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古詩古文 > 正文

「桃李春風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燈」是誰的詩句 表達了什麼感情

答:比起從唐朝「紅」到今天的唐詩來,宋詩的存在感看上去很低調。但大宋詩人黃庭堅的一句「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近千年裏卻不知撥動了多少人的心弦,從宋代至近代的名家們,無不讚不絕口。當代好些小說乃至影視作品,也常跟着「蹭熱度」。宋代典籍《懷古錄》裏的一句點評,更道盡了此句的精妙:「盡言杯酒別又十年燈矣。同一機軸,此最高處。」

確實,哪怕拋開一切,拋開前後句,選一個安靜的時刻,細細品品這句詩,那「桃李春風」般的往事,「江湖夜雨」里的奔波,那青蔥歲月里的「一杯酒」,滄桑往事間的「十年燈」,必然會令不同時代里的不同讀者們,瞬間生出相似的感同身受。

而放在真實的歷史上,這句被同時期宋代詩人張耒譽為「真奇語」的名句,出自黃庭堅的詩作《寄黃幾復》,寫的正是對老友的一片深情四年——北宋元豐八年(1085),四十歲的黃庭堅正在「監德州(今山東省德州市)德平鎮」任上,卻深深懷念起了遠在廣東四會知縣任上的老友黃幾復(黃介,字幾復),一幕幕的連篇舊事,令百感交集的他,終於揮筆寫下了名詩《寄黃幾復》,全詩如下: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

想得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這一段段優美的詩句,正是歷經宦海浮沉的黃庭堅,隔着大半個中國對老友發出的深情呼喊:我的老朋友黃幾復啊,我在北國的海邊,想托大雁給你帶封信,可大雁卻都拒絕了。想起當年春風下,我們品着美酒欣賞桃李,然後江湖浮沉里一別十年,只有在夜雨的孤燈下深深想你。你還是那樣的廉潔自律,為支撐生計而家徒四壁,空有「良醫治病」般的治國才能,卻依舊不得重用。想想現在的你,也許讀書都已讀到頭髮花白,還有那充滿瘴氣的山溪間,猿猴哀鳴着攀援着溪藤……

整個一首詩,一如黃庭堅「無一字無來歷」的風格,句句活用典故,但每個典故都用到自然:「北海」「南海」出自《左傳》,「寄雁傳書」取自《漢書》裏的「蘇武牧羊」,「有四立壁」來自《史記》,「三折肱」出自《晉書》,結尾的「讀書頭已白」「猿哭瘴溪藤」更道盡了老友險惡的環境。就這樣,在一段段歷史典故的映襯下,一個寒苦歲月里執着打拼的老友黃幾復,不知不覺就生動起來,「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更成了其中亮眼一句:無論世事浮沉,歲月蹉跎,老朋友,我依然念着你。

值得一提的是,寫下這深情詩句的黃庭堅,當時也同樣是人生谷底:由於捲入了殘酷的「新舊黨爭」,秉承「但願官清不愛錢」信念的黃庭堅,此時也遭盡了大宋官場的毒打。官也一降再降,一路從泰和知縣降到了德州德平鎮監,還受夠了上司的刁難。但這幾年,也成了他詩文創作的「爆發期」,他文學生涯里的幾個經典代表作品,都是完成於這一時期。《寄黃幾復》更成了北宋詩詞史上的豐碑。其實,他詩中對黃幾復命運的哀嘆,何嘗不是他自己的感同身受?

這樣的感同身受背後,更有他與好友黃幾復一生的真誠友誼。比起在大宋詩壇與蘇軾齊名,公認中國文化史大牛的黃庭堅來,黃幾復在《宋史》上並無傳記,我們今天對他的大多數了解,都來自後來黃庭堅為他寫下的墓志銘。

一如《寄黃幾復》裏的一片深情一樣,黃庭堅同樣以真誠的筆墨,寫下了老友的一生。寫下了他少年得志的聰慧,寫下了他青年時即精通莊、老的博學,更寫下了他在四會縣令任上「拯民水火」的業績。以及黃庭堅自己對痛失好友的悲痛,他在墓志銘里那「嗚呼幾復」的悲傷,與「江湖夜雨十年燈」的思念一般,惹來後世多少喟嘆。

值得一提的是,當黃庭堅在德州任上,寫下對好友黃幾復的思念時,他與黃幾復的分別,何止是「江湖夜雨十年燈」?相反已至少有十九年。黃庭堅認識黃幾復,是在十八歲那年,二十二歲南昌鄉舉時,二人才真正交心。之後的多年裏,倆人相見甚少,分別極多,大多都是書信往來唱和,他們真正的重逢,卻要等到黃庭堅寫完《寄黃幾復》兩年後,即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時,這對分別了二十多年的故友,才終於在京城重逢,但轉過年來,黃幾復就病故在了上任的路上……

算起來,這對老友前後相識相知二十六年,卻總是相聚少,書信多,在那個北宋「黨爭」劇烈的時代里,能夠見個面敘個舊,卻都成了奢求。但即使如此,他們的相知,卻是如此之深,比起現代社會不知不覺就淡下去的老友關係來,時間與空間的考驗,並未沖淡這大半輩子只能「互望」的友誼。特別是黃庭堅,他創作生涯里相當多的精品,都是寫給黃幾復的,那些名作里,既有「樽前尤發少年紅」的回憶,也有「會合乃非人力能」的遺憾,卻都如「江湖夜雨十年燈」的回味一樣,不知不覺讓人動容的。

這樣的動容里,我們看到的,不止是一個才華橫溢,在北宋詩壇書壇皆成「神」的黃庭堅,更不是一個歷經宦海浮沉,常年奔波在「貶官」路上的黃庭堅,更是一個至真至性,對朋友永遠真誠的黃庭堅。比起他高不可攀的文化藝術成就來,他筆下那一段段對老友的掛懷思念,更好似穿越千年的鴻雁傳書,為千年後奔波在世事中的我輩,送來陣陣發自內心的暖。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朝文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1229/1539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