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清朝皇帝的收入從哪兒來

作者:

台灣賴惠敏所著《乾隆皇帝的荷包》一書中,統計了直至乾隆朝的皇室各項收入來源,大致可分幾塊:

1、內務府在直隸、盛京、熱河等地有大量官莊,按照出產分為頭等至四等。乾隆時有官莊132.73萬畝。莊頭每年交地畝銀兩,還有雜糧、豬、鴨、鵝、梨、葡萄、甜桃、櫻桃、核桃、白果、枸柰子、山里紅、榛子、野雞、白蜜、紅花、蓼子、茜草、黃花、豆草、柳條、麻繩、炊帚等物品,其中有些也折銀。官莊地畝銀兩都有定額,莊頭如果長期拖欠,會被革退,甚至抄家賠補。

2、一部分稅關的稅收盈餘。清代戶部稅關共24處,其中關稅盈餘全部交給內務府的有崇文門稅關、左翼稅務衙門、右翼稅務衙門、歸化城、蟠桃口、山海關、張家口、殺虎口諸關;關稅盈餘一部分交內務府的有天津關、淮安關、龍江關、滸墅關、北新關、九江關、粵海關等。此外滸墅關替皇室成造玉器、貢墨、金箔等器物,九江關替皇室成造官窯瓷器,粵海關、閩海關每年有「辦貢」任務。

3、清代內務府壟斷的關外人參、皮張、新疆玉石收入(多交給兩淮鹽政、長蘆鹽政、江寧織造、蘇州織造、粵海關等變賣);崇文門和左右翼稅務衙門變賣上駟院的老弱牛羊駝馬。此外內務府官房對外出租,還有租銀。

4、清代皇家每年收入大量貢品,像綢緞,高麗紙,高麗布,扇子,俄國羽緞,西洋嗶嘰,氆氌,白絲,胡椒,香料……由內務府廣儲司六庫收儲。用不完的就發售變賣。紅樓夢賈府那些「內造上用」的宮花啊、茯苓粉啊、俄羅斯雀金裘之類估計就是這麼來的。廣儲司瓷器庫所賣明代御窯瓷器,其式樣之工、質地之美,世間罕見,像紅樓夢裏的「成窯五彩小蓋鍾」也有可能是這麼從宮裏流出的。稅關提供的2~4這三項收入規模,乾隆時在每年60萬到80萬兩左右。

5、內務府先後經營26家當鋪,最主要的經營方式是依靠官員押當,借錢給官員,然後從其俸祿中按季坐扣。後來因當鋪利潤低,於是陸續撤本,將本銀放給皇家的「買賣人」(即紅樓夢薛家那樣的皇商),叫做「生息銀兩」。年利率是12%左右,比清代官定最高年利率30%要低。皇商大多身兼鹽商身份,除了經營鹽業外,也用這些錢去恰克圖販賣毛皮茶葉,去日本販銅等等。

6、鹽政收入和鹽商的「報效」。乾隆朝六十年裏,鹽政交給內務府大約1881萬兩,此外乾隆三十三年兩淮鹽引案發,勒令鹽商賠補1020萬兩。清代鹽務利潤分成比例,大約是內務府得10%,鹽政官員得50%到60%,鹽商得20%到30%,但鹽政官員也需要向內務府「報效」。乾隆朝六十年間,內務府來自鹽政和鹽商的收入在4260萬兩左右,平均每年六七十萬兩。

賴惠敏書中統計,乾隆十年到六十年內務府收入總額為6880餘萬兩,推測乾隆朝六十年的內務府總收入約8000萬兩。此外戶部每年定例撥給內務府60萬兩,六十年合計3600萬兩。兩項合計,內庫每年的歲入在200萬兩左右。

皇室支出規模,乾隆三十年以前在每年100萬到150萬兩左右,乾隆三十年以後大約200萬兩。主要的常項支出是每月採辦皇室所用食品,以及賞賜(包括賞賜后妃,皇子公主婚嫁,賞賜蒙古外藩,及宮廷筵席)、出巡、祭祀(祭天、祭神、喇嘛寺法會)、修繕等。建造園林寺廟的銀兩不是常項支出。同治年間慈禧曾想重修圓明園,就為這一塊的經費來源頭疼,最後只得號召各省的官員和商人「報效」,結果還弄出個李光昭案件,這裏不細述。至於內務府銀庫的盈餘,則經常返撥給戶部,乾隆時經常歲撥百萬餘兩。嘉慶即位後查抄和珅,所得全交給內務府,廣儲司銀庫存銀一度達1240萬兩,這筆錢到道光末期還剩800萬兩左右。

道光朝以前,內務府收支基本能平衡,內務府盈餘銀兩有時還交給戶部。但道光朝開始入不敷出,所以道光「撤三山陳設,罷木蘭秋獮」以求節省開支。咸豐朝全國多地爆發大規模戰爭,內務府收入下降,同時還要用皇室內帑補充軍費開支,比如咸豐三年就命令熔化內庫所存的三口金鐘,鑄成五兩、十兩的金條,交給兵部充作軍費。

咸豐中葉以後,因全國大規模戰亂影響,鹽政衰敗,皇商和鹽商大量破產(揚州衰落也始於此時),稅關收入也下降,而官莊提供的農業收入有限,所以內務府開始需要戶部每年撥款,同治年間達到每年五六十萬兩的規模。從咸豐七年到同治十三年,十七年間內務府總共借款918萬兩。來源包括兩淮、兩浙、廣東鹽課銀各5萬兩,福建茶稅、閩海關常稅、太平關常稅各10萬兩,九江關常稅15萬兩。遇到皇帝大婚、修建陵寢等場合,戶部還要額外撥付銀兩。此外光緒朝還有戶部撥給太后和皇帝的私用銀兩(不經由內務府公費開支),叫「交進銀」。光緒初年每年十餘萬兩,光緒十八年達到28萬兩。

總之到清末,內務府的收入主要靠戶部撥款,相關款項則指派各省的稅銀。內務府支出的規模,咸豐年間每年約40萬兩,同治年間在每年80萬到100萬兩左右,光緒中期143萬兩(每年膳食支出15萬兩左右),光緒末年295萬兩。宣統三年內務府為次年制訂的經費預算為1024.7萬兩,由度支部(財政部)支付。內務府支出數字的巨大變化,除了貪污等因素外,也有清末經濟規模總體膨脹(比如台灣一地的歲入就從乾隆年間的不到10萬兩上升到光緒割台前的444萬兩)所帶來的物價上漲因素。(參考申學峰《晚清戶部與內務府財政關係探微》)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博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331/1575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