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10個超經典的心理學效應 揭示人性秘密 教你做洞察人心的聰明人

01

超限效應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一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牧師講得很好,使人感動,準備捐款。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他有些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一些零錢。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於是他決定1分錢也不捐。等到牧師終於結束了冗長的演講開始募捐時,馬克·吐溫由於氣憤,不僅未捐錢,還從盤子裏偷了2元錢。這種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反抗的心理現象,被稱之為「超限效應」。

啟示:

批評(或演講)不能超過限度。如果非要批評,不應簡單地重複,要換個角度、換種說法。這樣,別人才不會覺得同樣的錯誤被「揪住不放」,厭煩心理、逆反心理也會隨之減低。

02

標籤效應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心理學家在招募的一批行為不良、紀律散漫、不聽指揮的新兵中做了如下實驗:讓他們每人每月向家人寫一封說自己在前線如何遵守紀律、聽從指揮、奮勇殺敵、立功受獎等內容的信。結果,半年後這些士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真的像信上所說的那樣去努力了。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標籤效應。

啟示:

當一個人被一種詞語名稱貼上標籤時,他就會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籤內容相一致。這種現象是由貼上標籤引起的。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這個效應尤其管用。所以,當我們戒除嘲笑羞辱、責怪抱怨、威脅恐嚇等語言,多用激勵性語言,對孩子多貼正向的標籤之後,孩子就會朝着標籤目標前進。

03

羅森塔爾效應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等人於1968年做過一個著名實驗,他們在一所小學給兒童進行了「預測未來發展的測驗」,然後將認為有「優異發展可能」的學生名單交給教師。其實,這份名單並不是根據測驗結果確定的,而是隨機抽取的。它是以「權威性的謊言」暗示教師,從而調動教師對名單上的學生的某種期待心理。8個月後,再次測驗的結果發現,名單上的學生的成績普遍提高,教師也給了他們良好的品行評語。

這個實驗取得了奇蹟般的效果,人們把這種通過教師對學生心理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學生取得教師所期望的進步的現象稱為「羅森塔爾效應」。

啟示:

心理暗示可以給人帶來積極影響,進而對我們的行為產生影響和改變。當你被暗示很聰明有潛力時,你的聰明和潛力就會主動被激發出來。而如果沒有這種暗示,它們或將一直沉睡。慎用批評,不拘一格育人才。

04

虛假同感偏差

我們通常都會相信,自己的愛好與大多數人是一樣的。如果你喜歡玩電腦遊戲,那麼就有可能高估喜歡玩電腦遊戲的人數。你也通常會高估給自己喜歡的同學投票的人數,高估自己在群體中的威信與領導能力等等。這種高估與你的行為及態度有相同特點的人數的傾向就叫「虛假同感偏差」。

以下因素會影響虛假同感偏差的強度:外部的歸因強於內部歸因時;噹噹前的行為或事件對某人非常重要時;當你對自己的觀點非常確定或堅信時;當你的地位或正常生活與學習受到某種威脅時;當涉及某種積極的品質或個性時;當你將其他人看成與自己相似時。

啟示:

當你在一個領域過度自信時,就會認為其他人也有你類似的特徵特性,因為就會輕易的下結論,認為自己想的是對的,造成盲目自大的情況。跳出虛假同感,才能讓自己的視野更開闊。

05

巴萊多定律

巴萊多定律又稱「二八法則」,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意大利經濟學家巴萊多發明的。他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的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

在經濟學和社會學中,這個法則被普遍的應用。現實當中,二八法則普遍存在。比如20%的人掌握着80%的財富。

啟示:

不要平均地分析、處理問題,而要把主要精力花在解決主要問題上。最核心最智能的東西永遠掌握在少數人手裏。

06

共生效應

共生效應,是自然界的一種現象。

當一株植物單獨生長時,顯得矮小、單調,而與眾多同類植物一起生長時,則根深葉茂,生機盎然。人們把植物界中這種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現象,稱為「共生效應」。

其實這種現象在人類社會中也普遍存在。獨木不成林,人只有在交往與交流中互相影響、互相啟發,才能共同進步。

啟示:

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最好靠近什麼人,和這樣的人在一起,成為朋友,互相學習,這樣才能很快地進步,快速的提升。

07

阿倫森效應

在宿舍樓的後面,停放着一部破舊汽車,大院裏的孩子們每當晚上便攀上車廂蹦跳,嘭嘭之聲震耳欲聾,大人們越管,孩子們蹦得越歡,附近居民很無奈。這天,一個人對孩子們說:「小朋友們,今天我們比賽,蹦得最響的獎玩具手槍一支。」孩子們歡呼雀躍,爭相蹦跳,優勝者果然得獎。次日,這個人又來到車前,說:「今天繼續比賽,獎品為兩粒奶糖。」孩子們見獎品直線下跌,紛紛不悅,無人賣力蹦跳,聲音稀疏而弱小。第三天,這個人又對孩子們說:「今天獎品為花生米兩粒。」孩子們紛紛跳下汽車,皆說:「不蹦了,不蹦了,真沒意思,回家看電視了。」

