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美金融戰:美經濟顧問指「無人有信心投資中國公司」

外國傳媒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經濟顧問庫德洛稱,沒有人有信心投資中國公司,美國需要保護投資者,免受中國缺乏透明度和責任制的影響。

他說:「我們已經了解到中國公司的不透明,他們不守規章和法律。」庫德洛又透露,目前潛在的與冠狀病毒相關的訴訟,稱「在問題解決前,沒有人對投資中國公司抱有信心。」

【傳納斯達克擬收緊上市規則勢阻中企IPO】

早前外電引述消息報道,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有意修改上市規則,勢將令部分中國公司更難在該交易所作首次公開發售(IPO)。

據了解,雖然納斯達克不會在規則中特別提及中國公司,但是次新規定將要求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國家,若要在該交易所公開上市,其IPO規模需至少達至2,500萬美元(約1.95萬億港元),或市值的1/4。

值得留意的是,2000年以來在納斯達克上市的155家中國公司中,就有40家的IPO募集資金低於2,500萬美元。

分析相信,是次修改規則主要由於對一些中國IPO公司缺乏會計透明度,以及對公司內部對股價影響過大的擔憂所驅動。而上月,於2019年初在美國IPO的瑞幸咖啡便爆出財務造假的醜聞。

【為何中國小型公司希望赴美IPO?】

納斯達克去年亦曾公佈一些上市限制,試圖遏制中國小型公司赴美上市。由於該些公司的大多數股份都掌握在少數內部人手中,使其股票交易量通常很少,在低流動性的情況下,亦使該些公司難以吸引大型機構投資者,但後者正是納斯達克尋求迎合的對象。

分析指出,中國小型公司之所以想赴美進行IPO,是因為可透過IPO讓創辦人及投資者獲得美元回報,同時亦可利用公司的上市地位去說服中國貸款方提供資金。

【中概股爆回流潮港作第二上市勢成新趨勢?】

事實上,在中美緊張關係升級之際,繼阿里巴巴(09988)來港第二上市後,市傳愈來愈多中資概念股商討來港第二上市的可能性。

有消息指出, 大陸電商京東下周尋求通過香港上市聆訊,如成功通過,最快將於6月初招股,預期於6月18日掛牌,集資約30億美元(約234億港元),是次不擬引入基礎投資者。

港交所市場主管姚嘉仁早前接受訪問時曾透露,該所收到不少中概股關於在港上市流程的查詢,當中主要是新經濟公司。

此外,高盛亦曾發表報告指出,現時有23隻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符合回港第二上市資格,相關股份市值逾3,000億美元。當中包括京東、拼多多及攜程等。

隨着恆指公司為大中華同股不同權(WVR)及第二上市股份,納入恒生指數及恒生中國企業指數選股範圍有條件地「開綠燈」後,分析料將吸引更多中概股來港作二次上市。

【特朗普阻買中資股金融戰恐陸續有來?】

其實,特朗普阻買中資股,早有先兆。美國聯邦退休儲蓄投資委員會早於上周三(13日)表示,旗下規模達5,940億美元資產基金──節約儲蓄計劃(Thrift Savings Plan或TSP)下的I Fund基金,將押後把資產轉移到包含中國股票的指數。

按原先計劃,截至去年底止規模約540億美元的I Fund基金,現時投資MSCI歐洲、澳洲及遠東指數內的21個發達國家指數(MSCI EAFE),未來將轉移投資於MSCI美國以外所有國家指數(MSCI ACWI),該指數投資於22個發達國家及26個新興市場,當中約10%為中國資產(附圖一)。換言之,總值約50億美元的中國股票投資計劃被押後。

另外,美國官員早前警告,透過採用MSCI指數投資中國企業,可能導致基金面臨重大及不必要的風險,包括中國政府隱瞞疫情,或令日後中國企業受到制裁和杯葛,繼而影響盈利。而部分MSCI指數中的中國企業,向中共軍隊提供設備及相關監控設備,構成國家安全和人道問題憂慮。

到底中概股排隊來港作第二上市,能否惠及香港,還須視乎兩個因素。第一,赴港上市中概股的質素,若然都是一些缺乏盈利前景、不值得投資或公司管治欠佳的企業,將拖低整體港股質量,則不來也罷;第二,美國既要針對中共,亦自然會留意到中概股轉投香港作第二上市的趨勢,畢竟香港與紐約是競爭對手,下一步會否將矛頭直指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從而反令香港成為被針對的對象,得不償失?

無論如何,與上世紀香港能受惠東、西方冷戰的處境不同,如今香港已回歸中國, 大陸在香港資本市場的參與度極高,已取代外資的主導地位。角色既已轉變,在眼前的中美之爭下,能否再充當「受益者」,不無疑問。故投資者且別對號入座,凡事保持警惕為妙。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東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520/1453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