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個人英雄主義者」和「深藏不露」的矛盾體 林彪最終難逃九一三

作者:
林彪此舉後果極為嚴重,他的意氣用事大大激化了和毛的矛盾,也違背了他自己多年「韜晦」所奉行的應對毛的基本策略。70年代初,林彪在學范蠡和學曹操之間猶疑徘徊,此時林彪的身體和精神狀態已愈來愈差,雖然時有心灰意冷,但已騎虎難下,他雖以曹操「胸有大志,腹有良謀」來激勵自己,然而,林彪從骨子裏仍是一個「個人英雄主義者」,雖歷經長年的韜晦,仍然本性難改。

毛、林矛盾激化導致「九一三事件」

毛的「領導學」一向成功,過去毛統御有方,其黨內對手無不應聲倒地,束手待斃,唯有這一次受挫,毛遇到了真正的難題:跟隨他幾十年的老部下,一直受到他重用和提拔的林彪就是不願低下他那高貴的頭。

在毛的「領導學」中,要人做檢討是一大內容,而且口頭檢討不行,非要書面檢討才行,毛喜歡讓人做書面檢討,概因此舉好處莫大也:

(一)立此存照,從此手中有了小辮子,隨時可以「新賬老賬一起算」;

(二)根據不同情況,將檢討下發黨內,以打擊該同志的威信或肅清其影響;

(三)讓檢討人自己承認錯誤,用他們的嘴,坐實毛的指責,更具說服力,所謂「心服口服」;

(四)標準的檢討除了「認罪」和「認錯」,就是歌頌毛,這樣的檢討下發下去,會大大加強全黨和全國人民對毛的崇拜。

在毛時代,特別是在文革時期,不管是真心還是違心,寫檢討的人無所不包,從劉少奇鄧小平周恩來江青,到被打倒祈求復出的黨、政、軍要員,再到毛身邊的工作人員,只有一人例外,那就是林彪,不管毛的壓力有多大,他就是不做書面檢討。

在中共領袖層中,林彪是非常具有個性色彩的一位,他生活簡樸,性格孤傲,多年來離群索居。對於林彪的個性,曾經和林彪有過近距離接觸,在1949至1950年擔任四野新華總分社幹部,以後逃往台灣,創辦《傳記文學》的劉紹唐,在1951年出版的一本書中有如下評語:「林彪是一個有強烈領袖慾的個人英雄主義者」。林彪戰場上的老對手,台灣的國民黨軍方在1968年刊印的一本有關林彪的內部讀物中,除了引述了劉紹唐的上述觀點外,還認為林彪「待人謙虛,生活簡單規律,心思細密,慮事周詳」,「極富野心而深藏不露」。應該說,劉紹唐和國民黨軍方對林彪個性的觀察基本是準確的。

「個人英雄主義者」和「深藏不露」本來是互相矛盾的,但這兩點確實都是林彪個性的最重要的特徵。過去,林彪能將這兩者統一起來,就是在廬山會議後的一段時期內,他也是如此。有資料說,在廬山會議之後,林彪曾一度想給毛寫封信,還讓秘書代為起草過,據說是讓新調來的秘書王煥禮寫的。又有說法,林的這封信不是檢討,而是和毛談條件的,其主要內容是,他和毛有共同的利益,這就是鞏固文革的成果,「他勸說毛在十年內對他的人不撤職,不殺頭,可保十年不亂」,葉群認為毛不可能接受這個條件,攔住沒讓發出。林彪想給毛寫信,被葉群所阻這件事,毛居然也知道。由於林彪的檢討遲遲未發出,這就使得他和毛的關係更趨緊張。1971年3月底,周恩來等奉毛命前往北戴河,希望林能出席中央召開的批陳整風匯報會並做表態,林以身體不好加以推辭,可也在和周等的談話中,委婉地承認自己也有「錯誤」,是個「炮筒子」,被陳伯達「利用了」。林彪希望以這種口頭檢查應付毛的壓力,而不願在更大的範圍內再做什麼檢查。毛對林不願配合極為惱火,就拿「四大金剛」出氣,林也就放棄了檢查的念頭。在1971年5月1日晚的天安門城樓上,林當着毛的面前,耍起了「個人英雄主義者」的脾氣,他竟然不和毛打一聲招呼,也不看毛的眼色,在座位上只坐了幾分鐘就拂袖而去。

