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國文化 > 正文

珍藏!中國古代風俗百圖 - 節氣篇(上)

宋 擔酒上墳

騎驢擔酒祭祖墳,一路春光滿眼新。

道旁關撲擲得順,竿挑利物好誇人。

南宋楊萬里有《三月三日上忠襄墳因之行散得十絕句》詩,當時上墳已由祭掃變為帶食盒酒具到郊外踏青的活動;而路旁許多賣粉捏孩兒、象生果子等物的小販用賭博形式吸引買主,這種賭博稱為『關撲』。

**************

唐 祭掃

寒食祭掃冢一堆,風吹曠野紙錢飛。

黃泉不知生人淚;暮雨蕭蕭惆悵歸。

《荊楚歲時記》載:『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麥粥。』按:傳說介子推於三月五日為火所焚,國人哀之,每歲春暮,為不舉火,謂之禁煙。唐王建《寒食行》:『寒食家家出古城,老人看屋少年行,丘壠年年無舊道,車徒散行入衰草。牧兒驅牛下冢頭,畏有家人來灑掃。遠人無墳水頭祭,還引婦姑望鄉拜。三日無火燒紙錢,紙錢那得到黃泉但看壠上無新土,此中白骨應無主。』在唐代寒食掃墓,後來與清明祭掃合為一事。《東京夢華錄》:『寒食第三日即清明矣,凡新墳皆用此日拜掃。』

**************

清 賣柳條

清明一霎又今朝,聞得沿街賣柳條。

相約比鄰諸姊妹,一枝斜插綠雲嬌。

《齊民要術》:『正月旦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夢粱錄》:『清明交三月,節前兩日謂之寒食,京師人從冬至後數起至一百五日,便是此日,家家以柳條插於門上,名曰明眼。』後來婦女也將柳條戴在頭上,諺云:『清明不戴柳,紅顏變皓首。』清詩人楊韞華有《山塘棹歌·插柳枝》:『清明一霎又今朝,聽得沿街賣柳條。相約比鄰諸姊妹,一枝斜插綠雲翹。』《歲時百問》云:『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淨明潔,故謂之清明。至清明戴柳者,乃唐高宗三月三日祓禊於渭陽,賜群臣柳圈各一,謂戴之可免蠆毒。今蓋師其遺意也。』

**************

唐 浴佛節

佛光普照遍長安,吃齋誦經建寺庵。

居士男女多布施;為求來生結善緣。

相傳夏曆四月初八日為釋迦牟尼生日,佛寺常於此日誦經,以各香浸水灌洗釋迦之太子誕生像;紀念佛之誕生,稱為浴佛節。唐代佛教信仰極盛,長安善男信女多於此日施捨。此風迄宋明依然。《東京夢華錄》:『四月八日佛生日,十大禪院各有浴佛齋會,煎香藥糖水相遺,名曰浴佛水。』《日下舊聞考》:『京師僧人念佛號者,輒以豆記其數。至四月八日佛誕生之辰,煮豆微撒以鹽,邀人於路請食之,以為結緣。今尚沿其舊也。』

**************

明 飲菖蒲酒

採得菖蒲屆端陽,釀成美酒送異香。

角黍蔗漿祝爾壽,何妨縱飲入醉鄉!

《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以菖蒲或鏤或屑以泛酒。』唐殷堯藩詩云:『少年佳話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可證唐代已飲菖蒲酒。菖蒲又稱『劍水草』,生於水濱。製成菖蒲酒,具有性溫味辛特點。對肺胃均有益,可延年益壽。明代詩人瞿佑有《菖蒲酒》詩云:『採得靈根傍藕塘,只因佳節屆端陽。金刀細切傳縴手,玉輕浮送異香。廚薦鰣魚冰作鱠,盤供角黍蔗為漿。同時節物充筵會,縱飲何妨入醉鄉。』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搜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112/1544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