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們重新回顧一下發生在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戰役(以下是事實)
顧祝同的45萬大軍在準備開過來,整編74師加一個團的援軍也只不過3萬多點,陳毅與粟裕的野戰軍20左右,實際作戰也大約在十幾萬。按照躲躲閃閃那種平常戰爭來看,很拖延時間,一直無法解決74軍,而且久攻不下,陳毅粟裕就下達了死命令,不顧一切犧牲,限24小時內攻下,戰後死多少補多少,這是人海戰術,毫無疑問,而且這次戰爭動用民工多達80多萬人。
從軍人素質而言,74師遠遠高於野戰軍,而且74師都是經過良好教育的軍人,多有抗戰經驗的。74師的滅亡給予國民政府非常大的震撼。在八年抗戰中,幾乎參加過大部分的大型會戰,都沒有滅亡,而且所部都是一批身經百戰的老兵,配備美械精銳裝備,在國軍中的戰鬥力排名也是第一的,怎麼才三天就敗給全軍覆沒了呢?張靈甫之死,蔣介石痛苦流淚並稱「以我絕對優勢之革命武力,竟為劣勢烏合之匪所陷害。真是空前大的損失,能不令人哀痛!」還把英國贈送給國軍的一艘巡洋艦改名為「靈甫號」。惱羞成怒的蔣介石竟當着眾將領的面,勒令對孟良崮慘敗負有責任的湯恩伯跪下,舉起手杖就打,致使湯恩伯滿頭是血。
二、74師倖存官兵如何回顧孟良崮戰役的呢?(以下是倖存者陳述)
今天故事的主人翁,是一位姓何的老人,該老人曾參加過對張靈甫將軍的安葬。國軍的殘軍敗將,在新中國的地位非常低,幾乎等同於「地富反壞右」,因此那時候都是用本地對老年人最輕蔑的稱呼「某某老角」來喊他。老人姓何,大人小孩都叫他「何家老角」。
老人在74師是一名機槍班副班長,在著名的孟良崮戰役中被我軍俘虜,釋放回家後當了一名農民,終生未娶,筆者(原文作者)認識他時仍然孤身一人過着自己養活自己的生活。筆者問「何家老角」:在孟良崮是不是沒有彈藥了,老人家說有;我問是不是沒有吃的了,老人家說有;我問是不是火力不行了,老人家說不是;我問那為什麼打敗了,老人家說「實在是打不下去了」。
「何家老角」說,打到後來,漫山遍野都是人,機槍打出去一片片地倒,又一片片地朝上爬,一遍又一遍之後,老人所在的機槍班忽然冒出這樣一種情緒:大家都不願當機槍手了。老人家解釋說,不是當機槍手有什麼危險,而是大家都不願親手打死這麼多人。當時他的班裏有個人曾說如果這是日本人多好,這句話老人家記住了一生。然而,他們的面前,都是中國人,與他們一樣的中國人。
這種情緒瀰漫了整個74師官兵。有的地方不再開槍,任憑解放軍前來俘虜,老人家所在的機槍班後來也不開槍了,大家都眼睜睜地望着共軍士兵一步步接近。老人家說,74師軍紀極嚴,在戰爭時,督戰隊對不開槍的士兵可以就地槍斃,但督戰隊卻沒有開槍。後來解放軍也不開槍,只是一個勁地朝上爬,整個戰場就這樣突然沉寂下來。老人家最後說這就是粟裕厚葬張靈甫的原因。
當時附近有大量國軍趕過來,解放軍幾乎連打掃戰場都來不及,就下令撤出。在這樣寶貴的時間裏,粟裕卻特別下令安葬張靈甫。老人家回憶說:用的是一口全木棺材(指製作棺材的木料很大),張靈甫手上的表都沒有取下來。安葬完畢後,在場的國軍官兵先是向張靈甫將軍的墳墓下跪叩頭,然而向在場的解放軍官兵下跪叩頭。
孟良崮戰役中解放軍的正規軍與民兵到底犧牲了多少人,至今沒有公佈。筆者讀到過一個民政部門的資料,該資料說,解放後認定的孟良崮戰役中犧牲或受傷的有名有姓的當地百姓,高達6萬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