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張慧東:為何習近平選擇此時和德國總理通話?

作者:
即使默克爾和習近平試圖對中歐關係做一些補救,但是由於中共對歐洲議會議員的報復性制裁,在新疆人權問題上,中共格格不入的一直在排斥自由世界對普世價值的認同。因此,歐盟對中共的制裁得到歐洲社會的廣泛支持,可以預見到,中共拋出的中國大陸市場作為誘餌的舉動,將由於中共對人權問題的敵視態度遭到歐洲社會大眾排斥而無法和歐盟達成一致,中歐投資協定的通過則將遙遙無期。

圖為2017年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柏林接待到訪的習近平

4月7日,據中共喉舌新華網報導,習近平與德國總理默克爾通電話。習在電話中表示:「希望歐盟獨立作出正確判斷,真正實現戰略自主。」

這是在3月24日,因人權問題中共主導發起攻擊禁用新疆棉花企業的全國性運動後,導致歐盟與中共關係急轉直下,歐盟議會直接取消談判長達七年之久的《中歐全面投資協定》(CAI)審議會。

在外界看來,中共此次電話溝通分明是意圖緩和中共與歐盟的僵局,來實現習近平提出的「中德、中歐合作健康穩定發展」。然而,從中共黨媒的報導中,習近平卻擺出一副世界老大的面孔,敲打德國總理,要求歐盟實現「真正自主」。

戰狼放火顯強硬

從美中高層會談開始,中共就擺出一副「東升西降」的自信,在外交層面,中共不僅動用戰狼外交強硬的大罵美國、罵法國、罵加拿大和日本等,而且,在軍事層面,中共強硬的派出大量軍機繞台,並強硬的動用民兵及海警船隻,前往與菲律賓有爭議的南中國海和日本稱尖閣諸島(中共稱釣魚島)區域,持續威脅、挑釁周邊國家和地區安全。

上述中共種種全面戰狼化的強硬言行,表面上是在向世界展示中共強硬的「東升西降」自信,而實際效果則恰恰相反,讓中共再次陷入了空前孤立境地,在歐洲和亞洲逐漸自我孤立和被孤立。如,據日本讀賣新聞4月6日和4月9日的報導,日本和德國的外長和防長計劃在4月中旬會晤,這將是這兩個國家之間首次舉行「2+2」會談;日本、印度則決定4月下旬在東京舉行日印之間的第二次外長、防長「2+2」會談,以上會談的主題預計將討論如何應付強硬的中共。

本次與習近平本次通話的德國總理默克爾,她在西方國家中被指與中共親近。據中共外交部網站顯示,德國是歐盟成員國中對中國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並且,德國在歐盟內佔據主導性的政治和經濟地位。

在此背景下,習近平企圖利用德國汽車行業過分依賴中國市場的特點,企圖通過說服德國來緩和中共與歐盟的緊張關係,擺脫被日益孤立的困境。以德國汽車銷售為例,德國大眾汽車集團最新發佈2020年財報,2020年德國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銷量為384.9萬輛汽車,占其全球銷量的40%以上。因此在本次通話中,習提出:「中國連續五年成為德國全球最大貿易夥伴。」在這個問題上,默克爾心知肚明,她一直在推動加強和中共的經濟關係,由於她長時間對中共侵犯人權等問題採取淡化或漠視做法,在她力主推動的中歐投資協定過程中,曾一度引發歐盟議會廣泛質疑和歐盟內激烈的爭論。

經濟誘餌能救火?

本次中共故技重言,再次拋出中國大陸市場作為誘餌,藉此來影響德國及歐盟。然而,中共外交部在3月22日針對歐盟因新疆人權問題制裁4名中共官員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公安局,對歐洲議會的議員、學者等10人、4個機構採取報復性反制裁。與此同時,中共為向國際社會展示在新疆人權問題上的蠻橫,發起「H&M事件」抵制運動,在中共官媒煽動下,抵制風隨後迅速蔓延到其它品牌,從中國電商平台發展到眾多明星藝人紛紛表態抵制,已經變成全國性的抵制洋貨的風暴。

中共利用「H&M事件」發起的全國性抵制運動,表面上是在警告歐盟和美國等西方國家,但是,由於掀起的抵制洋貨風暴,不僅把中共苦心營造的中歐投資協定氛圍摧毀殆盡,而且加劇了讓外國投資者對中國市場前景的擔憂,更是讓世界看清了習近平提出的「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實質,也促成了中國周邊國家開始主動結盟舉辦「2+2」會談,迫使國際社會聯合抗共。

由此可見,即使默克爾和習近平試圖對中歐關係做一些補救,但是由於中共對歐洲議會議員的報復性制裁,在新疆人權問題上,中共格格不入的一直在排斥自由世界對普世價值的認同。因此,歐盟對中共的制裁得到歐洲社會的廣泛支持,可以預見到,中共拋出的中國大陸市場作為誘餌的舉動,將由於中共對人權問題的敵視態度遭到歐洲社會大眾排斥而無法和歐盟達成一致,中歐投資協定的通過則將遙遙無期。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中文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412/1580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