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真正的善良,是不動聲色的成全

01

 

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曾經有一位慈善家到村里做扶貧工作,他扶貧的方式,就是給村裏的每一戶發1000塊錢,村民們當然非常感激。

臨走時慈善家的助手說,咱們拍一個合影吧,大家把手裏的錢舉起來好嗎?

每個人舉着一張100元的鈔票,中間的慈善家眉開眼笑,可是旁邊村民的表情非常尷尬,有的甚至用鈔票擋着臉。

為什麼?

答案顯而易見。

慈善本是善舉,可有的人卻用受助者的尊嚴,來成全自我的體面,不免有失妥當。

很多人往往在需要幫助的人面前,顯示自己高高在上的優越感。殊不知,這樣會讓人心生反感,最終,善舉反而成為了善意的傷害。

在一個公益項目展示會上,曾有一張照片《牽手》,引發爭議。

照片中,兩個小女孩手拉手站在一塊寫有「手拉手助學」的黑板前。

作為捐助者的小女孩驕傲的看向前方,而接受捐助的女孩羞愧的低着頭,好像犯了錯的罪人。

兩個人雖然牽着手,但是左側的小女孩只是勉強伸出一隻手指,內心的不情願一目了然。

作家瓦雷里說,世上沒有什麼比善意更為傷人。善良需要方法,有時,不加掩飾的善良也會「灼傷」別人。

真正的善良是從心底把自己和受助者安置在同一高度,而不是站在更高的位置。對受助者進行「施捨式救助」。

以犧牲受助者尊嚴換來的慈善並不是真正的善良。

善良之舉的內涵,不僅是對弱勢群體的物質救助,還應包括對他們尊嚴的維護。

包裹着尊嚴的慈善才是真實的善良。

02

善良不是居高臨下的施捨

曾在抖音上,看到這樣一個視頻。

一個靠撿瓶子為生的拾荒人,餓着肚子在一家飯店門口徘徊,飯店的夥計看到了,好意遞給他幾個饅頭,誰知拾荒者立刻羞愧的跑開了。

老闆娘看到這一幕,讓夥計在門口貼張告示,寫着:「收20個瓶子,可以換一碗麵。」

第二天,拾荒者拿着瓶子進了這家飯店,老闆娘熱情的接過瓶子,遞給他一碗麵。

拾荒者吃完面後,老闆娘遞給他幾個饅頭,說:「請明天再送20個瓶子來,這是定金。」

夥計見了,不解地問:「老闆,你只是想請他吃麵,為什麼搞這麼麻煩。」

老闆娘說:「表達善良最體面的方式,不是居高臨下的施捨,而是不動聲色的維護他的尊嚴。」

中國有句古話,「惡恐人知,便是大惡,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表達善良,不應該以他人的自尊作為接受善意的代價。

只有在不動聲色的過程中,顧及到他人的體面,不讓對方尷尬,這才是對他人最大的善意與善良。

曾經看過一個新聞。

在地鐵上,有一位男子坐着輪椅,地鐵啟動時,輪椅突然滑動起來。

就在這時,在旁邊玩手機的小伙子一把抓住滑動的車輪,並用一隻腳卡在下面,固定輪椅。

就這樣,小伙子一手抓住輪椅,一隻腳卡着輪子,若無其事地玩手機,堅持了20多分鐘。

直到那位男子下地鐵,他都沒有發現這一切。

這個社會不缺善良,缺少的是不動聲色的善良。

有句話說得好:

真正的善良,是行善而不扯起善良的旗幟,是風光霽月,暗室不欺。

03

真正的善良,是給人保留體面

真正的善良,是不戳破別人的尷尬,不炫耀自己的功勞。

看過這樣一則故事。

在一家小吃店裏,一位老奶奶點了一碗米飯,又要了壺熱水,然後從兜里掏出了自備的鹹菜

旁邊的一個年輕女孩看見了,假裝接起電話,對着電話說:「喂,有急事是嗎?我現在來公司。」

然後,女孩端着絲毫未動的餐盤來到老奶奶身邊,對她說:「我現在有急事去公司,我的飯菜一點都沒動,您能幫我吃了嗎,倒掉挺可惜的,拜託了。」

說着,女孩微笑着離開了。

女孩用短短几句話,既幫助了老奶奶,又給她留足了面子。女孩用自己的善良,維護了別人的自尊心。

有人說,善良是一種選擇。

其實,真正的善良是把成全和尊重變成一種習慣,是在做善事時給別人留有體面。

在人與人相處的世界裏,對一個人表達愛和善良最體面的方式,就是不露痕跡的照顧這個人的尊嚴。

04

《禮記》上有這樣一則故事。當財主救濟災民時,喊道:「嗟,來食。」一位饑民說:「我正是不吃嗟來之食,才餓成這樣的。」

這個世界並不缺善良的人,但是很多人在做善事時,都像這位財主一樣,以居高臨下的姿態施捨。

古人云:「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沒有人願意接受別人的嗟來之食,這是對自尊的羞辱。

真正的善良,是懂得敬畏別人的私隱和尊嚴,

真正的善良,是在幫助別人時,給別人留足體面。

真正的善良,不是表演的道具,而是無痕的溫暖。

願我們都能擁有不動聲色的善良。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value101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427/1585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