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這3件事父母做得越多,對孩子傷害越大!

有些路,註定是要孩子一個人去走的。

蘇霍姆利斯基在其代表作《家長教育學》中說,「父母的權力,這不只是「權」,而且是一門藝術。」

做父母雖然有很大的權力,但是在教育孩子時絕不能過多行使權力,有些事你做得越多,對孩子的成長反而沒有什麼好處。

養育孩子既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學問。

在學習上

給孩子過多的壓力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可以說是天底下父母們最大的夙願。

因此,很多父母不遺餘力也要將孩子培養成理想型的人。

眼見着別人家的孩子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語數外三門課門門高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考試成績總是名列前茅,你內心一邊羨慕着,一邊慌張着。

於是,想着法子,變着花樣也要催促自家孩子努力學習。

你毫不猶豫地收起孩子愛玩的滑板車、溜冰鞋和玩具模型,果斷迅速地給孩子報線上線下的輔導班,每天認認真真地監督孩子(逼)寫作業,幾乎不給他喘氣和放鬆的時間。

在你眼裏,他的興趣愛好都是不務正業,與學習毫無瓜葛。

唯有認真學習,才是正事,才是希望!

或許,你從未想過有些事你越是用力,越是着急,結果可能越不美麗。

學習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孩子的智商也是逐步開發的,孩子承受壓力的範圍也是有限的,不能一口吃個胖子。

就像洛克說,「學到很多東西的訣竅,就是一下子不要學很多。」

學習這件事急不來,家長千萬不要揠苗助長,一定要多多觀察孩子的興趣點,擅長點,多給孩子一些發展的時間和空間,才能更好地激發出孩子的潛能,

在物質上

給孩子過多的滿足

有些孩子,生來好命,一生註定衣食無憂;有些孩子雖不是含着金湯匙出生,可自打出生起就被父母捧在手心,哪怕竭盡所能也要給他提供好的生活條件。

孩子幾乎是要什麼給什麼,哪怕是一些不合理的需求也照樣滿足。

教育專家馬卡連柯說過:「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是父母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

一直被滿足的孩子,在潛意識中會覺得一切得來全不費功夫,他根本體會不到你們平日裏的辛勤付出,日後也無法成為一個懂得感恩的人。

總是被滿足的孩子,習慣了接受給予,哪天當你不能再滿足他的要求時,他輕則會鬧情緒,發脾氣,重則罵人或動手傷人。

並且,孩子從小在家庭生活中,在物質上享受過多的滿足,懶惰的因子會漸漸遍佈他的骨子裏,長大後離開大人的懷抱,就無法成為一個獨立的人,難以在社會上生存和立足。

諮詢師武志紅說,「溺愛不是愛,而是害。」

在物質上,給孩子過多的滿足,就屬於溺愛,遲早一天會親手毀了孩子。

做父母,給孩子的愛一定要有個度,既要給孩子足夠的愛,可也別愛過了頭。

在交友上

給孩子過多的干涉

曾在網上看過這麼一段話,「人的一輩子,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無法選擇自己的親生兄弟姐妹,但是我們可以選擇我們的朋友。」

很多事,孩子都沒法做主,也做不了主,可交朋友這件事,是孩子唯獨能自己去做主和選擇的。

可偏偏有些父母,生怕孩子在平日裏會遇人不淑,被坑被害,就過多的去干涉他交友之事。

每當孩子興致勃勃地告訴你他交到一個新朋友時,你就開始擔心了,詢問他關於朋友的一切。

你以為替孩子把關交友是為他好,殊不知他已對你心生埋怨,因為他覺得你這麼做完全是出於不信任的目的,也是低估他人際交往的能力。

而且,你這麼做也等於是在間接地控制他,不給他自由發展的空間。

其實,父母在面對孩子交友時,大可不必緊張,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朋友是好是壞,孩子通遲早一天能辨識出來。

況且,隨着孩子逐漸長大,慢慢進入社會,會認識形形色色的人,父母不可能隨時去幫他們把關。

有些路,註定是要孩子一個人去走的,有些事,當然是要孩子一個去做的,父母要做的就是儘量少干預。

父母做得越多,孩子就會失去很多,比如失去探索的機會,失去嘗試的動力,失去經歷的樂趣。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親子微時光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323/1571724.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