隨着獎勵減少而導致態度逐漸消極,隨着獎勵增加而導致態度逐漸積極的心理現象,在社會心理學中被稱之為「阿倫森效應」。

啟示:

次小的挫折一般人都能比較平靜地加以承受。然而,繼之不被褒獎反被貶低,挫折感就會陡然增大,遞增的挫折感很容易引起人的不悅及心理反感。大多數人喜歡褒獎不斷增加,批評不斷減少。所以我們要善用褒貶,先貶後褒。

08

霍桑效應

20世紀二三十年代,美國研究人員在芝加哥西方電力公司霍桑工廠進行的工作條件、社會因素和生產效益關係實驗中發現了實驗者效應,又稱為霍桑效應。

實驗的第一階段是從1924年11月開始的工作條件和生產效益的關係的研究,研究設為實驗組和控制組。結果不管是增加或控制照明度,實驗組產量都上升,而照明度不變的控制組產量也增加。另外,有實驗涉及了工資報酬、工間休息時間、每日工作時間和每周工作天數等因素,也看不出這些工作條件對生產效益有何直接影響。第二階段的實驗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梅奧領導的,着重研究社會因素與生產效率的關係,結果發現生產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於被實驗者在精神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參加實驗的工人被置於專門的實驗室並由研究人員領導,其社會狀況發生了變化,受到各方面的關注,從而形成了參與實驗的感覺,覺得自己是公司中重要的一部分,從而使工人從社會角度方面被激勵,促進產量上升。

啟示:

當我們受到公眾的關注或注視時,學習的效率就會大大增加。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學會與他人友好相處,明白什麼樣的行為是他人所接受和讚賞的。只有在生活中不斷加強自己的良好行為,才可能受到更多人的關注和讚賞,充滿自信。

09

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是氣象學家洛倫茲1963年提出來的。

大意為: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能在兩周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其原理是蝴蝶翅膀的運動,導致其身邊的空氣系統發生變化,並引起微弱氣流的產生,而微弱氣流的產生又會引起它四周空氣或其他系統產生相應的變化,由此引起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的極大變化。

啟示:

事物發展的結果,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初始條件的極小偏差,將會引起結果的極大差異。

10

習得性無助效應

習得性無助效應最早由奧弗米爾和西里格曼發現,後來在動物和人類研究中被廣泛探討。簡單地說,很多實驗表明,經過訓練,狗可以越過屏障或通過其他的行為來逃避實驗者加於它的電擊。但是,如果狗以前受到不可預期(不知道什麼時候到來)且不可控制的電擊(如電擊的中斷與否不依賴於狗的行為),當狗後來有機會逃離電擊時,它也變得無力逃離。而且,狗還表現出其他方面的缺陷,如感到沮喪和壓抑、主動性降低等。

狗之所以表現出這種狀況,是因為在實驗的早期學到了一種無助感。也就是說,它認識到自己無論做什麼都不能控制電擊的終止。在每次實驗中,電擊終止都是在實驗者掌控之下的,而狗會認識到自己沒有能力改變這種外界的控制,從而產生了一種無助感。

啟示:

人如果產生了習得性無助感,就會感到一種深深的絕望和悲哀。因此,我們在生活中,應把自己的眼光放開闊一點,看到事件背後的真正的決定因素,不要使自己陷入絕望和無助。

附:其他心理學小常識。

1)吸引定律

當你的思想專注於某一領域的時候,跟這個領域相關的人、事、物就會被你吸引而來。

2)重複定律

任何的行為和思維,只要你不斷地重複就會得到不斷的加強。在你的潛意識當中,只要你能夠不斷地重複一些人、事、物,它們就會在潛意識裏變成事實。

3)累積定律

很多年輕人都曾夢想做一番大事業,其實天下並沒有什麼大事可做,有的只是小事。一件一件小事累積起來就形成了大事。任何大成就或者大災禍都是累積的結果。

4)輻射定律

你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影響的並不只是這件事情本身,它還會輻射到相關的其他領域。物理界的電磁會輻射,事情也有輻射作用。

5)相關定律

相關定律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的每一件事情之間都有一定的聯繫,沒有一件事情是完全獨立的。要解決某個難題最好從其他相關的某個地方入手,而不只是專注於一個困難點上。南美的一個蝴蝶扇動翅膀,可以引起北美海嘯。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哲學詩畫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516/1452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