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邊吃炸醬麵 邊操特朗普的心」 大內宣的「國際視野」

歸根究底,傳媒一個主要作用是讓社會問題曝光,令矛盾在越演越烈前得到解決。歐美傳媒報道其國內的社會問題,不同立場也就有不同觀點,一輪熱烈討論後,特區政府經常提及的「社會共識」便會出現,以供執政當局參考。然而國情不同,內地小粉紅老是關心、轉載美國的街頭暴動、失業率,對自己生活社區的事務顯得漠不關心,或以「肉食者謀之」的態度對待,則不禁令人以為美國是他們的爹。天天為美國這個那個操心,就很難說是愛中國了。

美國明尼蘇達州一名警員在執勤時,以膝壓向疑犯佛洛伊德(George Floyd)頸部近八分多鐘,後者多次發出哀號:「我不能呼吸。」之後死亡。令人髮指的執法方式導致全美共25個城市爆發示威,多年來的警民、種族及階級矛盾猶如被燃點的茅草,一發不可收拾。

地球另一邊的中國,網民對此高度關注,由早到晚轉載美國人上街捍衛公義的示威片段。隨着事情發展而產生的關鍵詞,如各市長的回應、CNN主持評論、警方推跌示威者、驗屍等等不停登上微博熱搜。如想了解事情的最新發展,只要登上中國各大社交媒體即可。

當然,中國網絡追蹤美國動態,這次並非個別例子。疫情也是一樣,大陸媒體除了每天更新美國的確診、死亡數字外,還經常報道疫情對當地經濟造成的影響。美國失業率、首次申領救濟金人數等數據經常成為熱門話題,就連環比消費支出這些可能只有美國業內人士才會留意的數據也會報道。有美國華僑網民就調侃,不上微博還不知美國的實況。個別網民就「不識趣」,點出美國人每月所領的救濟金,比一些於網上指點江山的中國網民的工資還要高。

中國網絡充斥「邊吃炸醬麵,邊操特朗普的心」的言論自然不是偶然。國際新聞在中國大陸談不上有禁區,除了央視外,各省市衛視的評論節目也經常討論最新的國際局勢。在這種氛圍下, 大陸人可能是世上最具「國際視野」的一群。一班中年男人在飯局碰過酒杯後,就馬上分析中美關係、敘利亞局勢、烏克蘭危機等話題。

充斥片面資訊易成誤判

事實上,過去20年,人民感受到中國媒體越來越「開放」,不過是因為90年代起,當局將市場作為媒體定位考慮因素之一,以確保收益及影響力。現在已是「黨媒姓黨」的新時代,傳媒只能按主旋律起舞。就算一眾新媒體,很多也是省市宣傳部成立以取代舊有的報章、電視台。至於微信公眾號,則受「淨化網絡」影響。例如,《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第七條就規定,新聞單位、新聞網站的公眾號可發佈、轉載時政類新聞,其他公眾號未經許可則不能。條條框框之下,不合主旋律的國內新聞難以報道,報道國際新聞的安全係數相對較高,也順便轉移民眾的視線,社會就更加「和諧」。

不過,國外的事大肆宣傳,國內的就避重就輕,問題往往淹沒在「和諧」之中,造成誤判,錯失化解矛盾的機會。例如,在去年底香港區議會選舉前, 大陸媒體就紛紛報道香港人期望「撥亂反正」,建制派形勢一片大好。選舉之後不過24小時,有關新聞就「不受關注」了,只剩下一些通稿。每晚評論台海局勢的時評節目《海峽兩岸》也有異曲同工之效,不是報道民進黨內訌,就是說美國在打「台灣牌」。用於「內宣」還可,信以為真的話,定必影響對現實的判斷。

歸根究底,傳媒一個主要作用是讓社會問題曝光,令矛盾在越演越烈前得到解決。歐美傳媒報道其國內的社會問題,不同立場也就有不同觀點,一輪熱烈討論後,特區政府經常提及的「社會共識」便會出現,以供執政當局參考。然而國情不同, 大陸小粉紅老是關心、轉載美國的街頭暴動、失業率,對自己生活社區的事務顯得漠不關心,或以「肉食者謀之」的態度對待,則不禁令人以為美國是他們的爹。天天為美國這個那個操心,就很難說是愛中國了。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蘋果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603/1459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