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老虱:失敗者的中國故事 從冠軍到國恥

如果提煉不出藝術審美價值,為何硬要編成劇本、拍成電影,把大家哄到電影院去感動一回?我看電影的唯一目的是審美,而不是感動。我不想被某些帶着商業目的導演,利用民族情懷的大旗,煽情賺票房。

去年,電影《奪冠》上演之際,圍繞‌‌「郎平是不是偉人‌‌」這個問題,我和一位朋友爆發了一場爭論並互相拉黑了對方。

他說,郎平是一個偉人,《奪冠》這部電影一定要看。不看就是不愛國。

我說,‌‌「偉人‌‌」這個帽子不能隨便戴。郎平只是一個排球運動員和教練,對人類和中國的歷史進程沒有任何影響。哪怕是別人掏腰包請客,《奪冠》這部電影我也不會去看。

我認同女排精神曾經感染激勵過一代人,但是,在我看來,女排故事更適合拍成不賺錢的非藝術類的紀錄片,因為我實在想像不出排球訓練和比賽能提煉出多少藝術審美價值。

如果提煉不出藝術審美價值,為何硬要編成劇本、拍成電影,把大家哄到電影院去感動一回?我看電影的唯一目的是審美,而不是感動。我不想被某些帶着商業目的導演,利用民族情懷的大旗,煽情賺票房。

事情過去了大半年了,我差不多都忘記這部電影和這場爭論了,直到前幾天甘肅發生的那場馬拉松慘劇。

2021年5月22日,甘肅白銀山地馬拉松百公里越野賽遭遇極端天氣。第二天凌晨,救援隊在山上找到了黃關軍的遺體。在他的親人朋友們悲咽痛哭之時,絕大多數中國人才知道,在這些馬拉松比賽遇難者里,有一位年輕的聾啞人。

1歲那年,因為打針失誤,黃關軍耳朵失聰。從此,命運被改道。他告訴記者,那些年,‌‌「我想讀書,我想成績好,想去讀大學,可是老師講的我聽不懂,上學時跟不上學習,每晚都急得大哭。‌‌」

我們不難想像他的內心曾經經歷過怎麼的掙扎。初二那一年,他不得不輟學。然後,打工、失業、當外賣小哥、飯店服務員……一直默默無聞地活在社會的褶皺里,從未贏得過任何關注。

由於又聾又啞,即便是同家裏人,黃關軍都很少能溝通。獨自活在無聲的世界裏、飽受孤獨折磨的他,把跑步當成了最好的宣洩。‌‌「寂寞一個人‌‌」是黃關軍給自己取的網名,個性簽名是‌‌「寂寞長跑‌‌」。

每天,在村子裏,他悶頭一跑就是十幾公里。如此巨大的運動消耗,卻只能靠吃泡麵補充能量。清瘦文弱的他明知自己這輩子註定與奧運冠軍無緣,卻從不放棄挑戰自己。

這一次在甘肅馬拉松慘劇中,唯有他無法呼救。在被無聲的絕望吞沒之前,他都經歷了什麼?心裏都想了什麼?我簡直不敢想像。

在短短三十四年的人生中,聾啞殘疾的他固然沒有為國家做過什麼貢獻,但也未淪為國家的負擔,而是獨自撐起了一片寂靜無聲的小天地,把跑步當成唯一的精神寄託,直至敗給極端天氣……

三十多年前,女排在奧運會上奪冠,我激動得在父親單位會議室的黑白電視機前跟着大家歡呼流淚。那時候的郎平是我心目中當之無愧的巾幗英雄。

隨着閱歷、見識和知識的增長,我逐漸不再把奧運冠軍和金牌太當一回事了。

幾年前,游泳冠軍孫楊被杭州市政府重獎幾百萬元,我非常憤怒:‌‌「憑什麼用納稅人的錢獎勵他?‌‌」

前年,孫楊被禁賽,我一點都不難過,因為那是孫楊個人的恥辱,不要綁架這個國家。

鄧亞萍贏得的金牌估計有幾十公斤重,但是,功成名就之後的她一個人就敗光了國家二十個億。這些錢可以為西部山區的孩子們修建多少橡膠跑道啊。現在,我對她已經毫無敬意。

我一度非常喜歡乒乓球冠軍王楠。那一年,他們夫妻在日本賓館打開所有水龍頭大放水,說是要以此舉來報復日本侵華罪行。讓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中國人為她感到臉紅害躁。

