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心靈之燈 > 正文

一個人過得好不好,就看他的自愈力

作者:

有一類演員,觀眾未必知道他的名字,卻對他的角色印象深刻。

譬如張頌文,《 隱秘的角落》朱朝陽爸爸的扮演者。

《我就是演員》第三季首期,應章子怡和在場老師的邀請,張頌文上台示範一段即興表演,題目是:北漂青年試鏡失敗後與家人視頻通話。

5分鐘的即興表演,觀眾都被張頌文打動了,彈幕是這樣的:

「本打工人落淚了。」

「太有層次了。」

「這才是演員,這才是演技。」

在此之前,選手李汶翰對同一個題目的表演,卻令觀眾尷尬不已。

實際上,堪稱教科書般的演技是熬出來的,張頌文對角色的理解離不開生活體驗。

初初入行時,張頌文坐了很久的冷板凳。

最開始的三年,他試過跑了七八百個劇組,七八百次被拒絕,沒戲可拍。

有一次他和朋友 周一圍一起去試鏡,當場被副導演和投資人指指點點:「這兩人一看就當不了演員,一個長得矮、大腦門,另一個香腸嘴。」

張頌文和周一圍聽了這句話,耷拉着腦袋離開,進了電梯難過得一言不發,過了三四分鐘才發現兩人都忘了按電梯樓層。

在沒戲可拍的日子裏,張頌文默默地告訴自己「明天會好的」。

就像周星馳電影《喜劇之王》裏面的橋段,他演過很多小角色,也曾經因為提問題太多被副導演轟走。

張頌文終於遇到願意聽他提問題的導演,導演發現:

「我在拍你的時候,不覺得你怎麼樣,因為你離鏡頭太遠了,但是我在後期剪接的時候,我發現不管再遠,你都在自己建設這個角色,所以我想如果跟你合作,你應該會對角色負責。」

從最初的無人問津,到《隱秘的角落》不再隱秘,一去二十年。

張頌文在微博中寫:「成年人的世界沒那麼矯情,100次崩潰也該100次自愈。」

人生實苦,唯有自渡,100次崩潰,100次自愈,有一番經歷的人才懂這句話的深意。

一個人過得好不好,一定程度上在於他的自愈力。

不論境遇如何變化,不論知名度高低,張頌文始終抱着對職業的熱愛與敬畏,打磨演技,提升自己的專業度,不放過每一次機會。

自助者天助,即使別人願意幫你一把,也得先看見你伸出的手。

心理學家 武志紅在書中提到一位微博網友的經歷。

小時候家裏破產,為了維持生計,一向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媽媽開了一家早餐店。

真是應了那句話「屋漏偏逢連夜雨」,冬天早起生火時,媽媽不小心被火燒傷了臉,但媽媽並沒有放棄對未來的希望。

那時,她習慣了在天黑後去市場買菜,她說這樣就不會嚇到別人了。

在最難的時候,即使舉步維艱,媽媽的口頭禪也是「一定會有辦法的」。

面對家庭和個人雙重的窘境,這位母親完全有足夠的理由委屈、抱怨,但她沒有四處訴苦,只是帶着希望默默生活。

她是一個平凡的人,也是擁有自愈力的人,幸運的是她臉上的傷後來痊癒了。

每個人都在負重前行,一個人內心強大與否,與家境無關,與年齡無關,與性別無關。

有多少成年人,一邊崩潰,一邊自愈。

有多少成年人,在遍體鱗傷時,學會了自我療傷。

逆境是暫時的,自愈力不僅是保持樂觀,還是一種智慧的忍耐和洞察。

《悉達多》一書中,主人公在跌跌撞撞的尋覓中明白:「這傷口不是讓他老去戳老去攪,它勢必會開花結果,勢必會光彩耀眼。」

真實的世界是糟糕的,無人不苦,無事不累。

真實的世界又是美好的,苦盡甘來,雨過天晴。

海明威寫道:「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到後來,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

世事難料,總有一段漆黑的路要獨自前行,熬過去,就會撥雲見日。

當你經歷人生的至暗時刻,請記得喚醒自愈力

堯濤,江西南昌人,他從小就失去了兩條小腿,只能靠膝蓋以上的大腿行走。

他的職業是 房產中介,日常工作少不了帶客看房,有時去看沒有電梯的房子,他就陪着客戶爬樓梯,最多的運動步數是一天走了25000多步。

他的工作視頻被傳到網絡後,網友紛紛點讚:

「好樣的。」

「努力生活的人值得被尊敬。 」

「給這家僱傭他的中介公司點讚。」

有人發出靈魂一問:「你還有不努力的理由嗎?」

堯濤樂觀的生活態度讓許多網友感動,對此,他回應:「這是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自食其力罷了。」

身體的殘疾,並沒有令他陷入自怨自艾,他選擇了努力工作、快樂生活,這份韌勁,這份自愈力讓人打心底里佩服。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有時順利,有時艱難,生活再不易,你都有選擇的空間,區別可能在於選擇空間的大小。

就職業的選擇空間來說,一個身體健康的人找工作的範圍,可比一個殘疾人要大得多。

楊絳曾說過:「我們如果反思一生的經歷,都是當時處境使然,不由自主。但是關鍵時刻,做主的還是自己。」

不管遇到再大的難關,擁有自愈力,就擁有困境反轉的再生力。

你不需要很厲害才能擁有自愈力,但只有當你停止抱怨,才能開始堅韌,只有當你戒掉委屈,才能開始擁抱溫暖。

沒有誰永遠活在溫室里,好運氣是一時的,誰都難免受風吹雨打。

我們無法決定陰天或晴天,但我們可以選擇不放大悲傷,我們可以選擇邁出腳步往前走。

人越長大,就越能體會到王小波那句話說得一點沒錯:

「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

一塊色澤圓潤的鵝卵石,必然經歷過時間的磨礪。

誰沒年輕過,只是倘若沒有生活的捶打,也就少了一份歷練後的成熟。

人生之不如意,十有八九。

辛酸、苦楚,皆是人生常態。

即使有委屈和無奈,成年人學會把它放在心裏,在不動聲色中自己消化。

網上有句話特別扎心:「沒有人在乎你怎樣在深夜裏痛哭,也沒有人在乎你要輾轉反側地熬幾個秋,外人只看結果,自己獨撐過程。」

與其牢騷滿腹,不如尋求自愈。

生而為人,既脆弱,又堅韌。

一邊崩潰,一邊自愈,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

擁有自愈力的人,無不是在嘗盡酸甜苦辣後,依然拼盡全力奔向美好。

他們知道,凜冬過後,必然春暖花開。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富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201/1552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