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社會觀察 > 正文

在以色列,想當總理,首先得是個狠人

   剛剛,以色列換了話事人。

6月13日,以色列國會投票,結束了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連續12年的執政路,隨後,極右翼民族主義者、右派聯盟「右傾」(Yamina)領袖納夫塔利·貝內特(Naftali Bennett)成為以色列新總理。

納夫塔利·貝內特 圖源:hebergementwebs

內塔尼亞胡,大家多少都聽過他,屬於人狠話不多的角色,懟天懟地懟空氣,下台前,不省心,來了一場巴以衝突,說打就打,毫不猶豫。

他發起狠來,連美國的面子都不給。他直接吐槽拜登,就像1944年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對德國軟弱,導致無數猶太人被迫害至死。

不過,新總理貝內特,也不是個省油燈。一上台就喊話美國,不要重返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分析人士都覺得,他在對外問題上,只可能比內塔尼亞胡更強硬,而非相反。

說起來,貝內特曾經是內塔尼亞胡的人,一度被外界認為兩個人形同師徒。但後來,兩人立場上出現分歧,組建新的右翼聯盟,開始成為老師的對手。

這一次,他更是聯合和左翼、右翼、中間派等多個黨派,圍攻內塔尼亞胡,這才把昔日的老師給趕下台。

可以說,他的風格是,對敵對國家狠,對自己人也不手軟。

納夫塔利·貝內特(中)與其他黨派領導人簽署聯合執政協議,把內塔尼亞胡拉下馬。

1

炮彈,隨時落在家門口

沒辦法,領導這樣一個國家,不狠,就很容易被吃掉。

以色列在世界上的強大影響力,常讓人忽視一個現實——它其實是一個很小很小的國家。

領土僅2.5萬平方公里,還不如中國海南省陸地面積(3.5萬平方公里)大;全國人口才800多萬人,僅為中國上海的1/3;資源方面除了沙漠,就是死海。

在這個國家,基本上沒有前線與後方之分,只要一打仗,炮彈可能落到任何人的家門口。

以色列前國防部長、獨眼將軍達揚就曾說,以色列「整個國家就是一條邊境線。以色列的安全有着罕見的地理上的脆弱性,這種脆弱性由於阿拉伯鄰國的嚴重敵對性而大大加深了。」

可以說,以色列則完全暴露在敵人的火力射程之下。

一名以色列女孩和一名女兵。紅衣女孩親眼目睹了哈馬斯的炮彈在自家門口爆炸。

在這種情況下,以色列不僅活了下來,還活得挺好,如同打不死的「小強」。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夠狠。

梳理以色列歷任總理的履歷,有一個共同點——他們幾乎都有軍旅生涯,而且,是真的經歷過戰火洗禮的那種。

比如剛上任的新總理貝內特,就曾多次帶隊參加軍事行動。1996年,他帶着67名士兵,深入黎巴嫩作戰。那場戰役中,發生了106名平民死亡的殺戮事件。到今天,很多人都認為,那場殺戮與貝內特有關。

之所以以色列總理都有從軍經歷,主要是因為,這個國家全民都要服兵役。

在不少人印象里,似乎只有草原遊牧民族才搞全民皆兵,而這種軍民一體制在現代國家已經不合時宜,早已退出歷史舞台。而以色列卻「逆流而動」搞全民皆兵——這也是該國能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因素。

沒辦法,被逼的。以色列國小人少,只能如此。

以色列吃瓜士兵。

2

「11個月不在崗的士兵」

1948年,以色列宣佈建國,但周圍的阿拉伯國家不同意,打算將這個新生兒掐死在搖籃里,直接從地球上抹掉。這就是著名的「第一次中東戰爭」。

仗一打就是一年多。以色列儘管手忙腳亂,但總算撐住了,事後盤點總結時,確立了「全民皆兵,迅速動員」的國防體制。

在以色列,只要年滿18歲就得依法服兵役,男生服兵役4年,女生服兵役3年,除非你是殘障人士。

以色列的「兵役法」不是一般的法,而是最高法——《憲法》。

不要以為當完幾年兵就沒事了,男生服完現役之後轉入預備役,直到41歲,而女生則到34歲。

預備役期間,每年得用一個月時間參加軍事訓練或戰備執勤,如果遇到打仗,則直接上戰場。所以,以色列人常常這樣定位自己——「11個月不在崗的士兵」。

一場軍事行動中的內塔尼亞胡(右)

2006年,以色列和黎巴嫩打仗時,貝內特就曾作為預備役軍人入伍,參與敵後搜索和殲滅行動。

以色列常備軍只有約20萬,但預備役有40多萬,這對一個總人口才800多萬的國家來說,已經夠多了。

以色列覺得還不夠,他們把國防動員做到了全世界。

早在2001年,以色列就在全球設置了兵站,戰事一旦擴大,這些兵站便負責把世界各個角落的猶太人組織回國參加衛國戰爭。

站崗軍人持槍,這在全世界司空見慣,但軍人休假回家還隨身帶槍,就是以色列獨有的風景了。

去以色列會發現該國與眾不同,走在大街上見得最多的是三種人:穿軍裝的人、挎槍的人、女軍人。

如果在別的國家看到這種景象,多半是要打仗了,可在以色列是常態。

街道上,背着槍的以色列女兵。

這一方面這表現出以色列人枕戈待旦的憂患意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以色列全民皆兵的現實。

