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沈女士向記者反映,她所在的浦東新區康橋鎮苗橋路935弄仁怡苑是2020年5月交房的保障房小區。第一批居民裝修入住後不久,遇到颱風季,上百戶居民家中牆面出現滲水,損失不少。為此,開發商採取了對滲漏牆面進行打洞注膠的工藝,增強牆面的防水能力。但今年颱風煙花來臨時,修補過的牆面又出現了滲水。
開發商表示,滲漏原因在於五年前小區建造時採用了一種「拼裝房」的新工藝,該工藝不夠成熟,因此牆板等部位接縫處出現了空隙。居民聽到這個原因炸了鍋,要求開發商徹底修復接縫空隙。可開發商卻表示為難,如此修復可能動輒上億元。
那麼,因新工藝導致的
樓房滲水問題還能解決嗎?
「打針注膠」效果有限致反覆滲水
仁怡苑小區由27幢17層的住宅樓組成,擁有2600套住房。居民多是周邊農村宅基地合併後搬來,目前小區入住率不及一半,底樓商戶入住也不算多。
10月11日陰雨天,記者記者來到小區查看時,看到居民樓外立面就有明顯深淺不一的痕跡。比如13號樓外牆從東北牆角開始明顯呈現深色。朝東的牆面上可以看到,每一層樓的交界處均顏色較深。朝北牆面的窗戶下方、凸起牆體的角落也能看到顏色明顯更深一些。9號樓朝東的牆面還呈現一個個橢圓狀的深色痕跡,居民稱,有些是雨天牆面滲水的水漬,有些是開發商在滲水區域塗上的防水漆。
△外牆上出現的較深痕跡多為滲漏部位。
在居民帶領下,記者首先來到7號樓1701室,屋內還處於毛胚狀態。朝南的主臥內,東面牆上有多處明顯白一度的塊狀區域。居民丁先生告訴記者,這是去年颱風來臨牆面出現滲水後,開發商進行「打針注入防水膠」的地方。但是在打膠區域外,還環繞着一圈淺一度的痕跡,居民丁先生稱,這就是牆面再次滲水留下的痕跡。除了東面牆,主臥內打膠的區域還有南面靠窗牆面和東北牆角。次臥內同樣有滲水痕跡,受潮嚴重的朝北靠窗牆面甚至出現漆面剝落、膨脹的跡象。
△在未裝修的毛坯房內,滲漏水導致牆面內外空鼓開裂。
32號樓1501室居民已經裝修入住,主臥東北角的牆紙還保留着褶皺扭曲的面貌。去年,這塊區域滲水後產生積水,一旁的定製衣櫃也因此變形。今年颱風季期間,牆面依然有滲水情況;27號樓1404室也入住一年多,主臥的靠窗牆面、東南牆腳均有滲水痕跡。居民指着主臥外牆一側發生膨脹的磚塊,懷疑家中滲水與此有關。記者估測發現,膨脹區域結構相當鬆動,縫隙可塞入小拇指。
△不少已經裝修好的居民家中,牆角是最容易滲水的地方。
「一下雨就鬧心啊!」今年煙花、燦都颱風過境後,又有70多戶居民上報了家中漏水的情況。如居民沈女士家中今年剛剛裝修好的木地板因滲水而發黑,不得不剷除重新施工。她認為,房屋還在5年的保質期內,開發商理應確保滲水問題得到根本性或長期性的解決,不能僅僅是「漏哪堵哪」。
開發商:新方案可確保5年不漏
仁怡苑從2016年12月開工
到2019年4月竣工
2020年5月交房後
居民稱約有400多人向物業報修
小區美琳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則表示已對170多戶進行滲水問題的維修。小區建設單位上海康友置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沈先生接受記者記者採訪時表示,仁怡苑是浦東新區第一批採用拼裝工藝建設的小區。當時,此項工藝的發展還不夠成熟,在前期操作和設計中存在偏差,導致了滲漏水情況的出現。
△仁怡苑是2020年5月交房的動遷房小區。
何謂拼裝工藝?沈先生介紹,拼裝工藝指的是一種裝配整體式混凝土建築,即房屋的牆板都在工地外的工廠預製後,再運往工地「拼裝」,而非當下主流的混凝土逐層澆築方式。仁怡苑小區40%的樓板都在預製廠里完成,運往工地拼裝後需要對角角落落的接縫處澆築混凝土。
為何小區造樓會採用拼裝工藝?沈先生解釋,這幾年拼裝工藝已經被視為一種綠色環保的施工方式而大力推廣,技術上也在不斷完善和進步。其優點顯而易見:大量現場混凝土作業轉移到預製工廠內完成,施工現場的揚塵、噪聲、污水等環境問題能大幅下降。
然而,5年前,工藝的各項技術操作都還在磨合期。因為工廠的預製牆板與現場澆築的構件之間存在接縫處,如若沒有把控好混凝土的收縮程度,容易導致裂縫產生。同一時期,像仁怡苑這樣採用拼裝工藝建造的小區都普遍存在滲漏水問題。而要解決這些已建成的樓宇滲漏問題,代價不小。如果要重新修復牆板接縫空隙,需要破牆才能修補,成本要上億元。
△小區的建設單位為上海康友置業有限公司。
目前,開發商根據2020年3月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印發的《上海市裝配整體式混凝土建築防水技術質量管理導則》,在相關職能部門、技術部門、設計院的指導下,已經在兩處外牆進行了試點修漏。經過淋水、抗風實驗,加上一次颱風的考驗,最終的防水實施方案已確定,預計下周啟動,維修成本約在600萬。沈先生明確表態:「修複方案肯定保證5年內不會有滲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