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台灣專家解析 中共為何8月才向立陶宛開刀?

中共為何此時向立陶宛開刀等,中東歐國家出現一股反中共浪潮,中共在中東國家的地位不再。

立陶宛國旗。

中共外交部因立陶宛允許以台灣名義設立代表處而召回其駐立陶宛大使,在國際上引起軒然大波。台灣兩位專家分析了立陶宛追求與台灣建立互惠關係的原因、中共為何此時向立陶宛開刀等,指出中東歐國家出現一股反中共浪潮,中共在中東國家的地位不再。

中共為何8月才向立陶宛開刀?

中共外交部8月10日高調宣佈召回駐立陶宛大使,並要求對方召回駐中大使。這是中共首次因歐盟成員國與台灣互設代表處而召回其駐在國大使。

當日,立陶宛外交部迅速回應,一方面「表示遺憾」,一方面「重申」決心遵照一個中國原則,同歐盟及世界其它地區國家一樣與台灣建立互利關係。

立陶宛總統瑙塞達表示,作為主權獨立國家,立陶宛可自行決定與哪些地方發展關係,缺乏相互尊重的國與國關係無法被接受。

歐盟對外事務部(EEAS)發言人馬斯拉里(Nabila Massrali)對中央社表示,歐盟不認為在台灣或是台灣前來歐洲設代表處違反歐盟一個中國政策。歐盟對中共的行為表示遺憾,密切關注事件發展。

近期,台灣與立陶宛關係顯著升溫,雙方規劃今年互設代表處。7月20日,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召開記者會,宣佈台灣即將在立陶宛設立「台灣代表處」。這是台灣在歐洲地區首度在代表處名稱使用「台灣」。

為什麼中共到8月10日才爆發激烈反應?

8月11日,台灣智庫的副執行長董思齊對大紀元記者表示,7月中共有黨慶的壓力,它的重點是對內維穩。它的內部除了經濟問題外,還有疫情問題。到了8月,大陸的疫情持續升溫。加上最近美國方面發出病毒溯源報告,要對中共追責。而且其它國家也都在注意事態的發展。對外關係就是中共分散國內外政治壓力的一個突破口,中共便開始對親近台灣的國家動刀。

台灣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主任鄭欽模對大紀元記者表示,立陶宛在台灣設立辦事處已經醞釀很久了,在年初就表示要與台灣發展友好關係。

對於中共此時召回駐立陶宛大使,並要求立陶宛駐北京的大使回國。鄭欽模指出,中共的目的首先是企圖收到殺雞儆猴的效果,避免在中歐地區形成骨牌效應。

他說,中歐地區捷克的參議員議長曾親自訪台,另外斯洛伐克、捷克、立陶宛,都給台灣提供過疫苗,就表示這些國家要跟台灣發展友好關係。而立陶宛是進入歐盟的門戶,台灣的民主體制與經濟實力,尤其在高科技與電子相關產業領域,可以與立陶宛建立互利互惠的關係。

「其次,中共判斷立陶宛是一個歐盟的小國,它影響力有限,貿易上將不會影響歐盟跟中國(中共)的關係。第三,近日美日等國屢屢踩中共的紅線,中共又無計可施,它就拿小國立陶宛來祭旗,來安撫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

立陶宛與台灣建立互惠關係站在美國一邊

台灣智庫的副執行長董思齊表示,立陶宛以台灣為名設立代表處,有很重要的意涵,相當於對中華民國台灣主權的承認。希望透過承認主權,能夠促進雙方更實質的交流,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董思齊說,立陶宛在台灣設代表處,一方面使得立陶宛與台灣可以有部分的合作。「去年疫情比較嚴重的時候,台灣直接給予一些東歐國家及國際上其它國家提供口罩的支援。」「透過經貿的交流,讓歐洲的一些國家,比如匈牙利、捷克等這些國家,與台灣在經濟交往上變得熱絡,能夠與台灣有更實質的往來。」

「另一方面立陶宛等國家選擇跟台灣走得更近的原因,也因為中共過去的表現,它曾經承諾要給予這些國家一些協助,包括『一帶一路』的基礎建設上,或者是經濟上的互惠,但是都沒有非常的明顯效果。」

董思齊認為,中共與俄羅斯的關係,也讓俄羅斯周遭的歐洲國家倍感威脅。「立陶宛和其它東歐國家友台是基於期待與台灣之間有實質性交流,同時也是對應中俄之間可能聯手對抗西方國家、對周邊國家造成壓力而做出的反應。」

台灣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主任鄭欽模亦認為,從地緣政治上考量,立陶宛主要的威脅是來自俄羅斯。所以在安全性上立陶宛仰賴美國。特別在中美對抗期間,立陶宛毫無疑問會站在美國一邊。

7月20日,台灣外長吳釗燮宣佈台灣將在立陶宛設立「台灣代表處」的記者會結束之後,美國在台協會(AIT)也立即發佈了新聞稿,聲明美國「肯定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的設立協議」,強調「美國始終致力於以符合美國『一中』政策的方式支持台灣」。

當時台灣有分析指,從台外交部記者會剛結束,AIT便隨即發佈聲明的時間點來看,台灣和立陶宛近期的密切互動、以及台灣設立代表處的消息,顯然一直都在美國的掌握之中。

8月10日,中共宣稱召回其駐立陶宛大使後,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在媒體簡報會上強調,美國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盟友立陶宛站在一起,譴責中共報復性作為。在歐洲夥伴與台灣發展互惠關係、抵抗北京行徑之際,美國給予他們支持。

中東歐出現反共浪潮中共地位不再

對於中共高調宣佈召回其駐立陶宛大使,有分析人士表示,中共本來希望這一戲劇性舉動,可以嚇阻歐洲其它國家不要跟隨立陶宛的反共道路,尤其是不要退出「17+1」等國家元首會議,讓中共丟盡了面子。但是北京的這一算盤估計會落空。

鄭欽模則指出,國際社會上在美中對抗的大背景之下,各個國家紛紛站隊。因此,這次事件發生後,首先反映出中共與東歐「17+1」合作機制已名存實亡,「一帶一路」亦後繼無力,在中共的基礎建設承諾與經貿投資皆未能到位的情況,立陶宛需要另覓合作夥伴。

「立陶宛已是以美國為首的民主聯盟堅實的一員,反中(共)的立場將更為堅定。」鄭欽模說,「近年來,中東歐國家出現一股反中共浪潮,除了立陶宛、捷克、斯洛伐克之外,連立場相當親中的匈牙利都出現多起反中示威遊行,日後很可出現越來越多的親台反中的政府,中共在中東國家的地位不再。」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大紀元記者駱亞、方曉採訪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812/1631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