每一個國民,都經歷過嚴苛的軍事訓練,甚至還經歷過炮火洗禮。這樣的國家,細思恐極。

現在,以色列的國防動員今非昔比,效率高得令人咂舌。

一般戰事發生後,18小時,全體預備役領取武器;24小時,機動到位;36小時,投入戰鬥。

這是理論上的數據,也是最低標準,真正打起仗來效率更高。

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埃及和敘利亞利用「贖罪日」對以色列發動突然襲擊,以軍一個預備役裝甲旅從接到動員令到投入戰鬥僅僅用了8個小時,比標準時間提前了整整一天。

這個裝甲旅儘管是「預備」性質,但到位速度極快,而且戰鬥力也很強:上去戈蘭高地後,頂住了敘利亞4個精銳裝甲師的凌厲攻勢。

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圖為在埃及行進中的以色列軍車車隊。

3

軍官,死亡風險更大?

生活在這樣的國家,想領導這樣的國民,不夠強硬,不夠狠,還真不行。

在以色列軍隊,當了領導並不會比普通士兵更輕鬆。以軍軍官和上級必須身先士卒,這一點儘管未明確寫入條令條例,但已成為以軍的傳統。

1949年4月的「納赫肖恩」行動中,以軍一個旅決定撤退,奉命斷後的連長發出了一道著名的命令:「士兵全部撤退,指揮人員全部留下擔任掩護!」

最後,士兵們全部安全返回,而指揮員中3名排長和8名班長陣亡,只有1名班長活下來。

一名巴勒斯坦民眾與以色列士兵發生衝突。

1976年,以色列發起震驚世界的「烏干達解救人質突襲行動」,200名突擊隊員只死了1人——突擊隊隊長。

據以色列駐華武官拉米上校回憶,2002年,在進攻伯利恆巴勒斯坦激進分子的戰鬥中,他擔任旅長,但指揮位置比一線連長還靠前。

戰鬥結束後,他撤了一個連長的職,不是因為對方指揮不行,而是其指揮位置總在士兵之後。

據統計,在歷次戰爭中,以色列軍官的傷亡比例是傷亡士兵的4倍!

以色列歷任總理,大都擔任過以軍高層職位,可見,也都是經過更多激烈戰火淬鍊而成。

2012年12月13日,以色列國防軍男女混編實戰部隊「獰貓」營的女兵在南部城市塞代博凱爾以西、以色列-埃及邊境附近的沙漠內參加實彈演練後,與男兵一起抬着「傷員」撤退。

以色列是不是太不把軍人的性命當回事了?恰恰相反,以軍相當重視每一個軍人個體,為了一個軍人的性命,可以用幾十個、上百個敵軍戰俘去交換。

2011年,以色列為換回一個叫沙利特的大兵,放走的巴勒斯坦戰俘數量居然達1027人之多!

披着國旗的以色列人。

以色列軍官素質過硬,與其特殊的選拔方式很有關係——公示制度。對軍官的晉升初步決定後,將對外公示,時間長達1個月之久。

期間,如果沒人有意見倒好,要是有人提出異議,那「升官」的事兒基本就黃了。

公示制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軍官晉升完全由上級說了算,實現了同級和下級監督。以色列戰事頻繁,沒有人想與一個無能的同級並肩作戰,也沒有人願意跟着無能的上級白白送死,所以同級和下級的監督非常管用。

2009年2月23日,以色列國防軍在一軍事基地訓練小型軍事機械人,這種機械人可以用來檢查和處理爆炸物。

在以色列,軍人的待遇和地位很高,且不局限在某個年代,而是「一直」很高。

國防預算中,42%用來給軍人發餉。只要你是以色列軍官,每年可以帶家人出國旅遊一次,費用公家報銷。

職業軍人退伍後的養老金與公務員相比,是後者的2.5倍。

2018年4月19日,以色列馬阿勒阿杜明,當地民眾體驗軍事武器等設備慶祝以色列獨立70周年。

軍官有保障,士兵安排也不賴。如果作為普通一兵退役,「阿提迪姆啟動項目」將提供教育資助,直至找到工作,而且是「滿意的、永久性的」工作。

工資低怎麼辦?無妨,國家保險公司會提供額外生活補助。

美國對軍人的各種保障是各國學習的標杆,其實以色列比美國做得還要好。

所以,以色列雖然是文官政府,但它又帶着濃厚的軍事色彩。而無論誰當總理,他的這段經歷,都註定了其強硬的執政風格。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Vista世界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617/1607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