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金融組織稱香港疫情「清零」政策有損金融中心地位

亞洲證券業金融市場協會(ASIFMA)10月25日警告說,香港的新冠病毒疫情「清零」政策和對國際旅客的旅行限制,使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面臨越來越大的風險。

一位女乘客在香港國際機場整理行李(資料照:2020年10月20日)

亞洲證券業金融市場協會(ASIFMA)10月25日警告說,香港的新冠病毒疫情「清零」政策和對國際旅客的旅行限制,使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面臨越來越大的風險。

ASIFMA是一個獨立的地區性行業協會,由150多家主要的金融機構組成。ASIFMA行政總裁馬克•奧斯丁(Mark Austen)周一在致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的公開信中寫道,「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以及其長期經濟復甦和作為首選商業場所的競爭力,正面臨越來越大的風險。」

信中還提到,除非香港政府放鬆對主要通道的旅行限制,否則香港的國際聲音將變弱,這對香港的經濟復甦沒有幫助。

ASIFMA還表示,對會員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由於香港政府目前「高度限制性的新冠疫情政策」等因素,90%的受訪機構表示它們香港業務受到了「中度」或是「顯著」的影響。

信中稱,73%的受訪會員表示在「香港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遇到了困難,其中三分之一的人認為這些困難『非常嚴重』」。公開信還說,由於包括旅行限制等因素在內的運營挑戰,48%的公司現在考慮將員工或職能移出香港。

ASIFMA還在公開信中提出了一系列建議,包括「擺脫基於新冠病毒病例清零的新冠肺炎戰略的路線圖」。信中說,「最終接受與新冠病毒共存是必須的,這可以使香港的企業、家庭和社區能夠更有效地規劃未來。」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總部位於倫敦的經濟學人智庫(EIU)在發給BBC的一份報告中預計,亞洲部分國家及城市的新冠疫情「零容忍」政策取向將變得難以持續。假如這些國家及城市未能恢復通關,將可能令本身的商業中心地位永久受損。

香港經濟日報10月12日曾報道說,香港特首林鄭月在出席行政會議前表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有數十年基礎,相信地位不會因單獨公共衛生事件而動搖,並指香港沒有辦法以「與病毒共存」的策略實行無檢疫通關。

香港為確保本地新冠病毒病例「清零」,實施了全球最嚴格的防疫隔離制度之一,一些可以入境香港的人士仍需在指定酒店接受長達21天的隔離。

華爾街日報曾報道說,香港的新冠疫情政策引發了香港居民的抱怨,他們稱自己不能外出旅行,不能出境探望生病的海外親戚。

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星期一表示,香港新增4例新冠病例,均屬境外輸入病例。在過去14天內,香港累計新增新冠病例62例,全屬輸入病例。

責任編輯: 葉淨寒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1026/1663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