如今,我已經不再崇拜冠軍。我甚至認為,拼搏精神絕不僅僅屬於奧運場上的勝利者。在奧運比賽之前,哪個運動員和哪支隊伍不是艱苦訓練?一旦進入奧運賽場,哪支隊伍和哪個運動員不想奮力奪冠?哪個運動員和哪支隊伍不是一分一分地拼?勝利了,就有拼搏精神。失敗了,難道就沒有拼搏精神?

在我的眼裏,黃關軍的拼搏精神一點都不比郎平的拼搏精神遜色。時至今日,我們千萬不要再天真地以為,金牌數量越多,便意味着國威越大。中國人的民族自信不應該再繼續被捆綁在體育金牌上。

2017年春節,我走出國門,來到了東南亞。在柬埔寨機場,看到了讓我憤怒的一幕:柬埔寨海關工作人員只針對中國大陸來的遊客強收小費。

更讓人無語的是,中國人越多的時候,越會被海關張嘴要小費。一是因為人多,一次性多開幾次口,總額相當可觀。二是因為他們知道中國人團結不起來,會一個接着一個地乖乖掏出20-100元不等的小費。

最讓我感到羞恥的是,在這個赤裸裸的國別歧視面前,大多數國人都沒有脾氣。

我開始懷疑,究竟什麼才是真正的強大?金牌再多,別的國家該怎麼看我們,還是怎麼看我們,不會因此有絲毫改變。如果我們眼中民族強大的象徵,在別的國家眼裏,僅僅只是一項娛樂活動,那麼,這種自信幾乎等同於自嗨。

很多人認為,金牌能提升民族凝聚力。那我不禁要問:因為在奧運會上中國收穫的金牌多了,在單位里,你難道從此就不再和同事爭名奪利?不再為年底獎金爭的面紅耳赤?

提升民族凝聚力,靠的是每個企業事業單位通過改善用人和競爭機制,培育團隊精神,讓顏寧們不再出走,而不是一邊為奧運金牌雀躍歡呼‌‌「中國雄起‌‌」,一邊極力排擠身邊那些不與自己一道隨波逐流的、比自己優秀的人。

我們是否有必要思考一下,本該只是一項娛樂的國際體育比賽,是否被我們賦予了太多的意義?我們有必要為了它而舉國狂歡或沮喪嗎?某位導演有必要為一個奧運會冠軍或教練專門編一部劇本、拍一部電影嗎?

我們熱捧奧運冠軍,卻普遍冷落、漠視了同樣付出辛勞汗水,同樣鬥志昂揚地奔赴賽場,同樣努力拼搏到最後時刻,最終卻由於對手太強大而痛失金牌的其他奧運項目參賽隊員。

比賽結束,冠軍們賺得盆滿缽滿,一夜暴富。那些付出了青春,荒廢了學業,最終卻失敗的運動員們,在傷心落淚之後,有如一粒塵埃,從此消失在芸芸眾生中。禮遇冠軍的同時,也應該善待奧林匹克競技場上的失敗者。這才是檢驗社會文明的重要尺度。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到今天,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我們已經過了那個需要用體育金牌來證明自己,用奧運冠軍給國民打強心劑的時代了。到了應該讓體育回歸它本來意義的時候了。

與其為奧運金牌砸巨資,不如把錢省下來用於改善公共體育設施,推廣普及全民健身運動,為千千萬萬個黃關軍們提供更多更好的訓練條件和生活保障。

要說感動,從那些一輩子都難以指望出頭的人生競技場上的‌‌「失敗者‌‌」身上,同樣可以挖掘出很多感人的故事。他們在逆境中隱忍堅毅、甘於平凡的精神,同樣是我們這個民族非常需要的。

講好中國故事,不應該忽視和遺漏他們。一個容納和記錄了‌‌「失敗者‌‌」的中國故事,一定更加感人,一定能比奧運金牌和電影《奪冠》為中國贏得更多真正的國際尊重。

哪一天,如果黃關軍的經歷被拍成電影,我一定會去看。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叫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810/1630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