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臨終關懷:不是安樂死 卻能讓病人帶着尊嚴離開!具體如何做的?

陳作兵是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一位主任醫師。

他的父親不幸確診了晚期癌症

陳作兵治療過很多晚期癌症病人,醫術精湛。他能切開病人的氣管,再插入一條直徑超過3厘米的導管,再接上呼吸機,打幾千元一針的藥劑……

其實,躺在ICU里癌症晚期病人最後的結局大多是相似的,他們的臟器會逐漸衰竭。不過,有的病人腦死亡後,家屬仍不肯放棄搶救。

"從前都是我給別人挑選治療方案,現在輪到自己父親,我束手無策。"

父親的癌症到了晚期,且治療效果不佳,生存的幾率不大。面對因治療而被痛苦「折磨」的父親,陳作兵實在心疼,在得到父親「放棄治療」的同意後,把他送回了山清水秀的老家。陳作兵告訴母親:「如果父親昏迷或是停止心跳,不要採取積極的搶救措施。如果可以,適當的鎮靜催眠送走他就行。」

陳作兵父親生命的最後階段過得非常舒心從容。這段時間裏,他再也不用吃藥打針,每天都可以嘗自己喜歡的食物,也沒有像其他晚期病人那樣骨瘦如柴。

晚期癌症病人,治還是不治?

當癌症病人到了晚期,該不該治呢?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病人年紀、癌症種類、包括藥物和新療法等醫療資源,以及病人家庭的經濟承擔能力等等,都是要考慮的。

而作為一個醫生,首先考慮的不是「要不要治」,而是「能不能」治。如果前提是能治的話,接下來就是考慮該採取什麼治療方法。這需要和病人有充分的溝通,畢竟如果採取一種激進的療法,大多數晚期癌症病人需要承受化療、放療等的副作用折磨,其痛苦常常超出一般人所想像。像運動明星李宗偉這樣有健壯的體魄,且是早期鼻咽癌,其治療過程也是相當痛苦。

如果採取保守療法,則要讓病人明白他需要長期和癌症共存,但醫生會幫助病人減輕症狀,控制癌症發展。但不管採取的是那種方法,都應該理性對待晚期癌症的5年生存率。據國家腫瘤中心的數據,2018年中國惡性腫瘤的5年生存率為40.5%。最後要不要接受治療,要看病人個人的意志,以及其他現實情況。

如果前提是不能治呢?比如病人年事已高,基礎疾病使得治療相當困難等原因無法醫治。那麼,醫生或者會勸諭家屬照顧好病人,讓他好好享受剩下不多的日子,做好臨終關懷工作。但是,這時候,醫院也不是無能為力,因為這時的病人仍有不少身體問題,比如併發症,癌痛等。要讓放棄治療的癌症病人舒心,仍有很多功夫需要做,而這正是醫院臨終關懷的工作。

臨終關懷:讓病人有尊嚴地離開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的急診大樓地下一層,有一個「善別室」,是服務於臨終病人及其家屬的場所。這裏,安靜肅穆,又不乏溫情。院方希望藉此可以讓病人有尊嚴地走完最後一程,並喚起醫生的善心和人文情愫。

這便是臨終關懷。它是指得到臨終病人同意之後,為患者提供「尊嚴死」的醫療護理,減少生理和心理的痛苦。在台灣地區,臨終關懷也被稱為「安寧療護」。它是通過醫護人員、志願者和家屬的陪伴和護理,讓病人安詳地完人生最後一程,不包括給病人造成痛苦的手術和無意義的治療。

雖說醫生的責任是治病救人,但人總有一死,在無法救治的時候,讓病人從容離世也是醫學上的重要環節。但目前,中國仍做得不足夠。

在英國經濟學人集團於2010年發佈的報告裏,40個主要經濟體在死亡前看護質量排名中,中國排名倒數第四。2015年,經濟學人發佈「死亡素質指數」,中國在80個國家中倒數第10。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也反映出中國在對病人臨終關懷方面的資源短缺:每700萬個走向生命終點的病人中,只有15%能享受到社會提供的臨終關懷服務。

讓臨終關懷離普羅大眾更遠的一個更加重要的原因是,由於臨終關懷缺乏醫保報銷,很多已因治病負債纍纍的病人和家屬因費用而不得不放棄。

然而,臨終關懷也是醫療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為它處理的兩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一方面,臨終關懷是對病人尊嚴最後的尊重;另一方面,臨終關懷本身也是一門專業的技術活,並非給病人說點動聽的話就了事。

只有依靠專業的臨終關懷服務,才能把臨終病人的痛苦降到最低,讓病人可以安寧地走完最後一程。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39健康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427/1442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