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72年前民眾苦難開始 72年後北京不好過

—7常委出席十一活動 習兩年未外訪引關注

10月1日是中共建政72周年之日,7常委參加活動。專家認為,72年前的十一,是中國大陸民眾苦難的開始,而到今天,中共已是內外交困,空前孤立,特別是習近平近兩年未出訪海外,引發關注。

圖為今年9月,風雨飄搖中黑天鵝與天安門同框引發熱議,視為中共政權的不祥之兆。(視頻截圖)

10月1日是中共建政72周年之日,7常委參加活動。專家認為,72年前的十一,是中國大陸民眾苦難的開始,而到今天,中共已是內外交困,空前孤立,特別是習近平近兩年未出訪海外,引發關注。

72年前民眾苦難開始 72年後北京不好過

9月30日,中共7常委全數出席天安門「十一獻花藍」儀式,場面陰沉;中宣部宣揚包括「建黨精神」在內的46種「精神」;新華社還預告,十一出版的《求是》發表習的文章,內容是「用好紅色資源」創造「新業績」等等。

大陸獨立媒體評論人吳特接受採訪時說,中共把十一當作「國慶」,說這一天是「祖國的生日」,但事實上這一天只是中共政權建政的日子,並不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日子,而恰恰是中國大陸民眾一輪新的苦難的開始。

吳特說,前三十年中共連番的政治清洗運動和瞎折騰,導致數千萬中國人非正常死亡,中國人一貧如洗。後四十年搞的是權貴資本主義,依然讓中國民眾飽受壓迫,導致貧富差距巨大。

「這一天應該作為國殤日而不是國慶日被銘記。」吳特說。

特別今年,吳特表示,這個十一建政日更不是個喜慶時刻,北京正面臨着六四事件以來最嚴重的內外交困:一方面國內經濟陷入停滯,還面臨着房產泡沫瀕臨破裂、中央和地方財政亮紅燈等灰犀牛事件。

另一方面,吳特說,中共的戰狼外交、撒幣外交也四處碰壁,不僅與西方國家的關係降至冰點,即便是在一些傳統上親中共的不發達國家,北京也受到越來越多的抱怨和質疑。

例如,「一帶一路」成債務陷阱、輸出疫苗的效力成問題、疫情蔓延導致海外要究責中共的呼聲等,北京陷入了空前孤立的狀態。

經濟成果用於擴軍 中共暴露爭霸野心

對於如何看中共建政72年,台灣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軍事專家李正修認為,可以分三個階段,第一,毛澤東說讓中國人站起來,第二,鄧小平說讓中國人富起來,而第三,習近平強調讓中國人強起來。

實際上,多有分析認為,毛澤東讓中國人跪下去,跪在共產黨面前不敢發聲;而鄧小平是讓紅色家族富起來,大部分中國人依然貧窮,在為紅色權貴服務。

到習近平執政時期,李正修認為,習是把將近四十年的經濟成果,投注在整個軍力展現上,以及提升中共的國際影響力上;這導致美國、歐盟,甚至於日本等國的反感。

李正修說,最主要因素就是因為,中共這幾年的對外姿態,不僅擺得太高,甚至於咄咄逼人,表現出「只要誰把我們當敵人,我們當然就是戰狼!」所以各國不得不共同合作來應對其威脅。

除了經濟、政治影響力以外,李正修說,「北京看到的最重要的是軍事(實力)」。美國在全球各地,包括在亞洲、中歐、非洲都有非常多的軍事基地,都部署了軍隊。

而北京希望先用「一帶一路」這種方式來爭取比較落後的第三世界國家的合作。然後,李正修說,中共通過提供融資、協助開發,取得合約,讓這些國家同意租借比較優良的港口,作為中共擴展和部署海軍的基地。

比如斯里蘭卡等,甚至遠到北非,李正修說,都看到北京這樣一個軍事觸角。當然目前規模沒法跟美國相比,但北京期待,一旦軍力能夠延伸到東亞,印太以外地區,國際地位會提升,影響力也會升高。

中共不斷違背承諾 西方世界驚醒

李正修說,不過,過去幾年,西方已經把中共「崛起」當成最優先處理的重要議題。先是美日澳印四方對話,然後美日2加2會議,加上G7、歐盟跟美國北約對話,最近的美英澳軍事聯盟,聯合國美日、美歐、美澳等的邊會。

李正修認為,關鍵原因是,北京不願依循國際規則行事。如中共承諾不會把南海軍事化,卻無預警地人造島礁,軍事擴建、部署飛彈等。再如,承諾香港一國兩制」,卻對手無寸鐵呼籲普選的七百萬市民追訴打壓。

台灣政大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李酉潭表示,過去兩年,全世界都注意到,中共對香港民主的鎮壓,驚醒了全世界,因為香港是一個非常國際化的都市,自由民主國家的人民都會在那做生意,香港是東西方最早接觸的地方。

而中共對香港的打壓,更加凸顯中共的霸道。

此外,李酉潭說,美國尋求貿易公平,跟中共打貿易戰,「結果打下來才發現,中共是一個霸權、不要臉的邪惡政權,然後貿易戰、科技戰、晶片戰,最後發現中共邪惡的霸權性質,對全世界都造成威脅。」

習近平近兩年無外訪

在這種外部環境下,外界注意到,習近平近兩年沒有外訪。上一次出國,還是2020年1月17日到緬甸進行國事訪問。

公開資料顯示,習近平自上台後,2013年開始每年出訪,最多的2014年達到20次,最少2017年也有8次。2017年前達15、16次,2017年後減少到13次。但到了2020年,除了1月到緬甸後,至今再無出訪。

吳特認為,習近平應該是擔心疫情和外交失敗的兩重因素。

吳特說,「習近平有可能擔心出國會感染疫情,進而危及自己的生命,從之前幾次發洪災以及疫情期間,都沒怎麼看到他到一線作秀。」

而且,他說,「據我所知習近平因為有基礎病,所以沒有接種疫苗(一個家裏是301醫院的同學告訴我),對他來說風險就更大了。」

西澳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副教授陳杰也對BBC表示,最直接的原因是疫情導致的不便,但疫情的原因已經越來越不成立,因為主要西方國家領導人今年都在出訪。

今年4月,日本首相菅義偉訪問美國;6月,美國總統拜登訪問英國、歐盟,並與俄羅斯領導人普京在瑞士會晤;上周美澳日印領導人在白宮舉行四方安全對話(Quad)等。

10月底,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將在意大利羅馬舉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26)也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但習近平是否到場仍是未知數。

北京外交失敗 空前孤立 出訪難免尷尬

對於習近平不出訪,吳特認為,北京外交失敗是重要因素,這和中共目前在國際上的孤立狀態有關,無論是在疫情溯源、新疆香港的人權問題,還是在南海問題上。

吳特說,習近平要是出去的話,也免不了被各國領導人和抗議的民眾「對懟」,面子上會很不好看,而且北京在這些問題上也不打算讓步,所以就乾脆不出去了。

尤其是世界各國對疫情的溯源問題。吳特說,疫情嚴重蔓延,中共在早期的封鎖掩蓋信息的責任不可推卸,而現在不僅不澄清武漢病毒實驗室的疑點、配合世衛調查,還試圖甩鍋給美軍,這讓在疫情中受損慘重的國家大為不滿。

李正修補充說,習出訪會「難為情」的。因為沿路如果遇到新疆、西藏的抗議者、中國大陸維權團體、出逃海外的異議人士,抗議人士就會如影隨形,這個畫面傳回國內會讓他很難看;如果再被外國記者追問,如何下台?難免尷尬。

責任編輯: 時方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1001/1654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