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史記》九大名句 內含大智慧(值得收藏)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釋義:能做好一件事的人,不一定能把它講得頭頭是道;能對一件事講得十分透徹有理的人,不一定能做好這件事。

解析:理論和實踐有時是脫節的。比如說一位好作家不一定掌握寫作理論,一位理論豐富的批評家不一定能寫出好作品;一位成績好的人,不一定能把別人教好。

所以,在做事情時,我們要發揮自己的優勢,把擅長的部分做到最好,正所謂「一事精緻,足以動人。」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釋義:做大事的人可以不考慮細枝末節,行大禮不在乎小的過錯。

解析:鴻門宴上,眾人慾助劉邦逃走時,劉邦顧慮到沒有向項羽行辭別的禮,樊噲就對劉邦說了這句話。

要想成就大事,就要以大局為主,過分地苛求自己注意細枝末節,不能成就最終的大業。

兵家常說:做大事,不必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不要因眼前小利迷了雙眼,亂了方向。一時的犧牲,一處的放棄,並不是全盤皆輸,而是贏來最終成功的可能。

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釋義:開始時出一點差錯,最後就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欲成大事,須做事嚴謹,注重細節,總滿足於「差不多」,最後就會「差很多」。

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

釋義:人的欲望宛如深淵,如果執意前進,那將會什麼都得不到;現在擁有的不知道滿足,那便會連原本的也會失去。

解析:此句可與上一句一起理解、感悟。《道德經》有云:「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知止」乃是人生的大智慧。

范睢助秦蠶食東方六國,並提出著名的「遠交近攻」戰略,在長平之戰又獻離間計,使得白起大破四十萬趙軍。

游士蔡澤於是用此言勸范睢退出朝堂,這樣尚且還能當個富家翁,若是貪戀權位,恐怕大禍臨頭。

范睢深以為然,次日便辭去秦相之位,不再插手秦國朝政。

智者,會「止欲」,有所為而有所不為;愚者,被欲望操控,永遠不知足,其最終的下場只會引發禍端。

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釋義:泰山之大,在於包容細小的土石,江河之深,在於收攏所有的溪流。

解析:孟郊曾在《贈裴樞端公》中寫道:「君子量不極,胸吞百川流。」

寬廣的胸懷並不是說做到圓滑,也不是說任何事情不計較,而是在堅持原則的情況下,以一顆美好的心包容世間萬物,「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積羽沉舟,群輕折軸,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釋義:輕飄的羽毛堆積多了也能把船壓沉;一堆很輕的東西堆積多了也能把車軸壓斷;

解析:眾人的言論十分強大,足以混淆視聽;毀謗發生多次,足以將一個人毀滅。

人言可畏,強大的輿論能美化一個人,也能毀滅一個人。

對一個人的判斷,輿論不一定可靠,要有自己的理性思考和判斷。

這句話也是提醒我們,在你沒有全面和充分了解時,不要輕易去評價別人。

苦言藥也,甘言疾也。

釋義:人言苦口良藥,苦口的直言,就像良藥;動聽的言辭,就像疾病。

解析:老子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真實的話因為揭示了現實的殘酷,所以不美妙動聽;美妙的言辭,內容往往不真實,不可信。

一個人能不能正確地分辨好話和奉承話,能否正確聽好話,產生的結果迥然不同。

大家都熟知「逆耳之言利於行」的道理。要善於聽取別人的批評,從不中聽的話里汲取對工作、對自身修養有益的成分。

對於別人的稱讚、表揚,一定要頭腦清醒,切不可陶醉其中、妄自尊大、沾沾自喜,從而不能正確估價自己。

道高益安,勢高益危。

釋義:道德越高尚,為人處事好,就越安全;權勢越大,更容易濫用權力,剛愎自用,就越危險。

解析:大凡對中國傳統文化有學習和體悟的人,都會知道歷代先賢們對於德的重視和強調。

孔子在《周易·繫辭下》中有言:「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我們在入世的同時,絕不能放鬆自身品德的修煉,寧可德高而位卑,也不要德低而位尊。

就好比一張桌子,它能承受10斤重的份量,但非得給它放上50斤的重量,那這個桌子怎麼樣?

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釋義:坐了他人的馬車,就要記住載人之恩,並要與他人共患難;穿了他人的衣服,就要謹記獲衣之恩,並要分擔他人的憂愁;吃了他人的飯菜,被人所養活,就要牢記救命之恩,同時還要為他人做事,甚至不惜為此付出性命。

解析:這句話出自韓信一文。

韓信幼時貧苦,為了養活自己,便去河邊釣魚,但魚兒稀少,韓信經常餓肚子,河邊有一老婦人,每次都給韓信一些吃食,韓信就在老夫人的救濟下度過了最貧困的時間,後來韓信封王,首件事便是回到家鄉厚待老夫人,並且贈送千金予她。

受到別人恩惠,就要用心去報答。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古韻國學文化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813/1488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