林彪此舉後果極為嚴重,他的意氣用事大大激化了和毛的矛盾,也違背了他自己多年「韜晦」所奉行的應對毛的基本策略。70年代初,林彪在學范蠡和學曹操之間猶疑徘徊,此時林彪的身體和精神狀態已愈來愈差,雖然時有心灰意冷,但已騎虎難下,他雖以曹操「胸有大志,腹有良謀」來激勵自己,然而,林彪從骨子裏仍是一個「個人英雄主義者」,雖歷經長年的韜晦,仍然本性難改。在演出了五一節晚在天安門城樓上拂袖而去的一幕後,林彪又後悔了,在是否面見毛的問題上舉棋不定:一方面,乞求能見毛一面,甚至走江青的門路,但被毛推託;另一方面,機會到來時,又犯「個人英雄主義」。1971年6月3日,毛指令林彪陪同見羅馬尼亞的齊奧塞斯庫,林先推辭不去,後在葉群的跪求下才答應前往,但是幾分鐘後,林彪就退出接見大廳,「一人枯坐在大廳的角落裏,一直到會見結束」。他本來是可以利用這次機會,在接見外賓後和毛說話的,但是這個機會被林彪自己放棄了。

毛的步步緊逼和林彪的軟磨硬抗,終於釀成了「九一三」的驚天事變。毛沒料到林立果敢於「刺秦王」,這在毛掌權後是第一次。林立果雖有心刺毛,但整個方案如同兒戲,自己又不敢動手,而在他父親一手導演的崇毛環境下,毛已成為「神」,更找不到幾個敢於為林家賣命的死士,加上毛的警惕心極高,使他幸運的躲過了刺殺。

林立果刺毛是風險極高、孤注一擲的行為,各種資料顯示,葉群是參與的,關鍵是林彪是否知情?因多年來,葉群控制林的信息,可是在這個攸關全家性命的大事上,如果沒有林彪的同意,林立果怎麼敢於拿他父親一生的名節和全家性命去冒這這個險?毛雖步步緊逼,但還沒有到命懸一發的地步,林彪一直以「每臨大事有靜氣」自勵,又對中外「政變經」素有研究,難道他不知道,在社會主義國家的最高領袖中,諸如斯大林、鐵托、霍查、金日成,還沒有哪一個被刺死的先例,幾個毛頭小伙能有勝算的可能嗎?林彪果如此的話,只能說明他心智失常,徒有「一代統帥」之名!

在使中央知曉有關情況方面,林立衡起了關鍵的作用。1971年9月1至2日,江西領導人程世清在南昌當面向毛揭發,林立衡幾次來江西,通過他的妻子向程轉話,要程世清以後少同林家來往,林立衡說,搞不好要殺頭。程世清的這個重要的揭發,引起毛的高度警惕。在9月12日,林立衡在北戴河又五次向駐地的8341部隊負責人匯報,葉群和林立果要劫持林彪逃跑。

林立衡為什麼會大義滅親?和其母親葉群關係長期不好應是主要原因,林立衡雖然知道九屆二中全會以後,其父的地位日益滑落,但是更對葉群攬權、長期封鎖林彪有很深的不滿;加之她生性善良、單純,不知政治的兇險,也不懂歷史,卻公主脾氣,自以為是,儘管受到林彪的影響,林立衡對毛有看法,但還是對毛存有很深的迷信,以為父親最多就是像朱德那樣,被毛冷遇。上述種種,促使林立衡作出向中央告發的舉動。

從種種跡象看,林彪並沒有外逃蘇聯的準備,南逃廣州的方案也不周全,廣州方面並無接應計劃,更重要的是,「四大金剛」都不知道。林彪最後選擇北逃,應是受到妻兒的影響。1971年7月從北京去北戴河後,林彪的心情更加孤寂、灰暗,從現有資料看,他已準備聽天由命,任由毛髮落。只是當獲知林立果刺毛未遂,林彪才知道大禍臨頭,和毛的關係已無可挽回,而葉群和林立果又不甘坐以待斃,林彪一家才登上「256號專機」北逃蘇聯。令人費解的是,北京對林立衡的檢舉報告,先是沒有明確回答,以後又要林立衡也上飛機。現在可以肯定,「256號專機」在溫都爾汗墜毀與中國方面無關,進一步的情況,就不知道了,因為飛機的「黑匣子」在蘇聯人手裏,至今也沒公佈。

2013-09-16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愛思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516/1593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