業。他估計,這些受影響的工業產業,或將加快遷移其生產基地至越南、非洲等地。
曾志超說,「衝擊最大的就是毛利很低的產業,像是紡織業,或者需要大量勞工的產業。但如果說它本身附加價值比較高的產業,即使增加關稅的話,衝擊也不太明顯,例如半導體產業。今天有了這個關稅變動之後,低毛利或低技術的產業,高勞力密集的產業就會移轉的更快。」
香港政治學者鄭宇碩亦說,「有關這些出口(貿易)的問題,發展中國家最關心的是貿易便利化,也就是說過關方面的程序、到關的手續,有關出入口的技術性標準、檢測認證的制度等,她們會希望(已發展國家)能儘量給她們方便。」
鄭宇碩又說,已發展國家取消對中國的關稅優惠是早晚的事。他解釋,中國雖然聲稱自己是發展中國家,但一方面接受已發展國家的發展援助,另一方面又向非洲等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大量援助,令已發展國家需重新檢討對華的關稅政策,包括瑞士在2014年已取消對中國最惠國待遇;2019年日本亦宣佈取消;今年則到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宣佈取消。
中共審查課程!英國名校撤出中國
英國最富盛名的私立學校之一威斯敏斯特中學(Westminster School),又名西敏公學。
威斯敏斯特中學自2017年以來致力在中國建立6所雙語學院。根據一封發給現職教職員與學生的一封信指出,因為疫情與「中國教育政策近期的變化」,迫使學校取消了整個計劃。
學校管理機構主席馬克(Mark Batten)指出,「很不幸地,現在發展此類學校的前景,已與2017年大不相同」。
有消息傳出,在中國的英國私立學校被迫放棄原本的教材,僅能提供中共官方批准的課程,此舉用意是為了配合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為確保「正確」思想的推動。
這表示國際學校從幼兒園到國中三年級的課程,現在必須與中國公立學校相同,一起「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規定自9月開始生效,限制了外國控制和參與私立學校的營運,包括禁止使用外國教科書以及學校董事會成員必須是中國人。
威斯敏斯特中學的撤離,可能引發其他私立學校仿效。自從德威公學在2003年在上海開設分校後,其他學校包括哈羅公學、威靈頓公學、聖保羅女校等,都相繼在中國開設學校。
大陸動力煤9連跌,價格下降過半
11月2日,動力煤期貨主力合約2201再度下行,收於891.8元/噸。對比10月19日最高1982元/噸的高值,目前主力合約最大跌幅已超過56%。
在中共不斷對大陸煤炭市場整肅之下,不僅僅是期貨市場,現貨市場的煤炭價格也在下跌。據CCTD中國煤炭市場網11月3日顯示,11月2日,秦皇島動力煤環渤海現貨5500大卡價格為946元/噸。
大型煤企都是此前簽訂的長協價格,遠低於市場煤價。前期市場煤價達到2400元/噸高位之時,公司長協價格也不足900元/噸,儘管目前市場煤價下行,對企業售價也不構成衝擊。
據大陸《證券時報》11月3日報導,10月底以來,在能源成本,尤其是國內煤炭價格大幅下跌的情況下,整個工業品價格都出現了普遍急跌的走勢。
11月2日早盤,大陸鐵礦石期貨主力合約跌破600元/噸關口;線材期貨主力合約當日報跌8%,螺紋鋼期貨也收報4230元/噸,單日走出8%跌幅,較10月中旬最高5870元/噸下跌近28%。
寶城期貨金融研究所所長程小勇說,原材料價格高位運行,成本上升過快「擠占」了部分中下游企業利潤,無法被及時轉嫁和吸收,導致上下游的利潤分配不均衡。其中,9月汽車製造業利潤增速出現-30.8%的增長,而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也是大幅負增長,其中家電等與居民相關的產品出現虧損。
信號,深圳經濟增速轉負了
今年,中國國內第一個工業利潤累計同比增速轉負的核心城市,竟是深圳。根據深圳市統計局的月報數據,1-6月份深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1343億,同比2020年同期的1264億,增幅6.3%;到了今年1-7月份,其利潤總額1522億,同比去年同期的1572億,增幅就變成了-3.2%。注意,這是個負值!
單單就7月份的話,深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今年的利潤總額為179億,而去年7月份為308億。單七月份一個月的工業利潤降幅就高達41.9%。
利潤降幅如此之大,是因為深圳基本上享受不到大宗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紅利,它完全沒有上游原材料加工企業,它完備的電子產業鏈,全都位於整條工業鏈的下游,只能被動承受原材料價格持續暴漲的結果。所以,也只能這樣了。
連深圳這種強大的電子產業之都,都承受不起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後果,其它那些只能從事基礎製造業的城市的困境,可想而知。電子產品、服裝鞋襪這些終端消費品價格跟隨原材料價格上漲,也是毫不意外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