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人到中年,放下對幸福的執着

作者: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兩個世界裏:一個是外在世界;另一個則是自己的內在世界。

不少人過着一種自己不想過的生活,但卻不敢有所改變。

其中一部分主要原因是:

活在大眾認可的標準里,為了別人的期望而活,或是跟隨別人。

這些年,我慢慢發現,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兩個世界裏:

一個是外在世界;另一個則是自己的內在世界。

對這兩個世界的理解和體驗因人而異,取決於我們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何處。

在混沌紛雜的外在世界裏,我們中很多人通常會不停地奮鬥和努力,以達到自己設定的一個個目標,為自己或家人。

並以此來獲得自我滿足和大眾眼裏認同的成功。

我很多年前一直認為,當我或家人實現自己的目標,達到某個目的地時,幸福就會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等着我。

可是,一次次,我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目標實現時,的確會有幸福的感受,但很快這種感受就消失了。

目標的實現,並沒有改變我內心的狀態,更多的是想着接下來要要做些什麼。

這種幸福感(Happiness)是依賴於外界發生的事件,它具有短暫性和依賴性

最常見的是,當自己某個目標實現時或在生活中感受到某一個人的愛時,我們內心會有幸福感升起。

從這幾年自己的經歷里,我發現:

還有一種感受,即喜悅(Joy),會在當下的某個片刻突然降臨,而且通常是生活里那些平凡的片刻。

它是一種超越幸福的內心感受,因為它不依賴於做成某件事或某個人。

它和幸福感一樣,不是持續的,來了又走。

我開始放下對幸福的渴望,不想被目標和期望困住自己。

更多的時間裏,我將注意力放在了自己的內在世界,儘量保持靜靜地安住在每一個當下。

如果喜悅來臨時,我會全心地體驗。

我開始明白,感受喜悅是一個內在的活兒。

▲院子裏的黃瓜。攝影:雙子。

以下是自己在生活中實踐時的一些體會,它們正在幫助我在生活的某個不經意的片刻感受到喜悅。

第一,抱持一種『活在今天,就好像自己沒有明天』的生活態度。

這樣地活着才能賦予生命真正的含義,因為我們的生命就只是當下這一刻(Life is Now)。

當我們背負着已經逝去的過去,追趕着無法預知的未來,我們錯過的是最珍貴的當下。

有一天,我們的身體會在地球上消失,也許是五十年,十年,五十個星期,也許是下個星期,也許是明天。

對於死亡,沒有人知道自己確定的時間。

與其活在恐懼和擔憂里,不如坦然接納生命無常這樣一個事實。

正是因為這份無常,它在提醒我們更要活出圓滿的今天。

除了認真做好今天需要做的重要的事,我們應該首先把能量和時間留給自己,然後是家人,還有今天遇見的、值得自己交集的人。

在每一個當下,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學着觀察自己的內在,包括自己的想法、感受、情緒和身體。

當覺察到負面的想法升起時,回到當下的豐富,和它保持距離,它就會像雲一樣飄走。

當強烈的負面情緒升起時,不要逃避或壓抑它,和它待一會,擁抱那個脆弱的內在小孩,情緒就會慢慢減弱。

然後,在獨處時,和自己進行一場心靈的交流。

這需要不斷地練習,才會收穫探索內在世界的果實。

別人怎麼說你,或你想在別人的生命里留下什麼積極的記憶,這些都不重要。

做事的出發點,應該直接來自自己的內心。

重要的是,在自己的內心,自己此刻的感受如何,因為感受是真實的。

遵從那份感受,讓它來引領自己。

提醒自己,每一天要留出一點時間,專注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或對自己非常重要的事。

自己的感受會告訴你,做什麼事自己喜歡。

我記得幾年前的一天,我細讀了一段文字,然後又寫了一段文字。

在合上書的那一刻,我內心第一次充盈着喜悅,一種純粹、奇妙而強烈的感受。

我感慨,原來我並不需要取得某個成績或得到他人的認可,我也能感受到一份來自內在世界的饋贈,體驗內心湧現出的喜悅。

很多時候,那份喜悅是淡淡的。

第二,勇敢地做自己。

不少人過着一種自己不想過的生活,但卻不敢有所改變。

其中一部分主要原因是:

活在大眾認可的標準里,為了別人的期望而活,或是跟隨別人。

人云我雲,直到自己垂垂老矣或死亡來臨前,才追悔莫及。

如果我們是為了取悅別人而在做事或隨大流,我們不會真正地快樂。

因為我們根本不清楚自己的內心究竟要的是什麼,又怎能做自己,在漫漫歲月里活出真實的自己?

我們唯一的出口是向內探尋。

當我們向內探尋,我們才有可能認識和理解那個真正的自己,才能聽到發自內心的聲音。

它是直覺,更是內在的智慧。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日趨勇敢。

它會告訴自己該不該在此刻採取行動,什麼時候做重大的決定,什麼是自己真正想做的。

這並不需要太多大腦的思考。

很多時候,大腦得出的所謂理性思考常常讓我們離真實的自己更遠。

所以,我們首先需要做的是,讓大腦里嘈雜的想法安靜下來。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我們帶着這份特殊來到這個世間。

當我們跟隨着自己內心做每一次重大的決定,走自己想要走的路,無論它是否與他人的路相似,我們便走在了一條成為自己(Becoming Yourself)的路上。

不需要和別人比較,也不需要和他人攀比,沒有羨慕和嫉妒,更不需要他人的認可。

我們需要做的是,完全地認可自己,接納自己;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然後做出選擇。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曉煒健康花園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720/1621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