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短評 > 正文

潘小濤: 習近平在北戴河會議遭圍攻?

作者:

之前瘋傳北戴河會議開得不愉快,在中美關係、香港問題、經濟發展等重大問題上,習近平跟元老們存在重大分歧,甚至繪聲繪影說習遭各方圍攻,以致中方要求推遲中美高層視像貿易談判。結果呢?

本周一起中共高層紛紛再露面,李克強王滬寧周一分別出席國務院常務會議、全國青聯代表大會,習近平周二則到安徽考察。從8月1日起各巨頭銷聲匿跡來看,北戴河會議應是8月1日至16日舉行,時間上跟過去差不多。而中美高層視像貿易談判取消,特朗普已「認頭」稱,他因不滿中國處理肺炎疫情手法而取消會談。換言之,據此推測習在北戴河會議遭各方圍攻,也不成立。

那麼,習近平在北戴河沒被批評嗎?這個說法更難令人信服。如果黨內各派都滿意會議結果,對近期中央的內政外交等政策都交口稱讚,意味着這是團結勝利的會議,習近平還不信心滿滿?黨媒早就大書特書其成果了。最重要的是,輿論及宣傳口徑必定已高度統一,對美、台、港的態度就會更加強硬。

可是,官媒迄今對領導人在北戴河的活動諱莫如深。原本大家暫時放下工作,來此度假,開會只是象徵性,重要的是私下交換意見、聯絡感情。若氣氛差,甚至大小事都針鋒相對,各種會議都無法化解分歧,大家還有心情度假、有心思做多餘的事情嗎?

或對黨內意見部分妥協

雖然外界無從知曉北戴河會議內容,但從近日領導人公開活動及言論、喉舌宣傳口徑等,可略窺一二。首先,習近平似乎作出一定的妥協。他在會後第一時間飛赴水災災區安徽,在蓄洪區看望受災群眾時說:「我一直牽掛災區的群眾,看到鄉親們生產生活都有着落、有希望,我的心就踏實。」可是,說和做的背道而馳,若一直牽掛,7月起大半個中國浸在洪水中,數千萬人水深火熱,他哪去了?正因為當局防洪救災賑災的動作遲緩,才受到外界激烈抨擊,完全是處理肺炎疫情的翻版。疫情穩定後他才飛去武漢,洪水已經退卻他才前往安徽災區。若非黨內意見極大,他會做這些政治騷嗎?

此外,習在黨內外被批評得最激烈的,應是處理與美國的關係。上周六,一向對美極鷹派、揚言要增加核武數量對抗美國的《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突變溫和,委婉地替習的美國政策辯護。他說,在當前中美鬥爭大環境下,如果今天處在世界第二位的不是中國,而是印度,美國也會同樣「翻臉」,而中國人除了堅定地跟共產黨走,別無選擇。言下之意,今天中美關係陷入建交以來最大危機,甚至會發生軍事衝突,並非習的決策錯誤造成,而是歷史的必然結果。如此蒼白無力的辯解,誰信?胡錫進又撰文稱,台海地區的解放軍、美軍和台軍都應該恪守「不開第一槍」原則,並通過官方管道告知彼此,有助前線軍人正確判斷對方意圖,從而降低擦槍走火的風險。

與此同時,楊潔篪、王毅、樂玉成、崔天凱等外交高官,近日不斷地呼籲中美對話,釋出希望緩和關係的信號,具體行動就是加大採購美國大豆、粟米、石油等,儘可能滿足貿易協議要求,但本月初美國衛生部長阿扎爾訪問台灣前,胡錫進還在厲聲指摘美國不斷挑釁,稱美國「要真有本事,真敢玩大的,它就斷然與台灣建交、與北京斷交,它敢嗎?」若非高層在激烈交鋒,且無法在北戴河會議達成共識,他怎會在會議期間釋出如此互相矛盾的信號?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蘋果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822/1492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