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國際娛樂 > 正文

失控的《鐵達尼號》:一個比正片劇情更精彩的幕後故事

看完《冰海沉船》的卡梅隆靈光一現,產生了想要拍另一個版本的念頭。

這樣的話,他就可以拿着拍電影的理由,來贏取更多的支持,去親自觀摩鐵達尼號的殘骸了。

前前後後,一去就是33次。

用盡各種手段,卡梅隆勉強得到了滿意的鏡頭,並用到了電影正片當中。

但他還不滿意。

為了能夠做出理想中的效果,他讓道具組做了按1/20比例縮小的殘骸模型,補全了一些沒能在海底拍攝到的畫面。

花了400萬美元進行深海潛水,又專門造了模型,才完成了電影開頭部分的內容,這絕不是一部單純愛情片的操作。

卡梅隆這傢伙很早就想好了,他要最大程度上地結合真實的歷史,在電影裏還原出鐵達尼號原來的樣子。

他要拍的是「亂世佳人之冰海沉船」。

於是消耗他大量籌備工作時間的,不是打磨劇本,而是研究相關的歷史資料。

包括船內的一些真實的歷史照片,發生災難時船上都發生了些什麼,哪些傳聞是真的,哪些傳聞是假的,卡梅隆都研究得一清二楚。

一些不清楚的,就通過合理推測,並配合藝術化處理。

比如史密斯船長最後會去了哪裏,船最後到底是怎麼沉下去的,都是依據史實資料確定最後方案的。

要真實還原出歷史的樣貌,拍攝場地是至關重要的。

90年代的電腦特效還能力有限,必須要找到合適的地方實拍才行。

問題是,卡梅隆怎麼都找不到一處合適的取景地,現在的碼頭都現代化了,和10年代的場景相差甚遠。

那用模型?

不行,那樣拍不出壯觀的感覺。

那怎麼辦呢?

「那好辦。我們自己建一個不就行了。」卡梅隆說。

專門為了一部電影搭建大型片場,這是前所未有的。福斯可能覺得這樣很酷,開創了歷史,以後還可以留着用,還真的採納了卡梅隆的建議。

1996年5月30日,福斯巴哈片廠開工建造,40英畝的海岸,32000平方英尺的大舞台,拍攝沉船戲要用的大水箱,還配備了製作辦公室、道具倉庫等輔助設施。

怕卡梅隆不夠用,福斯還另購了60英畝地,以備不時之需。

正式開機的時候,碼頭的外景還沒有建好,卡梅隆就先帶着劇組拍攝部分的內景戲。

等到9月份,墨西哥的羅薩里托海岸線出現了一艘雄偉壯麗「鐵達尼號」,劇組才正式進入新片場開工。

片場的事情搞定了,那麼接下來就要處理細節問題了。

卡梅隆很快遇到了新的難題。

10年代的服裝道具很難找到,特別是船上那些,歷史照片上的家具、飾品、桌燈、瓷器、皮箱、救生衣等等,想買都買不到。

還能怎麼辦?

直接手工製作。

根據藝術指導彼得·拉蒙特的回憶,大大小小的道具總計有數千件,還有佈景材料,花了近一年時間製作。

光是這些,消耗的成本就足以上千萬。

由於船上的人很多,不可能在拍幾個主演的時候四下無人,特效又做不出假人,所以群眾演員是必須的。

剛進到巴哈片廠,卡梅隆就召集了上百名臨時演員,多的時候有上千人。加上各種的幕後工作人員,單算每一天的便當開銷也是不可忽略的。

這麼下來,就算不加上買地的錢,7500萬的預算也變得捉襟見肘。

為了這部戲,連地都已經買下來了。福斯公司不可能中途放棄,高管不得不找卡梅隆喝喝茶。

卡梅隆是個硬骨頭,他寧可放棄自己的報酬,也不願意大幅度縮減開支,搞「豆腐渣工程」。

幸運的是雙方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找多另一家大製片廠來投資。

只是這是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犧牲了北美的發行權,福斯才拉來了老牌影業派拉蒙入局,《鐵達尼號》的成本增加到1億3500萬美元。

這使得之後北美觀眾看到的電影,開場片頭不是福斯,而是派拉蒙。

福斯可想不了這麼多了,只要這項目能順利進行,然後回本,就算是萬事大吉了。

然而等到1997年,電影計劃在這一年的暑期上映,拍攝進度卻只進行到一半,卡梅隆遇到了一個他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

1億3500萬用完了。

《鐵達尼號》失控了!

派拉蒙意識到事情不對,將投資上限定為6500萬美元,同意推後了上映時間,其他的一概不管,反正你福斯要按時間交貨。

6500萬買來了一部商業爛片也沒關係,再冒然增加投資就很愚蠢了。

福斯就懵了。

卡梅隆這傢伙到底幹了什麼?

也沒什麼。

就是在拍攝完進餐一場戲之後,他發現餐具上沒有白星公司的標識,不符合歷史。

然後花了200萬美元重做。

想要實現一個從船頭緩緩後拉,俯瞰整個鐵達尼號的鏡頭,實拍無法完成。

然後就花了100萬美元做特效。

儘管這個鏡頭只有短短的10餘秒。

總之為了達到心目中的效果,卡梅隆多少錢都願意花。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8分電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413/1435942.html

相關新聞