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成年人的每一天,都在強迫性表演

我們都活成了影帝,唯獨沒有活成自己。

最近有一件事情讓我特別感慨。

一個玩了十多年的朋友,第一次讓我感到陌生。

那日幾瓶啤酒下肚後,他第一次給我說了很多難以啟齒的過往。

其實也不是多麼荒唐的事情,無非就是曾經的無知傷害過一些人,一些人的無知傷害了他。

「感覺我的心是千瘡百孔」。

如不是親耳聽到這句話,我斷然不肯相信這是他說的。

過去十多年,我們見過很多面、聊過很久的天、去過很多地方,在我眼中的他始終都是一個情緒穩定的大人。

可沒想到,在風平浪靜的表面之下,卻是暗流涌動。

多讓人唏噓啊!

相處十多年,我從來不知道在那些看不到的地方,他是一個全然相反的另一人。

但轉念一想,對於其他人來說我又何嘗不是如此。

生活中的每一天,好像都是在強迫性表演,身邊朋友那麼多,有幾個人會拿真面目示人呢?

就像《聖經》裏的這樣一句話:「人的真面貌在肚子裏」。

人的真面貌在肚子裏,心理學將它稱作是「角色效應」。

意思就是,不同角色下的我們,會有不同的性格與行為舉止,快速融入角色這能幫我們勝任更多身份。

可若把這面目藏得太久,那人很有可能會從天使變成惡魔。

圖片

1971年,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做了這樣一個實驗。

他找來一群身心健康、青春洋溢的大學生,讓他們分別扮演「獄卒」和「罪犯」。

為了模擬情景的逼真,津巴多讓每個扮演囚犯的學生都穿上囚服、戴上手銬、還抹去他們原本的名字。

一開始,這些大學生們都很興奮,不管是「囚犯」還是「獄卒」,大家都相處融洽並無大事發生。

可當大家逐漸進入角色時,情況一度陷入了不可控制的地步。

第一次,因為一個「囚犯」沒有把被子疊整齊,「獄卒」主動使用了手中的權限,做出了相應的懲罰。

這一下,潘多拉的盒子打開了。

 alt=

越往後,「獄卒」使用權限的頻率就越高,懲罰手段也越狠毒,從關禁閉到身體虐待,甚至最後上升到了不讓他們上廁所。

進入「獄卒」角色的大學生們,從天使變成了惡魔。

而最魔幻的地方,是另一批大學生們也已融入「囚犯」角色,他們心甘情願接受着懲罰,哪怕精神都已變得不正常,也沒有一個人出來反抗、叫停實驗。

 alt=

人的真面目都藏在肚子裏。

陷入角色中的我們,都是拿着劇本的演員。

在角色的要求與期待中,我們會不自覺地磨掉身上的棱與角,努力讓自己的一言一行與角色相匹配。

作為觀眾的我們,看到的只是一個個被扮演的角色,而不是真真實實的個體。

明明同一個人,卻常常割裂地讓人匪夷所思。

 alt=

 alt=

把真面目藏在肚子裏,對於我們個體而言,往往帶來的是內心的割裂與痛苦。

在一期節目《少年說》中,有一個高中女孩說,希望弟弟做一個單純快樂的孩子,可以不那麼懂事,不那麼乖。

站在台下的媽媽聽到後,神情也難過了起來,她對女兒說:「媽媽也希望你不用那麼懂事,你不用取悅所有的人,堅持做自己。」

可以看出,這個高中女孩把自己的叛逆、任性都藏在了肚子裏,只會展現自己是乖乖女的一面。

也許,在過去十多年的隱藏中,在女孩一次次把自己揉圓了、摁扁了,變成模具之中的乖乖女時,她咽下了太多太多委屈,過得並不開心。

其實我們每一個把真面目藏在肚子裏的人,又何嘗不是這個女孩的翻版呢?

 alt=

我們是好孩子,所以要壓制對父母的不滿與憤怒;

我們是好員工,所以要笑着加班到深夜;

我們是好父母,所以要心甘情願為孩子放棄夢想……

很無力,又很現實。

 alt=

台灣漫畫家幾米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超會投胎的富二代,從小事事順遂,是一個大企業的董事長。

在外人眼中,他是幸運兒,那雙長在後背的翅膀也都是上天給的恩賜。

只有在夜深人靜之時,董事長才能卸下白天的偽裝,去面對內心的痛苦,以及那雙煩人的翅膀。

可如此痛苦又能如何被外人發現,唯一的辦法就只有暴飲暴食,變老、變腫。

最後的最後,在一次次無法調和內心痛苦之後,他消失在了密林之中……

 alt=

圖|幾米《幸運兒》

終其一生,多少人都把真面目藏在肚子裏,向外人展示的那麼多模樣,好像每一個都是自己,可又好像沒一個是自己。

匆匆來世上一遭,卻把人生過成這樣,這該多麼悲哀啊!

 alt=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國館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908/1644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